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誤殺了人,父親用電影裡的反偵查手段為女兒洗脫罪名

電影《誤殺》已於12月13日全國公映,是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的一部犯罪劇情片。由肖央、譚卓、陳沖、姜皓文、秦沛等主演。

電影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其實也是翻拍),講述了一個父親為了維護自己的女兒,用從電影裡學來的反偵查手段為家人洗脫罪名的故事。

今天就針對影片中的一些細節和看完的感受來為為觀眾聊聊這部電影。

女兒誤殺了人,父親用電影裡的反偵查手段為女兒洗脫罪名

品質細節

至截稿前,該片已經上映5天,票房收穫2.85億,豆瓣評分7.7分,在同檔期電影中口碑和票房都相當不錯。品質上可以說絕對是槓槓的。

在編劇上,導演維持原作基本框架,同時也在很多細節上做了變動,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電影語言的表達也更豐富。

不知道電影中的那些細節你看懂了沒?

①李維傑其實有兩個重要身份,一是完美犯罪的影迷,一是篤信佛教的信徒。電影開頭就交代,他會對路過的僧侶佈施,信徒這一重身份,給他最後的選擇做了鋪墊。

②李維傑選擇告訴那對失去孩子的父母真相,這個情節和原版一樣,但地點變了。原版是海邊,新片換成寺廟。他所在的寺廟佛塔,正是此前他女兒遊學時看到的那個,能讓人承認罪孽,接受洗禮。所以李維傑和那對父母對話的段落,他聽到鐘聲,正是他心靈獲得感召,洗清罪孽的時刻。

③電影還交代了李維傑是個孤兒、父母死於暴亂。他心裡有過不去的坎兒。為了保護家人矇騙司法,通過輿論發酵事件,但他從未想過讓社會陷入嚴重暴亂,他不想,也不願。他沒有終止暴亂的能力,唯一辦法,就是站出來說出真相。所以他被捕後,他的鞠躬有著多重含義。歉意是對家人、對他曾利用過的朋友、亦是對被暴亂傷害的人們。

女兒誤殺了人,父親用電影裡的反偵查手段為女兒洗脫罪名

主創演技

《誤殺》集齊了肖央、譚卓、陳沖等一眾實力演員。

因為《誤殺》的電影風格,肖央一改往常的喜劇路線,變成嚴肅和慈愛的父親形象。肖央說:“我沒有孩子卻要演一個孩子的爸爸”,這是李維傑一角帶給肖央最大的挑戰。通過“回憶父母對於我自己的感覺,把生活中一切可能有的、類似的情感體驗在心裡過一下”的方式,肖央置身於李維傑的角色,向觀眾看到一個在被生活逼上絕路的父親是如何在重重困難中守護家庭保護孩子的。

我們都知道肖央是歌手出身,筷子兄弟成員之一。兩人曾推出過微電影《父親》,同名曲《父親》爆紅網絡;為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打造出《小蘋果》這樣的神曲。

2014年,他有幸與去好萊塢學習電影製作,從此告別歌手成為演員、導演。之後出演了陳思誠導演的《唐人街探案》飾演警長“坤泰”,讓觀眾們看到他的喜劇天賦。肖央靠著自己才華與實力證明了自己,他不但是歌手,還是一位實力演員,他的未來很讓人值得期待。

女兒誤殺了人,父親用電影裡的反偵查手段為女兒洗脫罪名

情感延伸

李維傑這句“我沒有什麼本事,能做的只是擋在你們前面。”深深觸動了我,同時也勾起了我的回憶。

父母為了我做的都是平淡生活裡那些不平淡的事情。為了我的學費辛勤勞作,累的直不起腰;擔心我寄宿在學校吃不飽、穿不暖,幾十里路途為我送衣送飯.....看似平凡,但其實非常偉大。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在,人生只剩歸途。

有空帶著孩子回家多陪陪父母,孝敬父母。物質上給父母的只是低層面的"孝",而高層面的“孝”,應該表現為對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孔子曾經對他的學生們說過,孝敬父母什麼最難,是“色難”,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最難。

女兒誤殺了人,父親用電影裡的反偵查手段為女兒洗脫罪名

結局選擇

在原版《誤殺瞞天記》結尾,父親瞞天過海成功復仇,沒有受到法律制裁。而中國版《誤殺》改動比較大,肖央飾演的李維傑最後自首。

李維傑最後選擇自首,是為順利上映妥協嗎?或許有吧,但可能不全是。如果說原版《誤殺瞞天記》男主是為家人不顧一切,那麼《誤殺》男主也愛家人,只是最後用了另一種方式。其實,世間所有選擇都很難去定義對錯。當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到的答案也各不相同。或許對於李維傑來講,自首才是真正的自由。

女兒誤殺了人,父親用電影裡的反偵查手段為女兒洗脫罪名

社會討論

意外“誤殺”的背後,其實折射了“青少年犯罪”“校園霸凌”等許多社會現象。足以摧毀兩個家庭的反殺悲劇,全民誤殺的輿論漩渦。在電影之外的現實裡,依舊在不斷髮生著。真正在為青少年犯罪負責的是誰?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會有多大影響?那些看似微小的輿論“誤殺“對人的傷害有多大?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無論面對輿論的誤殺、正當防衛的反殺等,都要相信現在的社會、法律以及國家對公民是會保護的,呼籲大家遇到不公,要正確的維權,相信除了家人還有國家的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