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天才兒童節目被撤檔,99%父母苛求孩子的優秀,方向都是錯的

英國天才兒童節目被撤檔,99%父母苛求孩子的優秀,方向都是錯的

01

天才兒童

《每日郵報》曾報道了這樣一個消息,英國電視臺播出了一檔《天才兒童》(Child Genius)挑戰類節目,這檔節目從全國的8歲到12歲孩子中挑選出相當優秀的二十名孩子來角逐“天才兒童”稱號。

然而這個節目卻備受爭議。為什麼呢?我想節目中的孩子給出了最明瞭的答案。

塞菲(Saffy),今年9歲,一個月可讀完40本書。她的父母說,“塞菲需要給她設置一個高目標,如果不推她一把,她就永遠無法知曉自己的潛力有多大。我不認為我們在苛待她,反之她是一名隱藏的實力者。”

喬納森10歲時就能講3門語言,他的父母表示,“我們都喜歡勝利,甚至我們付出的努力不比兒子少,在他三歲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訓練他的順暢閱讀了。

英國天才兒童節目被撤檔,99%父母苛求孩子的優秀,方向都是錯的

11歲男童魯拜做大學程度數學題期間,突然走向書架,拿出了一本叫《如何交友和如何快樂》的書。小魯拜稱,多麼希望能夠知道一些他真正感興趣的東西。

哥哥斯蒂芬,患有自閉症,熱衷於量子物理學研究;妹妹喬治婭8歲時就對皇家知識如數家珍。在半決賽時,妹妹警告哥哥:“你最好不要勝過我,我才是最強者。”

英國天才兒童節目被撤檔,99%父母苛求孩子的優秀,方向都是錯的

節目一經播出,卻引起了諸多家長的強烈不滿,認為這是變相地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特別是片中很多父母的教育言論讓很多家長感到心理不適。

在一片抗議聲下,最終節目被撤檔。

02

你苛求孩子的優秀,99%方向都是錯的

那麼天才兒童在長大後真的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社會貢獻嗎?

美國的一個評選天才中學生的權威獎項“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1942年至1994年,五十年間的評選結果顯示,在超過2千個最終獲獎的學生中,只有1%的人後來進入國家科學院,99%的人並沒有什麼異於常人的表現。

1921年,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路易斯·特蒙跟蹤調查了1000多名智商在140的優秀學生50年之久。家長對這些孩子多采用了加強化學習、專業訓練、縮短學制等方法來培養孩子。

特蒙的研究表明,這些智力超群的孩子儘管多數過著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沒有一個表現出卓越的成就。同期,被特蒙排除在天才兒童之外的一些孩子長大後,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英國天才兒童節目被撤檔,99%父母苛求孩子的優秀,方向都是錯的

猶太民族被公認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民族。福布斯雜誌報道,世界前四百萬名的億萬富翁當中,猶太人佔60%,但他們全部人口僅僅佔全世界的9.3%。

在猶太的《聖經》裡有這樣的記載:“父母對孩子意味著什麼呢?父親塑造孩子的大腦,母親塑造孩子的靈魂。“

他們的教育理念中,天才被分為兩類,一類是大家公認的在某領域具有特殊天賦的智能型人才。

而另一類,被稱作精神和靈魂上的天才。猶太教育研究專家周穎這樣說:在一個猶太人的心目當中,如果一個孩子天生具備了非常好的精神和品格,比如說“獨立“”勇敢“”愛“,那他就是天才。

是的,在猶太人看來,精神品格的建立永遠是第一位的,是永遠凌駕於知識技能之上的:

在孩童時代,知識的獲取是次要的,“求知慾”才是第一位的;

“贏”是次要的,擁有坦然接受平凡的品性才是第一位的;

完美表現是次要的,磨礪不怕犯錯誤的勇氣才是第一位的;

交際能力的培養是次要的,內心深處真誠地愛別人、尊重他人才是第一位的;

中國文化根子裡講求“經世致用“,所以99%的父母只知瘋狂地驅使孩子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卻忘卻了人生中那些最珍貴的精神品格的塑造。

所以,木小鐸在這裡鄭重地告訴所有的父母:對不起,你苛求孩子的優秀,99%方向都是錯的!

英國天才兒童節目被撤檔,99%父母苛求孩子的優秀,方向都是錯的

03

追求知識是次要的,培養“求知慾”才是第一位的!

調查表明,全國有52.2%的孩子學過樂器,但是表示“喜歡學”的孩子只佔11.5%;而學過繪畫的孩子有67%之多,表示“喜歡”的只有19%。

更可悲的是,90%的特長都會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被逐漸放棄。

父母曾經苛求孩子的那些優秀的特長、技藝和才能,那些在人前炫耀的談資,最後卻像垃圾一樣被丟棄!

孩子習得了知識和技能,卻丟失了最寶貴的求知慾。

我們從未意識到孩子的“求知慾”是多麼的寶貴,又是多麼的脆弱。更多的時候我們扮演的角色是“扼殺者”。

猶太人是怎麼做的呢?他不斷地用各種方式來培養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

嬰兒從6個月就已經對紙上的東西發生興趣了。

雖然聽不懂,父母也會高聲給他們朗讀。

嬰兒會把高聲朗讀看成是一種安寧和安全的聲音,並把聲音同受到愛護的美好印象聯繫起來。

1歲多,有的父母會讓孩子抱著書睡覺,培養孩子依偎在書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孩子5歲開始學《聖經》,母親會在一塊乾淨的石板上用蜂蜜寫上經文,孩子邊誦讀字母邊舔食石板蜂蜜,隨後還吃蛋糕、蘋果、核桃,因此,孩子從小就有“知識甜蜜”的觀念。

學到多少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任何知識和技能都是永無止盡的,是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慢慢探求的。

唯有不竭的“求知慾“才是一切追求卓越者、一切堅持不懈者最大的前行動力!

