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裁員,思來想去難道只能對二胎女同事下手了嗎?”


“公司要裁員,思來想去難道只能對二胎女同事下手了嗎?”

文|趙曉璃


一、


不久前,有位一年前的來訪者Susan(化名)和我們發來反饋說,諮詢後的她在我們的建議下,經過相應的規劃和準備,終於如願以償地成功轉行到了HR領域。


然後就在最近這段時間,她遇到了一個讓她頗感頭疼的問題。

原來,Susan所在的那家公司要裁員,而Susan作為HR,不得不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任務,但是到底裁誰呢?這讓Susan很為難。

後來,Susan在一個HR交流群中說出了這樣的困惑,有一個HR給她發來了一段話,據說是招聘圈裡非常流行的段子,內容如下:

  • 未婚女性找工作,不要,因為不一定什麼時候就結婚生子,存在風險;
  • 已婚未育的,行情最差,是重點防範對象,堅決不要;
  • 已婚一孩的,以前是香餑餑,但是現在二胎放開,存在風險,待定;
  • 已婚二孩的,不存在生育問題。然而,都兩個孩子了,肯定沒心思沒精力工作,能不要就不要。


那位同行和她說,不僅招聘如此,很多公司裁員的時候也會以此為參考。


“公司要裁員,思來想去難道只能對二胎女同事下手了嗎?”


Susan一開始還半信半疑,她回家上網一搜,沒想到不少論壇裡都有類似的聲音,有一個帖子是這樣的:


“公司要裁員,思來想去難道只能對二胎女同事下手了嗎?”


帖子裡談到的這位34歲二胎媽媽,顯然沒有在生育前做好職業規劃,一把年紀了還在做著助理崗位,對公司而言,她沒有任何職場競爭力,因此在危機面前,很容易成為裁員的對象。


  • 雖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毋庸置疑的一個事實是,我們需要在關鍵時點或節點上給自己提前設置好一些目標,即便遇到一些變數,也不至於被動而無力。

對於很多職場女性而言,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從而不至於陷入類似的尷尬境地呢?


二、


要知道,女性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要考慮到職業部分,更要考慮到家庭部分。

工作角度劃分:


  • 20-30歲屬於生存期,30-40歲屬於發展期,40-50歲屬於維持期(同時也是副業探索期),50以上漸漸步入衰退期,如果後面副業能夠生根開花,則可以迎來事業期,幸運的話還會迎來自我實現的那一天。

家庭角度來看:


  • 大部分都市職場女性都會經歷20-30歲的單身期、30-40歲的已婚已育階段、40歲之後孩子長大獨立等生涯階段。

雖然我們無法明確規劃自己具體多少歲結婚、多少歲生子,但女性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幾個重要節點卻是我們需要提前做了解並做些籌劃的。


“公司要裁員,思來想去難道只能對二胎女同事下手了嗎?”


1、從新人到核心員工:第一個上升期;

由於每個人的成長速度以及所處行業等情況不同,通常需要3-5年的時間。

  • 核心標誌就是你的業務能力可以獨當一面。


在這個目標之下,基本上畢業後兩年內就要明確職業方向,才好為後面專業技能的積累打下基礎、做好準備。

2、從核心員工到管理層或者專家員工:第二個上升期;


通常來說,這個階段一般需要花5-10年不等的時間。


  • 核心標誌就是職位上的晉升,例如從一名員工晉升為部門主管、項目經理或者業務負責人之類,有可能還需要帶人,等等。


對於職場女性而言,如果我們的跳槽期恰好和這兩個上升期或結婚備孕期衝突,就很可能影響到我們的職業發展,特別是備孕時期將會嚴重影響到跳槽計劃。


三、


說個真實的案例故事。

來訪者阿芳(化名)十年前畢業於一所普通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通過校招,她來到了一家國內較為知名的公司從事市場類相關工作。

由於工作性質的緣故,阿芳需要去全國各地出差,在一次展銷會上,阿芳與另一個區域的銷售主管吳某一見鍾情。

不到兩年的功夫,阿芳和這位吳主管就向公司宣佈了結婚的消息。

  • 然而,這家公司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禁止公司內部員工談戀愛,更別提結婚了:如果員工違反了這個規定,那就要勸退一個。

考慮到吳某的事業當時正蒸蒸日上,阿芳覺得,反正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銷售員,於是就選擇了離職,回家著手結婚生子等大事。

等孩子滿月酒的時候,之前處的還不錯的幾個同事過來對阿芳說,她們想不明白當時阿芳怎麼就那麼急著結婚?完全可以遲個一兩年,等提拔了再走也不遲啊!

  • 阿芳後來才知道,當時主管有意提拔阿芳,但沒想到阿芳做出了離職的決定;在阿芳走後,和她一起進公司的同事肖雪被提拔為區域銷售經理的位置。

——這讓阿芳後悔不已。

阿芳在諮詢中不斷地感慨,如果當時不要那麼衝動,早做規劃就好了......


“公司要裁員,思來想去難道只能對二胎女同事下手了嗎?”


