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橫掃中原的章邯,為何輕鬆被劉邦擊敗?

AstroC



章邯這個人物堪稱秦末一代風雲人物。由於他是秦國的最後一位名將,他的經歷也被無數人奉為經典,但是為何章邯先被項羽擊敗,又被劉邦擊敗,以至於自殺身死呢?

其實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章邯的軍隊組成就是先天不足,章邯這個人最初是沒什麼兵馬的,他的軍隊是臨時組建的,所謂以驪山刑徒為兵,組成的二十萬大軍。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本來就不足。而鉅鹿之戰,原有的這些軍隊,跟王離帶回來的秦帝國北方兵團都被項羽擊敗並坑殺。所以實際上,秦地已經空虛,章邯是缺乏足夠的軍隊對抗劉邦的,所以說章邯本身就缺乏本錢。

第二,章邯的對手之前都比較弱,無論陳勝吳廣的起義軍,還是那些被六國貴族臨時復興的國家,都是沒有什麼軍事實力的。但是章邯面對項羽這樣的戰神級別的人物就沒什麼辦法了,尤其是章邯的精銳還都被項羽坑殺,所以實際上當章邯面對劉邦的時候也算是原形畢露,這也是太史公都不給他列傳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邯面對的對手是韓信張良這樣的軍事奇才。由於韓信的明修棧道的策略奏效,章邯錯誤的認為劉邦軍不會從陳倉方向殺來,錯誤的估計了軍事形勢,這是章邯滅亡的直接原因。劉邦有如神兵天降到了關中地區,直接破壞了章邯的基本軍事部署。所以說章邯的失敗和誤判也分不開,但是即便章邯正確判斷恐怕也沒用。因為項羽分封的關中有三王,章邯一個人說了不算,即便章邯判斷正確,無法說服其他兩人,只怕也是必然崩潰。且章邯的問題還有一點,在於他的兵力不足。劉邦當年入關就有十萬大軍,入蜀之後這些軍隊他都保留,並沒有帶走。項羽的鴻門宴只是嚇了他而已。劉邦進攻關中,章邯抵擋的唯一機會就是學習司馬懿死守卡住劉邦,但是沒想到劉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應該說,劉邦統一中國是必然的,畢竟他的對手人才和實力都遠不如他。而章邯也是敗的不冤枉,畢竟輸給韓信和張良這樣的奇才也並不丟人。


冷兵器研究所


本身這個問題存在一定的問題,章邯並非是被劉邦輕易打敗,相反劉邦戰勝章邯的過程非常艱難。

漢二年五、六月份,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 11月,劉邦乘機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重返關中。在征服關中的路途中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先後投降,戰爭的烈度並不算高。唯獨征服章邯的道路上並不順利,章邯雖然戰敗但是堅守住了都城廢丘。逼不得已,劉邦韓信只能圍困住廢丘,然後率領大軍東進伐楚,和項羽大戰於彭城之下。等到劉邦在彭城大戰中被項羽打敗,落荒而逃後,章邯依舊在廢丘堅守。於是劉邦下令水淹廢丘,死傷無數,章邯不得以自殺。當時已經是漢三年的七月,章邯困守都城長達半年,漢軍一籌莫展,這也證明章邯的軍事才能真的非常優秀。

綜合章邯失敗的原因,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心。章邯等將領率領數十萬秦兵遠征,最後被項羽活埋者多達二十萬。而章邯、司馬欣、董翳竟然不僅是活著回來而且受封為王。這怎能不讓關中百姓憤恨。士兵傷亡慘重,主帥加官進爵,三秦大地青壯殆盡,父母失兒,妻子失夫,幼兒失父,固然他們的仇人是項羽和楚軍,但是章邯等人也是幫兇之一。所以,這三個諸侯王根本就聚斂不起三秦大地的人心。沒有經驗豐富的老兵,也沒有足夠的青壯,再加上沒有百姓的支持就導致司馬欣董翳等人不戰而降,章邯也只能是困守廢丘。


經典守望者


題主的問題是:當年橫掃中原的章邯,為何輕鬆被劉邦擊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劉邦徹底打敗章邯用了10個月的時間!

