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世態,“不完美”才是恰到好處

生命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

不管年紀多大,都應當盡力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惟其如此,才能獲得更好的果報。

若能敬信因果,心的格局也就能被徹底打開。格局是什麼?即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靜觀世態,“不完美”才是恰到好處

心既能朗見宇宙之浩瀚,亦能發秋毫之杳然,這就是“格局”。

天文學上有一個演示,叫作“神奇的宇宙”。這個實驗展示了將一片樹葉無限放大而又再放大時,其中所見的世界非常驚人,非常廣大。

而當將宇宙推遠而又再推遠時,所見無非混沌一片。

這不就是“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境界嗎?

能以如此之格局來反觀人生,生命便如電光火石一般微茫,又如江河湖海一般博大。那麼,為何要有我執,為何要有悲愴呢?

沒有這種格局,便會被諸多雜事所牽引,一點點小事都會在心中造成巨大的波瀾。

別人誇獎一句,就會馬上欣然自得;別人詛咒一句,就會馬上暴跳如雷。心中的格局會決定人生的快樂與否,也會決定事業的成功與否。

一塊肥沃的土地既是參天大樹生長的所在,又是蛇蟲鼠蟻的家園。如果總想以拔除雜物的心態處世,那麼總是會不斷受挫。

靜觀世態,“不完美”才是恰到好處

客觀地認識這個世界,它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相互制衡的結合體。

比如,所謂的純淨水,是將一切有害細菌全部清除後的產物,但在清除有害菌的過程中,有益的礦物質也會同時被清除,因為它們是共生共榮的。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任何一樣東西發展到了極點,就走向它的反面。

因此,不要希望世界上有什麼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也不要抱怨種種惡的東西給予的考驗。

只有以一顆客觀的心去面對世間百態,才能保持平靜的心看待生命的一切。

佛教所說的“因緣所生法”,也就是以智慧的心態來解讀這個世間的萬事萬物,坦然面對事物的成住壞空,生命的生住異滅。

在此過程中,便能發現人生的究竟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