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3月31日晚,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並提出了促進汽車消費系列措施,其中有一條指出: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這也就意味著,原定在2020年12月31日停止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延長至2022年底。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對市場而言,這自然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為當下萎靡的車市注入一劑強心劑。自2009年國家開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以來,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一直處於快速增長階段。但近年來隨著補貼的下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受到了急轉向下,尤其在疫情影響之下,新能源汽車市場急劇下降。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據統計,今年1~2月新能源汽車上牌數為5.5萬,同比下滑57%;其中,1月份同比下滑56%,2月份下滑63%。更重要的是,歐洲地區2月份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超過國內市場,如果情況延續下去,歐洲市場將取代中國市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屆時,中國實現新能源超車的願景只會淪為笑柄。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除了補貼時間延長,各地區也紛紛出臺相應的“救市”政策。以廣州為例,截止今年底,廣州的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可享受每車1萬元的綜合補貼,優惠力度不可謂不大。同時,商務部也表示,將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措施,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相關政策,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這種中央+地方雙管齊下的方式,無疑能夠極大地激勵市場,讓車企的壓力大大減輕。根據2019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凡純電續航在400km以上,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大於160Wh/kg的車型,均可獲得2.5萬元的購置補貼,且插電混動車型可獲得1萬元補貼。誠然,相應的補貼相比2018年之前有明顯下滑,但在當下,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髮展,目前市面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車型擁有超過400km的純電續航,因此即便往後2年的時間裡不對補貼政策做調整,市面上依舊有很多主流新能源汽車可以獲得2.5萬元的補貼。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結合上地方的政策補貼,依舊以廣州為例,在今年的時間內,一輛純電續航400km的新能源汽車,最高可得到3.5萬元的補貼,這已經是非常可觀的一筆優惠。加之,新能源汽車不需要繳納汽車購置稅,因此相比同級別的燃油車,新能源汽車除了沒有限號限行的限制以外,在價格上就近乎“碾壓”了。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最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根據2019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標準,新能源網約車、出租車也可享受財政補貼,補貼金額按照乘用車補貼標準的0.7倍標準。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燃油汽車發展到如今已超過100多年,中國汽車工業由於起步較晚,一直處於追趕的境地。相反,新能源汽車雖然早而有之,但真正的發展時間並不長,甚至可以說中國與很多國家是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因此新能源汽車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汽車工業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而事實是,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確在世界範圍內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並在國內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相應的電池技術也不落人後,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降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2019年6月,工信部發文稱:廢止《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以下簡稱《規範條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規範條件企業目錄同時廢止。這也就意味著,外資車企和電池企業將進入中國補貼行列中。同年,特斯拉(國產)進入了享受購置稅補貼行列,搭載LG化學、松下電池的中國本土車型也將享受中國新能源補貼政策。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規範條件》的廢止,加上補貼政策的延長,固然是給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以復甦的機會,但同時也是合資車企迎頭趕上的機會。過去,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能快速佔領市場,除了是更早佈局的原因以外,還因為種種政策補貼的加持。但在合資品牌開始進軍新能源領域且同樣享有補貼政策時,我們無法忽視“品牌”的力量,以特斯拉為例,今年特斯拉Model 3幾乎穩居新能源乘用車冠軍位置,其中1月份銷量達3183輛,2月份為3900輛,受疫情影響,這幾乎是很多燃油車都達不到的成績!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前有特斯拉,自主品牌後面還有一眾“老派”企業追趕,當中有BBA為首等豪華品牌,也有豐田、大眾為首等合資品牌,它們也紛紛打出手上的“新能源牌”,企圖瓜分這塊大蛋糕。儘管目前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車型的續航並不長,價格並不算低,但如今補貼延長足足2年,誰敢說它們的底蘊不足以支撐它們在2年內迎頭趕上呢?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如今,眾多車企紛紛佈局新能源,作為世界最大新能源市場的中國自然成為了主戰場。因此,對於外資企業而言,如何降低成本就成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首要問題。目前,動力電池佔據一輛新能源汽車成本的40%左右,且電池的價格一直下降,但和汽車相比,依舊遠遠不足以抗衡。據相關機構測算數據顯示,只有當動力電池價格降到100美金/Wh時才足以對抗燃油車,而2019年的電池價格為159/Wh。但由於補貼的原因,外資企業完全可以選擇先將續航提升,在鬥爭中“活下來”,並在這段時間裡慢慢降本。

補貼延長,新能源的下一個“彎道”?

依我個人來看,在前有豺狼後有虎的境地下,自主品牌想要實現彎道超車並不容易。補貼延遲其實相當於給了所有企業機會,在這最後的衝刺下,誰都有可能找準道路實現超車。相反,如果補貼在今年終止,自主品牌反而可以憑藉早已建立好的優勢甩掉其他對手,在加劇的馬太效應下獲得飛速發展。如今補貼延長後,只能說優勝劣汰已被放緩,本該決出勝負的時刻再一次變成了一場拉鋸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