唐伯虎在世时贫困潦倒,死后他的作品却价值连城,为何?

1993年,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使得唐伯虎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电影中,唐伯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对华太师府上的秋香一见钟情,遂混入华府,卖身为奴,最终依靠自己的机智幽默,抱得美人归。

唐伯虎在世时贫困潦倒,死后他的作品却价值连城,为何?

周星驰版唐伯虎

然而这个故事却是彻头彻尾的虚构,历史上真实的唐寅,却是天资聪颖,命运坎坷型的人物。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伯虎在世时贫困潦倒,死后他的作品却价值连城,为何?

唐伯虎

实际上,唐伯虎官场、情场双双示意,一生穷困潦倒。1523年冬,54岁的唐伯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临终前,他留下一首诗,算是对自己的人生做了总结,也是对世间的一个诀别: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字里行间满是生无可恋,阴曹地府不是什么好地方,但留在阳间还不是一样受尽磨难?不如早点离去罢,就当是漂在异乡的孤魂野鬼。

因病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连丧事都办不了,最后在好友祝枝山的帮助下才得以埋葬在苏州桃花坞。谁也没有想到,唐伯虎死后,他的字画变得洛阳纸贵起来。2003年,唐伯虎一幅《晚风渔艇图》在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卖会上拍得2775万元的天价;2013年,唐伯虎足卷《松崖别业图卷》

唐伯虎在世时贫困潦倒,死后他的作品却价值连城,为何?

松崖别业图卷

出现在保利秋季拍卖会上,以以2400万元起拍,经过40轮激烈竞价,最终以7130万元成交,创下了唐伯虎书画作品的最高拍卖价格。那么为什么在他死后,他的画作为什么能够价值连城呢?

首先,如果画家还在世,那么他就有可能随时画画,创作出很多水平差不多的作品。水平一样的画多了,那就没什么稀罕了,自然就不会有大幅度的升值。

其次,如果画家还在世,没准人家还搞创新、不停地进步呢,那现在已经被收藏的画又怎么可能升值呢?

如果画家去世了,这些问题就没了。他不可能再有作画的机会,他的那些水平高的、有收藏价值的画就不会出现新的竞争。他生前的作品数量是有限的,而且时间一长,一些画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消失。所以,剩下的作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总之,画家死后,他的作品作为一种商品,其供给就已确定,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价格的上涨。因此,只要画家的作品被评论家、媒体炒热,那么升值就是必然的结果。唐伯虎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每个人都想拥有,可他的作品只有那么多,于是就显得非常稀缺,就会出现竞价拍卖。物以稀为贵,这可能是最好的解释。

不过要说明的是,没有才华,蹩脚的画家不论在世还是去世后,画作都不值钱。而有才华的画家往往都不是那么为人所熟知,待他们进入暮年甚至去世,其艺术风格、成就重新收到社会的重视,人们经过认真审视发现其艺术价值后,他的作品就会价值倍增。再加上画家去世造成的其画作的不可再生性,故此往往价格疯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