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最近在追《他乡的童年》,其中有两集看了感触很深,一集讲芬兰教育,一集讲以色列教育。今天想先聊聊芬兰这一集。

普通中国父母看完芬兰的教育之后,大概率会调侃一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然后一声叹息。

乍一看芬兰的教育现实,确实离我们很遥远: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 只有500万人口,相当于北京市的五分之一。
  • 所有学生都免学费,且享受免费的学生餐。
  • 中小学老师地位不亚于律师和医生,且必须拥有教育学硕士学历。
  • 没有全国统考,其他考试也极少,反对竞争,上课、写作业时间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
  • 妈妈的带薪产假有3年,所有公共设施都为孩子玩耍和出行考虑。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很美好是不是?

只是,如果看完得到结论仅仅是“它很美好,但跟我家孩子无关”,就可惜了所有主创一年多的努力,也可惜了你投入进去的这一个小时的时间,还可能加深内心的无助和焦虑——“为什么好的都在别人家”

所以想跟大家先分享一下我从大学开始的思维习惯,那就是每看完一本书、一部纪录片后,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哪些我能立刻拿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也许是文章作者的某个思维方式,也许是一个让人情绪平复的小技巧,也许是某个亲子互动的好方法,也许是某个跟孩子讲解科学知识的切入点。

总之,我想学到,而不仅仅是看到、听到,也是给刚刚花出去的时间一个交代。

我不奢求有完美理想的外在环境,而且完美的教育根本不存在。我想要的是一场看似缓慢,却真正有效的自我更新。

教育大环境不是一天两天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改变的,担心啊愤怒啊也没多大用处,但家庭教育却是我们每个父母大有可为的。

当你下意识地想把孩子的问题甩锅给教育体制时,也许可以问问:

我能做些什么?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从这部纪录片里学到的3个点,这3个点正好是我们每个人都伸手可及、随时取用的芬兰教育法。

1

为提升自己而学习

纪录片的开头和结尾都驻扎在了芬兰一位三年级老师的课堂,这位老师叫拉妮。

为了准备一节名为《时间,年龄和我》的课程,拉妮需要做诸多课前准备。

除了文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还要思考哪些互动能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得亲自联系养老院等教学场所。

除了小学老师这个身份,她还是5个孩子的妈妈。

片中主持人周轶君去她家做客时,只见她一会儿帮大娃辅导作业,一会儿又要给二娃读睡前故事,还要给四娃五娃刷牙……而家里根本没有老人帮忙。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但就在这样看似没有缝隙的生活中,她每一次都提前两年结束产假回归工作,还抽空去学了1年半的中文,参加各种现象教学的专业培训等等。

要知道,这些都不是强制性的,她待在家什么都不干也能活得挺好。

因为每个芬兰妈妈都拥有三年不上班也拿钱的产假,而且芬兰教师是没有考职称的压力的。

关于学习,拉妮是这样说的:老师必须是终身学习者,我为自己学,也是为我的学生学。我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我可以给学生提供多少养料。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除了拉妮老师,影片里还有一个令人动容的学习者,她是住在养老院里的一个老奶奶。老奶奶从没有学过画,但从小喜欢画画,有时间就会画。

她把画画看做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而非跟人一比高低的技能。

我们小时候常常会被父母和老师批评学习态度不端正,当我们自己变成父母,跟孩子较劲时也会不自觉地冒出“

你学习态度有问题”这样的话。

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呢?

其实答案就藏在拉妮和老奶奶的一举一动里:只为提升自己而学习,不为取悦别人而学习。当了父母之后,那就是为自己也为孩子而学。

2

哪里都是教室,哪里都能学习

纪录片里拍到的一节课是在森林里上的,芬兰老师说:在森林里,什么课都能上,我们上次就在这里学了数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家长把教育跟培训班,跟教室划上了等号,大家都以为教育的质量是由是不是上了名校,上了培训班决定的。

然而,芬兰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回归生活,让孩子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并跟环境发生关系。

芬兰一位教育官员说:“我们的教学将不再局限于教室的四面墙壁之内,但这还是要取决于学校将如何付诸实施。

教学实践将会改变,孩子们不必再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讲,而是可以选择在哪里学习、怎样学习。”

中国的孩子等到这一天可能还需要点时间,但芬兰老师的教法随便哪个中国家庭都能做到:

○一张色卡

让孩子在森林里找到各种颜色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大家可以在淘宝上买这样的便签纸,然后带孩子逛一圈小区,让他们去寻找不同的颜色。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一个形容词清单(可爱的,恶心的,有趣的……)

让孩子从个人喜好出发给森林里的事物分类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森林里的一切:花草树木,枯枝败叶……

可以用视觉探索

也可以用嗅觉探索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我们可以把森林换成其他任何环境——住宅小区、商场,哪怕是一家小店

举个例子,我家附近有个饺子馆,就是个教学的好地方。

虽然,这家饺子馆只有15平米不到,但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在这里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如果是小宝宝,可以跟他一起观察内饰,上一堂颜色认知课。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大一点的孩子,那就一起观察饺盘,讨论容器设计的原理。为什么用这样双层有孔的盘子盛饺子?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服务员在服务顾客时使用的措辞和姿态,然后讨论哪一种服务方式会让大家更加舒服,这可以学习待人接物的道理,也可以理解服务业的生存之道。

3

用问题激发学习的动力

这部片子还采访了芬兰一个白手起家的富翁,他公司的纳税额在全芬兰都名列前茅。

他们家儿子15岁,一直都很想买一双耐克鞋,他告诉孩子“你自己挣钱买吧”。

在芬兰,15岁就已经可以打工了。于是,孩子去麦当劳送外卖,辛苦干了一天挣到了15欧。

但一回来就跟爸爸抱怨说老板不行,不懂培训员工。

这位富翁爸爸听完抱怨,就反问儿子:既然你说这个老板不行,那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呢?

豆瓣9.2分国产教育纪录片,竟然藏着3个家家都能用上的教育法

这是一个神奇的问题,可以让孩子换被动为主动,也为日后他成为真正的老板做出了最重要的准备——思维切换

抱怨的思维模式是“周围一切都在跟我作对”,而“我可以做点什么”则能让人成为命运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力一下子被打开,他开始发现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

下次,当听到孩子抱怨时,你也可以试试看这个神奇的问题。

***

以上这3点,我也希望你能学到,而不仅仅是看到、听到。

如果总能把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点点变成自己的现实,那再远的路你我也能用自己的方式抵达,对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