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自己一張“強制休息令”?


如何給自己一張“強制休息令”?

近日,一張張各地向抗疫一線人員發佈強制休息令的照片衝上熱點。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強制休息的理論來源。
從實踐科學上來講,人的精力可以用兩個指標(心態是否積極、情緒是否高)組成的四個象限來進行劃分。
這是施瓦茨(高管教練,《交易的藝術》作者之二,作者之一是特朗普)提出的一套精力管理理論中的重要圖表。他認為當你心態情緒雙雙在線,你的團隊心態情緒也雙雙在線的時候,結果大概率是好的,工作會處於績效區(此處我翻譯為火力區),反之亦然——工作有好結果之前,你和你和團隊大概率是心態、情緒都處在好的狀態。


如何給自己一張“強制休息令”?


當你的情緒高,但是心態消極的時候,你就正處於求生狀態。舉個例子,當你正在非洲旅行,突然發現前方一百米一頭獅子向你奔來,你唯一可能要做的事情就是拔腿狂奔呼救——這就是求生的狀態,你需要用逃避的方式去高效調動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通常這種情況出現在這個項目不幹完公司就完蛋的場景下:非常不情願,但必須做。
而當你的心態、情緒都崩了,事實上就進入了倦怠區。倦怠就不用過多解釋了。長期處於求生狀態下,一個組織內的所有人都可能集體進入倦怠區。
重點來了。當你的情緒很低,但是心態開始趨向積極的時候,你就進入了第四象限——更新區,或者叫恢復區、休息區。
沒錯,就是休息,不需要做別的。
有些時候,什麼都不做,才是最需要做的工作。
如果你健身,你會知道,肌肉是在你休息的時候長出來的。大部分運動的訴求是讓肌肉撕裂,然後讓它花時間癒合。如果每天都訓練,肌肉一直處於撕裂狀態,它就很難長出來。
如果你是郎平的體能教練萊特,你會知道,中國女排運動員以往面對傷痛的方法都是錯的——中國人對小規模傷痛的態度是用更大的強度去刺激傷的地方,讓它有更強的抗傷害能力。萊特的態度很簡單:傷了?休息。


所以敢於休息,是因為堅信下一步將要回到第一象限,重新回到火力全開的狀態,而且火力比休息前更強大。
所以需要克服的障礙並不在身體上,而是意識上的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