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和“疫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2020年1月中旬至今快兩個月了,我國的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網絡平臺等所有媒體,在海量的關於抗擊新冠病毒引發的瘟疫的報道中,無論是口語的還是文字的,全都用"疫情"這個詞替代了"瘟疫"或"疫病“這兩個詞,有刻意迴避之嫌。其實"瘟疫"(疫病)和"疫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互換混用。請看各種字典對這兩個詞的詮釋:

《新華字典》:

疫:瘟疫,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的總稱。如防疫、鼠疫。

瘟:瘟疫。

《辭海》:

疫:瘟疫,急性傳染病流行的統稱。如鼠疫、時疫、防疫。

瘟 :(1)疫病。(2)災殃。

《現代漢語詞典》:

疫:瘟疫。

疫病:流行性的傳染病。

疫情:疫病的發生和發展情況。如疫情報告。

《四角號碼詞典》:

疫:瘟疫,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的總稱。

瘟:瘟疫,指各種流行性急性傳染病。

《倒排詞典》:

疫情:疫病的發生發展情況。如隱瞞疫情。

跟"疾病"、“疼痛”、"圖畫"、“房屋“這類詞一樣,"瘟疫”是一種並列式的合成詞,前後兩個詞素同指一種病,是一種病的名稱。而"疫情”跟“病情”、"災情"、“險情”、“國情”、“敵情”這類詞一樣,是一種偏正式的合成詞。後一個詞素是詞義的中心,指情況、情形,前一個詞素是規定限制“情況,情形"屬於哪方面的?所以“疫情”這個詞的中心意思不是指一種病,而是指“瘟疫”這種病發生髮展和流行傳播的情況、情形和態勢,它不是病名。

但是,在這次抗擊瘟疫(疫病)的報道中,從政府官員、專家學者、醫生護士、媒體記者到普通民眾,幾乎沒人使用“瘟疫“、"疫病”這種表示病名的詞敘事,全都用表示病情的“疫情”代替了病名。因此,宣傳報道中出現了大量用詞不當、概念混亂、表意不準的語句。如:

1、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2、眾志成城,防控疫情。3、疫情防控指揮部。4、抗擊疫情的主力軍。5、堅決戰勝疫情。

(防控、抗擊、戰勝的對象應是一種病,而不是這種病的病情。這種病的病名叫瘟疫或疫病,不能叫“疫情”。)

6、 疫情襲來,他們架起了連心橋。7、嚴防境外疫情輸入。8、疫情的真兇浮出水面。9、疫情的擴散和傳播。10、疫情勝利在望。

(襲來的、輸入的、付出的、擴散的都不應當是一種病的情況、情形和態勢,而是疾病本身。而"疫情勝利在望”,無論是把"疫情”理解成病名,還是理解成病的傳播發展態勢,都是說不通的。)

當然,也有用詞恰當、概念準確的,但為數不多。例如:

1、疫情將在一週或十天內達到高峰。2、隱瞞疫情不報。3、關於疫情的拐點,專家給出瞭解釋。 4、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警情。5、非洲豬瘟的疫情已經很清楚了。

( 這些語句裡的"疫情"指的都是這種病發展傳播的情況、情形和態勢,而不是一種病名,。如果將它置換成表示病名的“瘟疫”或"疫病”,整句話在邏輯上就說不通了。)

正如我們不能把"熱愛國家”說成"熱愛國情”,把"抗擊敵人”說成"抗擊敵情"一樣,把“瘟疫”和“疫情”混用是概念混亂的表現。名不正則言不順,不能因為避諱一個詞就不顧概念邏輯錯誤而讓謬誤滿天飛。其實"瘟疫"、“疫病”和"疫情“這三個詞都是中性詞,沒有褒貶之別。所以沒必要刻意避諱。說病名時就準確而明白地用"瘟疫”或“疫病”,說病情時才用"疫情"這個詞。希望有關方面能夠改正這種不規範的語言,尤其是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和媒體從業者,不光在身體健康方面為百姓謀福利,也應在語言思維健康方面為百姓做示範和引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