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古建筑防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019年4月15日当地时间黄昏,巴黎圣母院突发起火。800多年的建筑在熊熊大火中毁于一旦。这一消息无疑令整个巴黎和世界感到悲痛,这场大火也再次警醒了世人:

对于木制结构的古建筑,火是致命天敌。古建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只有在细节上做好才能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悲剧发生才后悔莫及。


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古建筑防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近几年,国内多处古城、古镇发生火灾,除了经济财产损失以外,大火更吞没了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每年7,8月正是旅游旺季,许多游客会去古城等文化遗址,感受我们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眼下天气渐热,火灾高发期来临,防火安全检查工作变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古城镇的管理,更是要多加注意了!

案例一

2015年1月3日凌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拱辰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300平方米,600多年历史古迹全被烧毁。明火全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及周边居民房屋受损。据悉,拱辰楼位于巍山县城南诏镇,原为蒙化卫城的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是巍山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火吞噬拱辰楼只剩一个框架。


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古建筑防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案例二

2014年1月25日,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大寨发生火灾,烧毁房屋148栋。


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古建筑防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案例三

2014年1月11日凌晨,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里拉县的独克宗古城发生大火,起火原因为客栈管理者用火不慎引起火灾。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


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古建筑防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据统计,全国共有123座历史文化名城、252个名镇、276个名村、8630家文物保护单位、3744个古村寨,主要是木结构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低,建筑密度大,无防火分隔,消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很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这些涉及民族、宗教的寺庙,以及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古村寨,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扑救困难,损失不可估量,社会影响较大。

对于古建筑防火,古人就已经有不少智慧。古人于建筑中所采取的防火手段,可谓形式多样,虚实兼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一、临水选址

古建防火的第一要素是以水灭火,故而建筑选址须靠近水源,成为不争的原则。大到一座城镇,小到一处村落,往往位于河曲、湖畔。

2010年在浙江沿古剡溪考古调查时,所见嵊州长乐镇珠溪村,即如是。该村位于长乐江畔,从江中分出一小段支流,辟开一道水系,由西北方(乾卦位)进入,环绕整个村落,水道通过每家每户的家墙园后,再于东南方(巽卦位)汇合后流出去,灌溉农田。

江南水乡的很多村落,都安置于水系河网中,选择临水构筑,格局大同小异。这种方式既有利于交通出行、引水灌溉和农业生产,也考虑到取水的便捷和防火的安全。

二、曲水绕户

不仅村落,庭院的布置,也通常采取一种“曲水绕户”的方式。如南京的瞻园,园中的水穿墙入户与外面的秦淮河相连接,是从秦淮河引出来又通回去的一道水系,同时也是瞻园内部水系统的一个自我洗涤过程。

再如,宁波的天一阁,院子里有多座水池,平时养些鱼、莲之类,以作观赏。发生火灾时,即是最便捷的取水之处。另外,这些水塘与外面的河相通,河又与海通,所以一年四季谁都不会干涸,像连通器一样。

三、棋布水井

还有一些大的私家院落,房屋鳞次栉比,例如南京的甘家大院。利用江南地区地下水富集的地理特性,开凿出许多水井,屋里、屋外、小院、过道,随处可见。这些水井的性质,颇类似现在的消防栓,一旦发现火灾的苗头,就地取水,非常便捷,可以及时将火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古建筑防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人家尽枕水”的水乡隔火墙Corbie Gable


四、高墙隔火

万一发生火灾,就只有直面,扑救灭火。如果火势过大,就只能隔火——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勿使扩大。典型的当属徽派的马头墙,这种建筑形制来源于古代的“坊”,坊就是高大的方墙。其作用是分割空间,把一个整体的建筑群落,分隔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庭院。

当一个地方着火难以扑救之际,便可以根据马头墙,把其他的地方全部拆掉,断绝与其他房屋的横向联系。如此,就把火给圈在马头墙以内,使其只能往上烧,从而隔断火势,避免火势扩大,最终使火自生自灭!古人所谓“举火焚空,终将自熄”是也。颇有点像《西游记》里面的“辟火罩”。

五、导电避雷

还有一种火叫“天火”——雷火!因遭雷击而导致建筑损坏,在古代不乏其例,所以避雷,就成为古建筑防火不得不考虑的范畴。很多殿堂正脊的正中间会有一个凸起物,形状各有不同,这种东西道教中称之为“火珠”,其实就是古建筑身上的避雷针。其他形制的建筑的顶端,如亭的宝顶、塔的塔刹,也都安置这种设施,以直接将雷电导入地下!