有人覺得章邯被劉邦擊敗是很輕鬆的,因為章邯在和劉邦作戰的時候他就沒贏過。

其實,章邯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當初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剛到了陳倉章邯就率領軍隊趕來了,並在這裡迎擊漢軍,可惜沒打過劉邦。

章邯只好敗退,不過他的軍隊退而不亂,在一個叫做好畤的地方停了下來並重整軍威。漢軍肯定是緊追不捨呀,看到漢軍追了過來,章邯回過頭來再次迎戰,結果又被打敗了。

章邯又接著跑,跑到了一個叫做廢丘的地方,並且再次穩住了陣腳。

劉邦看章邯難對付,於是決定率領主力部隊向東攻打咸陽。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劉邦接連取勝,如果能夠趁勝利之勢一舉拿下章邯他早就這麼做了,之所以放棄和章邯死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劉邦覺得再打下去還無法徹底擊敗章邯,就撿軟柿子捏去了。

所以,劉邦只是派軍隊包圍章邯所在的廢丘,又派遣將領攻打關中其他地區,平定了除了廢丘之外的整個秦川。

這裡更能看出章邯的戰鬥力之不俗,打廢丘劉邦的主力軍隊都拿不下,而其他地區劉邦派出的偏將就能搞定。

就這樣,廢丘在章邯的坐鎮之下一直沒有投降。

那麼,到什麼時候才打下廢丘的呢?

答案是,彭城之戰結束後。

彭城之戰爆發於公元前205年4月,這場戰爭劉邦集中了56萬大軍攻打彭城,當時項羽正在北方攻打齊國,戰事還未結束。面對大後方被劉邦56萬大軍攻擊隨時可能被抄後路,項羽迅速率領3萬鐵騎南下救援彭城,並以閃電戰的戰術對劉邦及各諸侯聯軍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趁對方還沒有反應過來便給予重擊。

結果劉邦的56萬大軍損失大半,被迫向關中地區撤退。

劉邦看一時半會懟不過項羽,才回頭解決廢丘地區的章邯軍。到了這一年的6月,廢丘仍然沒有投降。

此時正值夏季,雨水充沛,於是漢朝軍隊引水灌溉廢丘,眼看這次廢丘不可避免的陷落了,章邯不願意當階下囚,就自殺而死。

劉邦攻打章邯的時間是公元前206年8月,徹底將章邯擊敗的時間是公元前205年6月,章邯一共抵禦了劉邦10個月的時間。自從劉邦渡過陳倉,章邯和劉邦多次交戰,雖然每戰必敗,但是仍然能夠組織起戰敗的士兵抵抗劉邦具有絕對優勢的兵馬。而且,在廢丘這個地方守衛的時候,劉邦的漢軍對章邯守衛的這座小小城市無可奈何,只好趁夏天雨水多的時候水淹廢丘才結束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可以說,章邯是雖敗猶榮!

章邯之所以能抵抗這麼長時間,我覺得關鍵原因是手下人對他忠心耿耿。

當時,為了能夠迅速平定關中地區,劉邦對於投降的將領或者郡縣的長官都給了非常高的封賞。劉邦說,如果將領中能夠率領1萬人投降或者有人能夠帶領一個郡投降,就會分給他1萬戶。也就是說,當時章邯的最後一個根據地廢丘有人想要投降,可以很容易成為萬戶侯。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廢丘仍然在章邯的牢牢控制中,並且能夠成功抵禦住漢軍的攻擊,足以說明他是深得廢丘上下之人心的。

同時,也看得出章邯的指揮能力也是當時的頂尖水平,否則面對蜂擁而來的漢軍,章邯以寡擊眾不可能堅持這麼久。

劉邦攻佔廢丘之後,整個關中被全部平定,從此成為劉邦和項羽對抗的大後方!


歷史風暴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其實章邯一直是一個被嚴重高估的將領。以他的能力,只能算是合格,完全稱不上優秀。

章邯的整合軍事生涯,勝少敗多。而且所有的勝利,都是前期取得的。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以後,秦軍緊急徵發大量民眾,進行鎮壓。雖然很多人是臨時徵發,還包括很多奴隸、囚徒。但畢竟是秦國正規軍,裝備精良。所以輕鬆擊敗農民起義軍。

章邯就是在這一時期冒出來的秦軍將領。

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原來東方六國貴族的後人,紛紛起兵。什麼趙國、魏國、齊國、楚國一時間又都建立起來了。

章邯打的就是這些新建立的國家。這些國家剛成立,軍隊都是臨時拼湊,裝備低劣,糧草不足。實力上比秦軍差太多。在這種情況下,章邯才連連獲勝。

但是當他遇到真正的名將項羽的時候,直接就暴露了平庸的本質。以絕對優勢兵力,竟然被項羽打的全軍覆沒。最後率領20萬秦兵投降!而這20萬秦兵,全部被項羽坑殺!

