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校“趕人”,英國放言“群體免疫”,回國路漫漫......

隨著新冠疫情全球確診病例突破百萬,海外學校接連停課,抗疫政策一天一變讓人非常惱火。中國留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從2個月前的“你別回來“,到今天“你快回來”戲劇轉變。有段子稱:這場全球疫情,中國是上半場,世界是下半場,中國留學生家長是打滿全場的選手。真的太難了!粗略估算,目前有超過60萬中國留學生滯留在歐美國家,他們有什麼打算?家人情緒是否穩定?如果發生疫情知道去哪裡看病嗎?本期【黃博士有約】我們採訪了幾位在歐美留學生活的學子(其中也有學生家長),聽聽他們目前的困境和擔憂。

來 源 | 以諾教育(ID:enoch-edu)

講述者 | Queenie 座標 | 澳洲墨爾本大學

最近墨爾本處於封城的狀態,所有的學校已經在這週二開始全面停課,改為網課。當然我現在也是自己在家隔離,然後進行網課。因為我學的文科課程平時也是大家在看完閱讀內容之後集體討論分享觀點。所以對於我來說,從面對面的教學改成線上的形式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變化,或者是一種不變。我感覺大家可能在家裡面上網課的話會更加的輕鬆一點,上課的氣氛也可能會更加活躍一些。我個人覺得我上網課的效果其實還蠻不錯的,因為大家在家討論的話,這種參與度也非常高,但是我同時也認為網課有利也有弊,就像有些學生他進入網課之後,可能會閱覽其他頁面,或者做一些別的什麼事情。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可能沒有線下面對面這麼強,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一些效率,所以我覺得網課是非常考驗學生的自控力的。如果是難度比較高的課程,真的是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所效果。

我二月份回到墨爾本市中心的時候在郊區家裡面隔離,那時候真的看不到戴口罩的人,因為當時情況確實也不嚴重,確診了4個人也都出院了,然後大家就會覺得沒有事了,接下來也不會再發生了。在2月底3月初的時候,外國人還是繼續參加各種大型活動和音樂節、比賽等。FI 方程式比賽時,我聽說有4位選手已經出現了初級症狀,但澳洲政府一直到比賽那天才決定不取消,最後迫於壓力改成了無觀眾的比賽。

在我們學校——墨爾本大學,也是一個世界名校,在學校的公告欄上還會寫著:如果你沒有生病,請不要戴口罩。他們認為戴口罩會引起恐慌,第二覺得口罩要留給有需要的人,但他們可能沒有想到“人傳人”這一點。


上週四我們學校出現了有員工被感染的情況,在上週五的時候,很多課都緊急暫時改成了線上的課程。但是我有些朋友他們的老師依然非常的固執,還是決定繼續線下上課,我朋友說為了保命還是翹課一次吧!這次還是命比較重要,然後都沒有去上。還好這週一學校還是反應得比較快,全部改成線上的課程了。


美國高校“趕人”,英國放言“群體免疫”,回國路漫漫......

我自己並沒有戴口罩,因為戴口罩會有一些很微妙的眼光看著你,比如說某種歧視,但不至於被針對,但是我聽說在塔斯馬尼亞那邊已經有兩個學生是因為戴口罩,好像被暴力襲擊了這讓我挺意外的。外國人覺得我們帶口罩很奇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外國人覺得帶口罩很奇怪。


這幾天的澳洲差不多確診了3000人左右,其實是一個非常大漲幅,現在大型活動全部取消了,學校全面停課,我上週最後一次出門,街上確實人少了很多,亞洲人都是戴口罩的,外國人也終於有人帶,不過可能100個人裡面有兩三個人會帶,這是外國人和亞洲人思維上的一種差異。前段時間報道說超市出現擠兌,糧食、廁紙被搶購一空,剛開始我以為是假的,直到我自己去才發現真的很瘋狂,真的是整個貨架都是空的,我跑了大概三四個市中心的超市都是空的,甚至我們還看到了兩個外國女子為了搶奪廁紙大家的視頻,非常搞笑也很荒誕。