所以,孩子,我不會剝奪你接觸新事物的權力,但我也絕不會逼迫你在不適當的年齡擁有那些本該成年人擁有的知識和技能。

正如作家拾遺所說:你的童年,只需要交一份答卷——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便足夠了。

英國天才兒童節目被撤檔,99%父母苛求孩子的優秀,方向都是錯的

04

追求“成功”是次要的,擁有坦然接受平凡的心態才是第一位的!

一直很喜歡作家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初長成》。

她說:理想中的女兒應該是個淑女,懂音樂、愛好文學、彈得一手好鋼琴……

而事實上,女兒成績很一般、作文不及格、鋼琴學的半途而廢、既非才華出眾,也不屬天生麗質,甚至連大學都沒上,一句話,典型性不夠。

無奈的程乃珊最後妥協了下來,放棄了對女兒的逼迫。

特別是去香港工作後,許是距離產生了美,也許是坦然接受了女兒的平凡,她開始發現女兒身上的好來。

女兒的信寫得的越來越好了,女兒喜歡讀書,讀書面之廣竟然超過了自己。女兒喜歡聊電影,還會給自己採訪明星時當參謀。

後來的女兒,平淡又忙碌:每天8時半去一外資機構上班,晚上還在夜大“充電”。女兒說笑聊天吃東西,最不肯委屈自己的口福。

這一切的平凡卻讓程乃珊滿心欣慰。

因為女兒活成了一個懂得生活的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最後她道出感悟:只要生命是健康向上的,就是美的。

令人沮喪的一個現實是第一隻有一個,所以俗世定義的成功是很少能夠實現的。

有位作家說:父母最難接受,也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

所以,一個健康的“成功觀”首先要具備的特質便是“接受平凡”。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這樣說: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坦然接受平凡,不是甘心放縱和潰敗,而是寬恕自我的缺陷,把用來自怨自艾的時間拿來捕捉生活的美好,

所以,孩子,如果爸爸告訴你人生的最大意義是“生而為贏”,那麼你的眼中便只會有腳下的起跑線和眼前的跑道。你會全然忘卻生命還有綠草茵茵的球場和四處瀰漫的歡聲笑語。你會喪失快樂幸福的感知力,而這是我最不忍心的。

所以,正如高曉松所說的:

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心安理得地度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做父母的就成功了。

英國天才兒童節目被撤檔,99%父母苛求孩子的優秀,方向都是錯的

05

追求完美是次要的,磨礪不怕犯錯誤的勇氣才是第一位的!

還記得《最強大腦》中的二進制神童李雲龍嗎?

當他意識到自己答錯了題之後,一下子攤坐在地,失聲痛哭,嘴裡不斷念叨著:“我記對了,可是我擺錯了。”

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他,哭的眼鏡都從鼻樑上掉了下來。連上臺安慰的李爸也無力抱起精神崩潰的兒子。

過分追求知識和技能上成功的孩子往往都有一個極大的心理缺項——害怕犯錯誤,當錯誤發生時無法接受現實。逃避、崩潰甚至心理創傷的現象時有發生。

英國天才兒童節目被撤檔,99%父母苛求孩子的優秀,方向都是錯的

美籍華裔教育專家畫雲博士曾經也遇到過類似的孩子。

Vivian7歲,是她課堂上最“聚精會神”的孩子,完成作業最好的孩子,上臺演講最出色的孩子。

不過,在每次即興演說時,Vivian總會問:“老師,我最後一個講行嗎?”“能給我更多的準備時間嗎?”有時做活動,Vivian會主動問:“我這樣做可以嗎?”

聽起來很禮貌,但畫雲博士聽到的卻是她害怕犯錯的不自信。

後來,每次上課博士都會在黑板上寫下:生活就是,出錯並從錯誤中學習。

每當Vivian擔心出錯時,博士都會說:你不需要做得完美無缺,出錯的地方就是需要改進的地方,能夠發現什麼地方需要改進是個好事。

博士也會不斷地給孩子強調,老師的看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每個人的角度都不一樣,沒有好和壞之分。甚至告訴他們:老師就是喜歡會出錯的孩子!

慢慢地,不僅是Vivian,班裡所有的學生開始意識到,對博士老師出錯,說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是安全的。孩子們從此都放鬆了很多。

此後的課堂,Vivian回答越來越有自信了,孩子們也開始對新事物多了更多的探索欲,更加勇於表達自己。

因為,他們對敢於挑戰權威的做法深信不疑。

英國天才兒童節目被撤檔,99%父母苛求孩子的優秀,方向都是錯的

是的,沒有孩子不在乎出錯,孩子的世界更計較得失。過分的得失心,會無情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對錯上,而蠶食掉所有過程的美好。

所以,作為家長,給予孩子出錯的安全感,便是給了孩子一生的恩慈。

一旦孩子有了“出錯是正常的,出錯的結果沒有那麼可怕,出錯是在幫我進步“的安全感時,他的創造力將是無窮的,他的人生將是幸福的。

正如漫畫家幾米說的: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她的冷嘲熱諷。孩子光芒萬丈的人生,絕不該只因為一點點錯誤,而終身遺憾。所以:

當我為你歌唱時,請別挑剔我五音不全。

當我為你寫詩時,請別嫌棄我言語乏味。

當我為你跳舞時,請別嘲笑我四肢僵硬。

請告訴我,只要是我為你做的一切,

全都令你感到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