事實上,女性的職業規劃,在我看來需要把握兩大原則:

1、畢業後的3-5年要好好打拼,儘快構建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有了職場競爭力後,如果公司內部沒有機會,在30歲之前可以考慮通過跳槽的方式實現職位的晉升或者更好的發展,以免等到結婚生子之後無法跳槽。

2、不要趕在晉升或備孕的當口跳槽,那樣容易得不償失;

如果阿芳有這個意識,完全可以不要那麼著急結婚,等她被提拔有了一定的競爭力後,再考慮結婚也不遲;如果決定宣佈結婚,一定要提前籌劃好未來的發展方向,即便不得已離開公司,也可以按照計劃進行相應的準備。


四、


以我自己前面幾年的職場經歷為例——

畢業後,我先是去的一家冰箱廠,在車間實習了小半年後,被調到財務部做涉外會計。

由於那家冰箱廠規模較大,財務部內部崗位分工細緻,每個崗位只能接觸一小塊業務,無法接觸到工業企業的全盤賬務處理工作,於是在第二年,在一位職場前輩的參謀下,我跳槽到了海爾工業園區裡的一家公司擔任主辦會計一職。

實話說,我能在畢業第二年就成為主辦會計,得益於這家公司處於起步階段,而財務主管是一名比我大不了幾個月的同校師姐,當時部門裡還有一個年齡較大的出納大姐,可想而知,當時這位師姐想要培養一名得力的下屬,而我無疑就成了這樣的人選。

  • 於是在這位主管的栽培下,我的工作漸漸上了路子,也慢慢成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主辦會計。

打算結婚之前,我跳槽到了另一家外資公司繼續做主辦會計。

之所以考慮到去外資公司,是因為:

  • 首先,我覺得我的英語算是比較有優勢的;
  • 其次,外資公司的出口退稅業務是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正好想趁機學習一把;
  • 最後,考慮到工作強度問題,之前那家公司工作強度很大,後面要結婚備孕的話,我不希望太過勞累。


“公司要裁員,思來想去難道只能對二胎女同事下手了嗎?”


到了那家外資公司之後,我先用半年時間熟悉了全部業務,差不多站穩了腳跟之後,便低調地舉辦了婚禮(當時沒有通知公司的領導及同事),然後又過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才開始著手要孩子。

  • 從打算結婚到孩子斷奶這段時間裡,我一直呆在這家外資公司,同時也利用去稅務局開會、跑出口退稅等機會結識了不少同行。

有一次在稅務局,我認識了一位同行Mark,他是一家高新企業的財務經理,我們當時聊得比較投緣,後來經常在網上探討一些業務問題。

有一次Mark告訴我,他打算離職了,但是老闆要他找好候選人接班才考慮放他,這個時候,Mark想到了我。

  • Mark覺得,他所在的那家企業屬於製造業,而我從畢業以來一直在製造業做會計,懂得製造業的全盤賬務處理;另外那家企業有30%左右的業務涉及出口退稅,而這塊也正好是我所熟悉的......

當Mark徵求我的意見時,我覺得這簡直就是一個天降的好機會!

就這樣,我在Mark的推薦下來到了那家高新企業,慢慢接手了他的工作,成為了一名財務經理。


“公司要裁員,思來想去難道只能對二胎女同事下手了嗎?”


所以我的體會是:

1、工作上晉升節點、備孕、孩子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


儘量不要讓這些節點中的任意兩個交接在一起,否則一不留神就會給職業生涯帶來無窮的後患;


2、一定要有意識地積累能力和資源;


不僅要把內部工作要做好,還要有意識多結識些同行(如果不是因為結識了Mark,恐怕這個機會我壓根就不會知道);


3、如果遇到要孩子和工作機會的兩難選擇時,不妨思考下——


  • 新的工作機會吸引我的點是什麼?
  • 這個點為什麼對我來說這麼重要?
  • 對於要孩子這件事情,家人的看法是怎樣的?
  • 如果晚點要,大約能延多長時間?
  • 如果打算先要孩子,那麼在備孕到孩子斷奶這段時間內,你還可以做哪些提升或積累(不論是技能的,還是人脈方面的,等等)?


五、


最後,我想給各位職場女性朋友五點建議:

1、如果可能,大學畢業還是優先考慮大公司【光環效應,對後面跳槽會比較有利】;


爭取在1-2年內努力成長,儘快熟悉崗位內容,儘量做到獨當一面;

2、在大公司一定不要貪戀穩定,務必保持警覺;

如果在同一崗位上做了很久又沒有其他機會,適當的時候可以考慮動一動【可以考慮去中型企業做個業務骨幹或負責人之類】,否則時間一長惰性就大,一旦後面結婚生子,更沒有多少跳槽機會了;

3、務必安排好跳槽、晉升、要孩子等關鍵時間節點;

如果出現衝突,儘可能提前進行準備或籌劃,同時做好相關的協商溝通工作;

4、定時更新簡歷,反思自己這段時間有沒有進步,同時也能夠接受到市場反饋;

  • 如果很久沒有獵頭或工作機會,就要進行復盤;
  • 有必要的話,可以求助專業諮詢師做個一對一職業諮詢,相當於給職業生涯做個系統排查。

5、女性的職業生涯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更要提前做好規劃;

建議內部技能和外部人脈兩手都要抓,早謀劃早積累,才不至於被動無力的局面。


“公司要裁員,思來想去難道只能對二胎女同事下手了嗎?”


事實上,不論是不是二胎媽媽,如果你做的事情或者面對的任務,每一天都是一成不變的,則很容易成為下一個裁減的對象;而那些無法標準化的崗位,在這個時候則凸顯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作為個體而言,你需要做的,是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處境,不能再渾渾噩噩了!

雖然疫情不是引發裁員的根本原因,但毫無疑問,它正在加速裁員的速度和幅度。

以上。


“公司要裁員,思來想去難道只能對二胎女同事下手了嗎?”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等。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