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蘇東坡為什麼要把書法分為"雅"和"俗"來欣賞?

在書法史上,也許蘇東坡是將書法分為"雅"和"俗"來解讀的第一個人,人們常說的"雅俗共賞"是指對書法欣賞的兩個層面。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東坡對書法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認為,書法在欣賞時,應當從"雅"和"俗"兩個層面上來欣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是"雅"和"雅書"?


"雅"是文雅、高雅的意思,《論語·述而》中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就有高雅、文雅之意。


書法中的"雅書",也是指書法中具有高貴、文雅、俊秀的藝術性,人們在欣賞"雅書"時,往往都是從作品所散發出來的藝術氣息上來感覺的,讀到的是它的氣質和精神。


「愙齋書法」蘇東坡為什麼要把書法分為


什麼是"俗"和"俗書"?


"俗"是俗氣、粗俗、庸俗的意思,與"雅"正好意思相對。人們對於俗的東西往往是比較反對的討厭的,是不被提倡的。


"俗書"就是書法中那些品格不高的作品,缺少格調、涵養,當然,這也是從書法的藝術性和境界層面上來解讀而來的。清代學者王士禛在《香祖筆記》中說"元章論唐人書,最不喜柳,雲柳出歐陽,而為怪醜惡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書也。"


「愙齋書法」蘇東坡為什麼要把書法分為


蘇東坡對"雅俗書法"的看法


蘇東坡一生飽讀詩書,對書法的喜好也是不拘一格,審美趨向的跨度也很大,早歲時喜愛唐人的豐腴骨氣,到了晚年閱盡繁華,又服膺魏晉書法的平淡天成。他在《書黃子思詩集後》中說了這麼一段話,也算是對魏晉書法的個人主張:


予嘗論書,以謂鍾、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至唐顏、柳,始集古今筆法而盡發之,極書之變,天下翕然以為宗師,而鍾、王之法益微。

「愙齋書法」蘇東坡為什麼要把書法分為


蘇東坡將唐人顏真卿、柳公權書法與魏晉鍾繇、王羲之書法進行了一個比較,認為魏晉書法的優勢和長處在於它的"蕭散簡遠",妙處也在於"筆畫之外",意思是這種妙處不在於筆畫。當然,書法是由漢字組成的一個書寫,風格是由字形來體現的,是不可或缺的。蘇東坡在這裡是用一個比喻的形式,說明書法的另一種意境的表達,這就是空靈蕭散。


蘇東坡是一位文人,從他的論書思想中可以看出,在他的晚年書法審美思想中,更多地是提倡藝術美的人文思想,這也是他平生審美理想的一個分化點。"蕭散簡遠"將書法劃分為"雅"和"俗",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書法也就有了"雅書"和"俗書"之別。


「愙齋書法」蘇東坡為什麼要把書法分為


"蕭散簡遠"的書法自然是指"雅書",它是提供給有一定涵養水平的人來欣賞的,並非是讓普通大眾來欣賞的。與此相反,"俗書"則是指那些缺乏藝術修養的作品,它的受眾對象也並非是高雅之人。


書法中如何表現"高雅"之境?


蘇東坡是一位儒雅之士,一生喜愛結交各方人士,並與他們探討時政、文化、書畫之事,著有很多的文著,在對書法"蕭散簡遠"的審美思想指導下,在晚年時期他的書法作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這既是它的成熟期,也是藝術性的歸旨時期。


按照蘇東坡對"雅書"的解讀來看,他認為在書法中想要表現出"蕭散簡遠"的雅境,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愙齋書法」蘇東坡為什麼要把書法分為


一是飽讀詩書。書法本來就是文化的最高表現形式,它通過一點一畫,字形結構為載體,在書寫中傳遞出自己的學養,自然就要求藝術品要具備簡隱深淳,這樣的作品才會引發出欣賞者的深入思考和聯想。如若學養淺薄了,只能在點畫和字形上去表現,這是無法體現出書法中的韻致的。正如他所說:"退筆成山未珍足,讀書萬卷始通神。"


二是要無慾淡泊。"空"、"靜"都是老莊思想,書法在藝術表現中就是通過創作者的內心活動來實現,如果慾望太多,心靜不下來,想法太多,作品也就會受到牽絆。蘇東坡認為空靜之心更具有容納萬境的包容性,相對靜態的作品則會讓人產生更多的回味感。


「愙齋書法」蘇東坡為什麼要把書法分為


三是要修造人格。這是蘇東坡一直所為重視和提倡的,他對雅書還稱作為"君子之書"。所謂君子就是指具備較好人格品質的人。他說:"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飾;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由此可見,他對雅書的重視還表現在人格上。


總之,蘇東坡是北宋時期在書壇上是一位很有地位和影響的人,甚至對後世學習書法也影響深遠。"宋尚意"在很大程度上與蘇東坡所提倡的"蕭散簡遠"的"雅書"關係密切。書法中雖然有"雅俗共賞"之說,但作為文人來說,甚至作為高雅文化來說,人們對"雅"的追求是永遠沒有停止過的。

「愙齋書法」蘇東坡為什麼要把書法分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