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五虎上將”和宇文泰的“八柱國家”

隋末唐初,烽煙再起,隋煬帝楊廣、李淵、李世民、李密、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宇文化及、王世充、竇建德等英雄梟雄紛紛躍入眼簾,貫通京杭大運河、三徵高麗、太原起兵、瓦崗起義、宇文弒主等歷史事件也紛紛浮現腦海。

這段歷史精彩紛呈,也紛繁複雜。要捋順這段歷史,需要先了解隋唐兩朝的源頭——西魏北周的“八柱國家”。

歷史的套路總是相似的,西魏北周的“八柱國家”與三國蜀漢的“五虎上將”有點像,都是董事長用算盤打出來的結果。

五虎上將

《三國演義》裡說到,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封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為“五虎上將”,是為蜀漢軍隊的表率和楷模。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宇文泰的“八柱國家”

關羽接到任命書後,表示很不滿,他說張飛、趙雲和他很早就跟隨董事長,白手起家,攜手奮鬥,都是蜀漢集團的創始人,自然是當之無愧的五虎上將;馬超家族實力很雄厚,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本人才華橫溢,加上他在搶佔成都和漢中市場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五虎上將也是自然的;這黃忠算什麼呢,這麼一個老頭怎麼能跟我們平起平坐呢?

這時,費詩跟關羽點了一下,說這只是一個封號,您和董事長是親兄弟,這個集團就是你們兄弟仨的,別人再怎麼樣都不能和您比啊。關羽恍然大悟,感到灰常慚愧,當下表示接受任命。

其實,費詩和關羽都明白,董事長這個安排是有深意的。

蜀漢集團的建立很不容易,當年,劉董事長帶著關羽、張飛和趙雲等一堆骨幹,從北方逃到了湖北,投靠了劉表的荊襄集團。可以說,這些北方來的骨幹是蜀漢集團的創始團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地位。

但是,早期的蜀漢集團卻是在荊襄建立的,除北方骨幹以外的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荊襄人,總經理諸葛亮,市場部高管黃忠、魏延,行政部高管馬良、伊籍等也是荊襄人。這樣一來,荊襄人自然在蜀漢集團中具有很重的分量。

蜀漢集團發展到西川和漢中後,規模不斷擴大,許許多多的西川本地人加入,馬超帶領的涼州漢中小公司也整體併入集團。這樣,蜀漢集團又多了兩股力量:西川本地員工和涼州漢中員工。

現在清晰了,蜀漢集團主要有四大力量團體:北方骨幹、荊襄高管、西川職員、涼州漢中職員。

對於“五虎上將”的評選,劉董事長需要考慮兩點:首先,能控制局面;第二,能平衡各方。所以,很明顯,五個人之中至少有三人是董事長的鐵桿。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宇文泰的“八柱國家”

有了原則後,開始制定五虎將的標準了,這首先啊,功勞必須大;其次呢,職務必須高;第三,能代表各自的力量團體。

一番“篩選”後,五個人基本評了出來,三人是董事長親信、北方骨幹代表,一人是涼州漢中代表,一人是荊襄代表。西川之所有沒代表,主要是因為沒有功勳卓著且高技能的西川高管。

這三個北方骨幹,毫無疑問,肯定是關張趙了;涼州漢中代表,也肯定必須是馬超了;這荊襄代表,不是黃忠就是魏延,諸葛總經理對魏延印象不好,董事長輕易不敢推出魏延,所以,他就必須是黃忠了。

於是,就有了“關張趙馬黃”。

當然,“五虎上將”是《三國演義》和民間的說法,正史並沒有相關記載。其實,正不正史也不太打緊,主要還是講故事嘛。

和三國的“五虎將”一樣,後三國的“八柱國”也是傳奇中的傳奇。

八柱國家

後三國指的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兩國,後來又分別被北齊和北周代替,北方的這兩個國家和南方的梁朝(後為陳朝)剛好形成鼎足之勢,有人稱這個時期為“後三國”時期。

“八柱國家”是西魏的八位“柱國大將軍”,是最高層級的官員,不僅參與國家決策,還各領一軍(西魏國共設六軍,宇文泰與元欣不具體帶兵),他們的家族也形成了新的門閥,延綿二百年。這八個人分別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趙貴、於謹、獨孤信、侯莫陳崇。