章邯與其他兩個投降的秦軍將領,一起在關中封王。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這就是“三秦”的由來。

雖然封王,但是他們手下的兵早就被坑殺完了。根本沒有幾個人。

哪有實力抵抗韓信劉邦!


上將噯福斯


方圓論壇在線

章邯這個秦朝最後的名將,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天下的反秦大軍。孤身一人在竭力維持著秦朝的統治。而且當時章邯的處境也並不好。朝中也有頗多掣肘。最為致命的就是趙高的虎視眈眈。所以章邯不僅需要面對外部的敵人。甚至隨時隨地還需要堤防來自內部的明槍暗箭。但章邯畢竟是人而不是神。在外焦內困的境地之下,章邯最終還是敗在了項羽之手。兵敗之後的章邯並沒有給秦朝統治者以孤膽英雄般的形象。反而秦二世下令追責章邯兵敗的過錯。而章邯也知道趙高是不會放過這個殺死自己的機會的。所以悲痛萬分之下歸降了項羽。



章邯為秦將時,除了最後面對項羽兵敗之外,章邯可謂是戰神一般的存在。戰亂開始之後,章邯先是擊敗了陳勝帳下週文的百萬大軍。連續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逼迫陳勝遁走至城父。之後章邯又殺死了魏相周市和齊王田儋,以及魏王魏咎。又圍困趙王趙歇於鉅鹿之城。可以說章邯差點兒以一己之力擊敗了秦末的起義軍。那為什麼縱橫無敵的章邯在投降項羽後遇上劉邦就不行了呢?

我認為其原因有三。首先章邯遇到的對手韓信是一個不弱於項羽,甚至要強於項羽的統帥。韓信一手“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徹底打了章邯一個措手不及。之後劉邦又兩面齊頭並進攻擊章邯。導致章邯疲於奔命最終被圍攻而敗。其次,章邯之所以能在秦末縱橫無敵,一方面是他優秀的統軍手段,另一方面就是看著強悍的秦軍來支撐著。要知道秦末亂世,秦軍的數量是遠遠不及起義軍的。章邯之所以能以秦軍擊敗數倍於他的起義軍,也全賴秦軍的超強戰鬥力。而章邯投降項羽後,他所率領的秦軍盡皆被項羽坑殺。章邯後來率領的都是一些戰力遠遠不如秦軍的楚軍。這也是影響章邯的一個因素。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章邯背叛了秦國,所以章邯在秦地不得人心。歷史上項羽滅亡秦朝後三分秦地分封了三個王。而章邯就是其中之一。韓信曾經說過“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大意就是章邯等人本來是秦將率領秦人作戰。後來章邯等人戰敗投降。但又因為他們的原因導致數十萬秦軍子弟被坑殺。只有章邯等三個秦人還活著。所以秦地百姓恨章邯等人入骨。一直不得人心的軍隊自然得不到民間的支持。而百姓痛恨章邯,那麼他們自然會對攻打章邯的劉邦報以好感。所以我認為這也是章邯兵敗的重要原因。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章邯,秦朝名將,秦二世的時候更是成為秦朝的軍事支柱,被稱為秦朝的最後一員大將。秦末天下大亂,各地起義不斷。可以說如果沒有章邯,秦朝或許就在最初的那幾次農民起義中滅亡了。

但鉅鹿之戰時,章邯卻被項羽擊敗。其實章邯本來是沒有反意的,可是因為趙高的緣故,在司馬欣的建議下章邯最終投靠了項羽。後來項羽徹底滅了秦朝,章邯被封為雍王。



秦朝滅了,按理說天下也應該安定了。可是項羽分封完諸侯,劉邦卻慢慢的不幹了,於是天下又轉入四年之久的楚漢戰爭。楚漢戰爭最終以項羽的失敗收場。雍王章邯作為項羽的部將,楚漢戰爭時自然是站在項羽這邊的。