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古建筑防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正脊火珠Fire Ball on Tianyi Pavillion

六、备弄逃生

除了灭火和隔火,再一个就是逃生!古代建筑群落中,位于两组房屋中间,通常有狭而长的通道,学名叫——备弄。平安无事的时候,备弄是一种体现待客礼仪、划分主仆等级规制的通道,仅供佣人行走或用于运输物件。火灾发生时,备弄则成为所有人在短时间内迅速撤离的生命线。

七、压胜灭火

除了以上“实”的方面,古人还采用了一些“虚”的方式来防患于未然。在建筑的名称、形制、色彩以及细部装饰上,考虑周详。

如天一阁,因为是藏书之所在,一旦失火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文化损失。故而取以“水”压“火”之意,其名取义于东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承之”,这种方法叫做“压胜”!我们熟知的四库全书,分别藏于如,文津阁、文渊阁、文溯阁、文澜阁、文汇阁、文源阁等处,皆是五行属水的名字,不无深意。

位于故宫文华殿后的文渊阁,坐北朝南,六间两层,形制仿天一阁,黑色琉璃瓦顶,灰色的墙面,绿色的廊柱。苏州退思园书楼,南京的津逮楼等,形制亦如是:黛瓦、黑柱、褐梁。之所以采用黑瓦,因为“黑”色,五行属水。水(黑瓦)在上,火在下,水压着火,火就烧不起来,此其一。

其二,屋面的“鱼鳞瓦”,既形象的反映了铺瓦像鱼的鳞片一样,同时古人把身体表面披鳞的动物,归类为五行属水,再一次把水放到屋顶以压火。

其三,屋正脊两头翘起的部分,称作“吻”,其形状多做鱼尾、龙头、龙尾等,也都是水里面的动物。《事物纪原》卷八引吴处厚《清箱杂记》:“海有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汉柏梁台灾,越巫上压胜之法。起建章宫,设鸱鱼之像与屋脊,以压火灾,即今世鸱吻是也。”

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古建筑防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木制结构的古建筑,火是致命天敌。对于文物建筑的产权人或者管理者、使用者来说,制定一系列防火措施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切实做好一切防火工作及紧急预案工作,防患于未然,一旦不幸发生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古建筑消防知识一: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文物建筑的产权人或者管理、使用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主体。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统筹安排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文物建筑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实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职责。


古建筑消防知识二:建立完善专门机构和专兼职消防队伍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确定)内设专门机构,或者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具体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依法建立专职或者志愿消防队伍,结合实际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器材,定期开展防火灭火训练。

古建筑消防知识三:严格消防设施管理

对文物建筑应根据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配置必要的消防给水系统、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确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防火间距。用于参观、游览和经营场所的文物建筑,要切实采取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

文物建筑毗邻区域和保护范围内不得擅自扩建或搭建建(构)筑物、占用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对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要加强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检测,确保使用功能。

古建筑消防知识四:严格用火管理

文物建筑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用于宗教活动场所或者民居建筑等确需使用明火时,应加强火源管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并由专人看管,必须做到人离火灭。


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古建筑防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古建筑消防知识五:严格用电管理

文物建筑内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电器选型、安装等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备适用的电器火灾防控装置。文物建筑内宜使用低压弱电供电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得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确需使用的,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室内外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等保护措施。对电气线路和电器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古建筑消防知识六:严格危险品管理

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严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用于居民生产生活的民居类文物建筑和其他作为住宿、餐饮等功能的文物建筑,因生产生活需要使用燃气,堆放柴草等可燃物,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其他文物古建筑内,严禁使用燃气,不得铺设燃气管线,不得堆放柴草、木料等可燃物,并应明显设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等标志。


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古建筑防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古建筑消防知识七:严格大型活动管理

在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举办祭祀、庙会、游园、展览等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进行防火检查,增设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同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预先组织演练。要按规定事先将活动情况和消防措施报当地公安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举办活动。

古建筑消防知识八:全面开展防火巡查检查

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每季度应至少组织1次防火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管理使用单位负责人和其他员工防火意识和消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开展日常防火巡查情况;

(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情况;

(四)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完好有效情况;

(五)消防水源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六)有无违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情况;

(七)电器产品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线的敷设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八)按规定允许烧香、点蜡等使用明火的场所,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九)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措施情况;

(十)火灾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十一)其他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对前款规定的第(三)、(四)、(六)、(七)、(八)、(九)项内容开展日常的防火巡查;文物建筑对社会开放期间,至少每2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并强化夜间巡查。

古建筑消防知识九:切实开展消防演练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每班次、各岗位人员及其报警、疏散、扑救初起火灾的职责,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演练。在宗教活动、民俗活动等人员集中的重点时段,应当结合实际制定专门预案。

古建筑消防知识十:认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应当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增强防火安全意识,掌握防火技能。单位人员应当懂得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自救。要结合实际对公众开展消防宣传,在醒目位置设立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张挂消防安全宣传图标。


巴黎圣母院大火!警醒:古建筑防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只有切实做好一系列防火工作

让火种扼杀在摇篮里

让悲剧不再重演!

文章整理自“广东消防”、“考古小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