可以說,這八個人加上無權的元董事長(西魏皇帝),組成了西魏集團的九人制董事會。其中,宇文泰是實際控制人,元欣僅僅是皇族代表(非執行董事)。也就是說,西魏集團的董事會,實際上由宇文泰和其他六名執行董事組成。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宇文泰的“八柱國家”

這“八柱國家”名義上是由西魏皇帝任命的,但實際上,卻是宇文泰逐次推選的,可以說操盤手正是宇文泰。在面對人選的時候,宇文泰也需要像劉備一樣考慮。

充分考慮了資歷、職務、功勞和影響力之後,為控制局面,他推選了趙貴,提拔了於謹;為平衡皇族,他推選了元欣;為平衡賀拔家舊部,他推選了李虎、獨孤信、侯莫陳崇;為平衡外來勢力,他推舉了李弼。

西魏集團的最大股東是關隴保險集團,而關隴保險集團最早是由賀拔嶽創建的。賀拔老闆意外身亡後,其哥哥賀拔勝在荊州派獨孤信去陝西,安撫各位員工。卻不料,獨孤信到了陝西后,發現眾人已推舉宇文泰為新的掌門人。這宇文泰與獨孤信是發小,獨孤信看形勢已不可逆轉,就順水推舟,從了他的發小。賀拔勝沒辦法,後來也承認了宇文泰。

宇文泰、李虎、趙貴、獨孤信、侯莫陳崇都是武川鎮人(今屬呼和浩特市),都是老闆賀拔嶽的老鄉。宇文泰、李虎、趙貴、侯莫陳崇都曾歸賀拔嶽直接領導,可以說地位相當;獨孤信則歸賀拔勝直接領導,地位比前四位稍微低一些;於謹則是宇文泰的手下,地位更低了;李弼比較特殊,原是侯莫陳悅(賀拔嶽搭檔,殺害了賀拔嶽)的直屬手下,後來帶著團隊投靠了宇文泰。這些人後來跟隨宇文泰東征西討,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賀拔嶽死後,趙貴說服了許多人,推舉了宇文泰,於謹也盡心盡力為宇文泰出謀劃策。所以,技能不夠高、戰功不夠大的趙貴和地位較低、資歷較淺的於謹,都被提拔,直接被拉進了董事會。這樣一來,宇文泰在董事會就有了兩個跟票的,至少三票了。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宇文泰的“八柱國家”

李虎比較有個性,始終不服宇文泰,不向宇文泰靠近,但是也是盡心盡責,為集團建功立業,所以,他這一票不一定會投給宇文泰,但會投給他所忠誠的集團。需要提一提的是,李虎的孫子李淵後來建立了唐朝。

侯莫陳崇是一員勇將,屬於晚輩,雖不算宇文泰鐵桿,但對宇文泰也是畢恭畢敬的,這一票,在很多時候也會投給宇文泰。侯莫陳崇還有個兄弟叫侯莫陳順,也是一員驍將,這兄弟倆基本上沒有太大野心。

獨孤信最有意思,也最傳奇,後面的許多大事件中都有他,他還是史上最牛的老丈人(周、隋、唐三朝的老丈人)。他年齡比宇文泰稍大,比賀拔嶽稍小,但資歷卻最老,是最早的一批創業者,早期與宇文肱(宇文泰他爹)和賀拔度拔(賀拔嶽他爹)等一起創業,也聯手幹掉了衛可孤,但是,後來大家都失敗了。機緣巧合,後來,他先是投靠了荊州掌門人賀拔勝,後又加入了宇文泰的隊伍。他與宇文泰、賀拔兄弟、李虎、趙貴等的關係都很好,他有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宇文泰、李虎和楊忠(獨孤信鐵桿手下,勇將)三人的兒子;他與元氏皇族的關係也保持著很友好的關係。可以說,獨孤信是潤滑劑,可以幫助宇文泰潤滑各方關係。但是,獨孤信也因此樹大根深,後來成了宇文家族最為防範的對象。綜上,獨孤信這一票的方向是最不好把握的,因為對於他來說,投給誰都一樣,都是好哥們,都可以一起愉快玩耍。

李弼屬於半路出家、帶藝拜師的那種,眼瞅老闆要失敗了,就帶著一大幫人投靠了宇文泰,有那麼一點投機的趕腳,但是畢竟是外來人口嘛,估計也只能低調做人了。所以,宇文泰並不會太相信他,但也不用擔心他,他這一票應該會投給形勢。

這個安排,挺好,只要宇文泰保持強大,董事會就一定會作出屬於宇文家的決策。

這樣,“八柱國家”橫空出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