可是章邯跟劉邦打了幾仗均以失敗收場。昔日的秦朝大將,打過無數次勝仗,沒想到最後卻敗給了草莽出身的劉邦,並且最後還選擇了自刎。其實仔細思考一下,原因也很簡單。


章邯帶領的秦軍都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剛開始能夠輕鬆打敗陳勝等起義軍也談不上有多厲害。畢竟陳勝等起義軍都是半路出家,並沒有接受過什麼正規的訓練。

而後來章邯之所以輕鬆敗給劉邦,也是有原因的。劉邦當時的軍隊雖然也是起義軍起家,但經歷了那麼多年戰爭早已是訓練有素。其實這都是次要的,主要還在於章邯被封王后有些膨脹,放任手下士兵胡作非為,因而失了民心。


韓信也看出了章邯這一點,再加上劉邦什麼也有不少謀士和將才,因而最終章邯被劉邦輕鬆擊敗也很正常。

總的來說,章邯之敗並非技不如人,而是亡於失了人心。被封王后沒有之前那麼用心了,最終失敗也是情理之中。


貓爺歷史觀


背景不一樣,結果自然不一樣。秦末時期,天下大亂,秦二世不忍秦始皇的基業毀在自己手裡,於是任命章邯為統兵大將軍。


章邯臨危受命,意志十分堅固,而秦末大亂剛開始的時候,又是一幫烏合之眾在起義,沒有十分強大的造反組織。像陳勝吳廣之輩就是這樣的,聲勢雖然浩大,可內部各種矛盾重重發生,經不起一擊。

慢慢的,各路義軍被消滅得差不多的時候,章邯來到了趙國,勢要收復趙地。可就在這趙國生死存亡之際,項羽來了。項羽憑藉萬夫不擋之勇,打敗了章邯,秦國也走向了滅亡。從此章邯淪為了喪家之犬,雖然表面上被封了王,可他知道,自己是個投敵者,這個王也是幫項羽守住劉邦用的,於是章邯意志慢慢消沉,整天借酒消愁,沉迷於酒色,行軍打仗能力自然慢慢變弱。



劉邦呢,自己軍事能力雖然不是很出色,可他有韓信。韓信是楚漢戰爭期間數一數二的元帥,由他帶領的軍隊那也是戰無不勝。在滅章邯的過程中,韓信使用了障眼法,輕而易舉的擊敗了章邯。


如史如畫


說章邯橫掃中原,倒也不假,在遇到項羽之前,章邯帶著囚徒組成的軍隊一舉打敗了陳勝王手下大將周文數十萬大軍,並順勢一舉擊敗了陳勝手下各路起義軍,連陳勝都在章邯的強大攻勢壓迫下被車伕莊賈所殺,甚至可以說是章邯打掉了陳勝的張楚政權,不過問題是,張楚沒了以後,關東六國已經遍地起義軍了。

救火隊長章邯雖然延緩了秦朝的壽命,卻無力扭轉局勢,最後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一舉敗給了項羽,並在隨後向項羽稱臣。

可是,為什麼如此有戰鬥力的章邯那麼輕鬆就被劉邦擊敗了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主要有以下幾點:

1、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章邯可支配的軍隊並不多。章邯原來的秦軍已經被項羽坑殺了,一點不剩,而被封雍王以後的軍隊怎麼來的呢?

在《史記.高祖本紀》裡有一句話“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然而在項羽來之前“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可見,劉邦的軍隊在分封以後被項羽給剋扣了。從十萬人被降到了三萬人,而這七萬人自然就是用來分配給其他沒有兵的諸侯王了。

劉邦這點應該不是個例,相信其他諸侯的兵力也是經過項羽“再分配”的。預計章邯的可支配基礎兵力應該和劉邦差不多,即三萬人。

2、失民心

這一點很關鍵,也直接決定了上一條。

劉邦去漢中的時候,“慕從者數萬人”,但是章邯可就沒這待遇了,之前他投降項羽,他手下的秦軍二十餘萬被坑殺,他想徵兵難度自然要大得多得多,何況項羽的部隊還在關中燒殺搶掠一番,他作為項羽的“狗腿子”,民心豈是短時間內可以恢復的。

