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交易 謹防受騙虧損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林曉麗)4月2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參與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投機炒作的風險提示》,鄭重提醒任何機構和個人都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和監管規定,不參與虛擬貨幣交易活動及相關投機行為,謹防受騙虧損。

早在2017年,人民銀行會同中央網信辦等七部門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虛擬貨幣交易和ICO行為是非法金融活動,並開展清理整頓工作。

而為逃避監管打擊,一些虛擬貨幣交易平臺註冊或將服務器設置在境外,繼續從事相關活動。

這些平臺常以各種噱頭吸引消費者眼球,比如,近期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較大,有平臺開始炒作“虛擬貨幣是超越黃金白銀的避險資產”概念,而實際情況則是其價格大幅下跌致使消費者損失慘重。

不僅如此,這些平臺還通過機器人程序刷量、篡改數據等行為,藉以營造出虛擬貨幣交易市場的“繁榮”假象,以吸引客戶入場。

中國互金協會提醒:

不要盲目跟風

參與相關投機行為

中國互金協會表示,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平臺通過高買低賣,高頻交易等惡意操作程序侵佔消費者財產。有的平臺使用橫盤、拉盤,砸盤等技術手段操縱交易,消費者完全不知道實際交易情況。甚至有平臺通過宕機、拔網線、凍結資產等手段使交易突然停滯,參與槓桿交易的消費者因無法主動平倉引發爆倉而損失慘重。

為此,中國互金協會提醒,任何機構和個人都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和監管規定,不參與虛擬貨幣交易活動及相關投機行為。會員機構還應恪守行業自律要求,主動抵制非法金融活動,不為其提供便利。

同時,廣大消費者應主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要盲目跟風參與相關投機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