更重要的是,他的對手是劉邦,一個在關中“約法三章”的男人,他手下的雍軍和老百姓不爭著搶著開門投降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3、劉邦反應迅速

公元前206年4月,劉邦從咸陽往漢中走,剛到8月,就從漢中出兵去打章邯了,這個時間根本不允許章邯發展壯大,自然更容易被擊敗。

4、對手強大

章邯的對手可不僅僅是劉邦,還有在劉邦背後,那個剛剛被封為大將的韓信。即便韓信水平與章邯相當,章邯也絲毫沒有取勝的可能,何況韓信還是個軍事天才。


所以,不管章邯之前是不是連戰連勝,到了劉邦的軍隊面前,都瞬間變成了軟柿子,並不是章邯不行了,而是這場戰爭剛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他無法取勝了。


水一白聊歷史


世間最難看透的東西就是人心,尤其是古代權傾天下的皇帝,稱帝之前跟部下患難與共,甚至稱兄道弟,等到坐穩江山之後,開始對功臣下手,漢高祖劉邦就是如此。劉邦登基後,對那些戰功赫赫的將軍很不放心,只要他們不死,劉邦睡覺都不踏實。

劉邦所封的七個異姓王,張耳和吳芮病死,算是結局比較不錯,剩下五人下場都很慘,全部被逐一除掉,罪名均為謀反。但是,有一位西漢開國功臣,只獻上一計就打敗猛將章邯,雖然他功勞卓著,最後卻能得以善終,此人就是趙衍。

史書上關於趙衍的記載不多,只知道他是漢中人,既不是追隨劉邦最早的人,也不是劉邦的同鄉。項羽分封諸侯王時,將劉邦封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即趙衍的家鄉。趙衍早就對劉邦崇拜不已,立即前來拜見,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想投奔都劉邦麾下。

劉邦胸懷大志,絕不滿足於眼前的成就,他心中有更大夢想,邁出漢中逐鹿天下,如何才能實現這個願望呢?儘可能招攬人才。雖然趙衍當時沒有什麼名氣,更無寸土之功,劉邦卻沒有怠慢他,而是親自對他進行面試,感覺趙衍胸有韜略,就將他留在身邊。

項羽一直對劉邦不放心,之所以把他封在漢中,就是想將他困在此地,對於項羽的心思,劉邦瞭如指掌。若想跟項羽一決高低,首先就要平定三秦之地,否則一點機會都沒有。三秦由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人鎮守,其中章邯能力最強,也最讓劉邦頭疼。

章邯本為秦朝名將,陳勝吳廣起義軍逼近咸陽時,章邯臨危受命,帶領由驪山囚徒組成的雜牌軍取得大勝,隨後又擊潰齊楚之聯軍,並且除掉項羽的叔叔項梁。章邯一戰成名,且屢戰屢勝,堪稱力挽狂瀾之將領,只是運氣不好,碰到了比他更牛的項羽。

鉅鹿之戰,章邯率領的秦軍被項羽打敗,又遭到丞相趙高的誣陷,無奈之下投降於項羽,從此成為項羽手下的一員猛將。漢軍圍攻雍王章邯時,韓信提出從原來的道路行軍,即“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章邯則屯兵陳倉,準備在此與漢軍決戰。

就在此時,趙衍進獻一個妙計,即歷史上著名的“暗度陳倉”之計。大多數人都認為,暗度陳倉是韓信提出的,其實不然。《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明確記載:“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所以,此計策應歸功於趙衍。

章邯做夢也沒想到,漢軍居然從小道殺出,結果可想而知,章邯兵敗後帶著殘部逃到廢丘,而廢丘也沒能守住,城破之後章邯自殺。劉邦能擊敗章邯平定三秦,趙衍功不可沒,因此被封為須昌侯。雖然不少功臣都被殺,趙衍卻安然無恙,直到漢文帝十二年才去世。


戲說歷史君


發現有些人都不看標題的,韓信(`Δ´)!打章邯把守的城池也是費了老大的勁,最後是採用水攻的辦法拿下了城池。章邯面臨的情況是沒有後援,其他兩個關中王投降了老流氓,再加上他投降項羽,二十萬秦軍被坑殺,關中老百姓恨死了他,這樣民心也沒有了。孤立無援的他敗亡是遲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