講述者:Frank

座標:離開紐約大學後現居馬里蘭州


我現在住在高中時期寄宿的美國家庭裡,早上9點左右起床,然後開始上網課,下午3點下課後會去健身房鍛鍊,平時還會運營自己的公眾號。目前網課的效果總的來說還不錯,但是有一些課,比如說攝影課需要實際操作的話,效果就會減半。所以網課也是有利有弊的。週末我也會幫助住家清理後院,我們家裡還有幾個美國兄弟,我們會一起輪流做一些家務之類的。說到保持和寄宿家庭的關係,除了我和住家的兄弟會一起上學外,我會在逢年過節或者生日的時候用心地挑選禮物,還有我會參加週末家裡舉辦的派對、積極地參與家庭活動,而不是一個人鎖在房間裡,這樣才能更容易融入寄宿家庭。


美國高校“趕人”,英國放言“群體免疫”,回國路漫漫......


當我在被紐約大學“趕出宿舍”之後,我徵集了身邊同學的一些問題在線上諮詢了紐約大學文理學院的院長,包括已經回國的學生會不會因為旅行禁令無法繼續學業。我得到的答覆是這是每一所美國學校都在面臨的問題,但院長毫不掩飾地說國際學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校方會聯合起來去和美國官方反映這個情況,拿出一個解決方案,所以回國的學生們不用太擔心。院長也談到了他們在緊密地觀察疫情發展情況,可能會舉行線上夏校,我就提出如果是網課形式,學生們不會用到學校的設施,可否減免一部分學費,院長答應會在領導會議中提出來這個建議。

在收到學校“驅逐令”後,大家的反應都很強烈,國際學生通過學生組織發了一封聯名信,後來校長答應為不能回家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安排。據紐約大學校區的同學反映,現在這些學生都被安排到一個宿舍,一人一間,並且提供一日三餐,目前來看紐約大學這些措施還是比較有成效的,雖然剛開始整個大環境大家比較慌,現在出來的措施都還比較靠譜,所以學生們的現在還是比較放心的。


講述者:樂山

座標:從美高回到上海 目前在隔離中

我從美國上飛機到真正回家見到父母總共花了37個小時,這一程比較辛苦但還是比較順利。在飛機上我們需要先填一個問卷,到了機場之後,需要在機場等待,工作人員會一批一批地帶我們去做一對一的問卷檢測。如果在飛機上你申報自己有一些症狀,就會被直接帶走到集中隔離地點,不然的話就可以出關領行李,然後在自己對應的區接待點等待大巴接你去核酸檢測的地點。通過後就可以回家做居家隔離。


在我同行的同學裡有一名女生,她之前就申報了自己有一些小感冒的症狀,就被直接拉到了集中隔離的地點,然後她在第3天還是第2天的晚上開始發燒,發燒之後送到醫院之後,在第3次核酸檢測的時候檢測得出陽性。我們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其實嚇了一大跳,因為畢竟是一路上還說說笑笑的同學,後來我也被拉出去集中隔離了,我其實並不為自己感到擔心,我主要是為她感到擔心。


後後我們查了航班的記錄,我們從芝加哥飛到臺灣,然後從臺灣飛到上海的這兩趟飛機上,只有她一個人確診。所以我們甚至都不知道她是從哪裡傳染的,而且這麼多個人也只有她一個人感染,所以這個概率可以說是非常的低了,現在她的症狀也已經是穩定下來了,所以我覺得也沒有特別驚慌。在這種事情上,我還是會盡量以一個比較淡定的角度去考慮。從客觀的角度來看的話,感染概率那麼低,而且中國的醫務人員有那麼豐富的經驗,所以我其實在心態上也並沒有那麼的慌。


如果我們可以把防護做全,平時多鍛鍊身體體抗力強的話,被感染真的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我現在在酒店隔離還剩三天,馬上就可以出去了,所以心情也非常好。在隔離的日子裡,因為時差的關係,我基本會11點起床,完成剩下的學校作業,把網課考完,同時我也開始重新更新我的公共號,會發一些想法在上面。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我會開始健身,每天都會保證一個小時以上的運動時間,這樣我整個人在隔離期間的心態都會調整好。


對於像我一樣在美國讀高中的寄宿學生來說,都面臨著學校突然要求你退宿的困境,我還有些在美國待著的同學,他們一般寄宿在朋友或者親戚家。我個人的建議是,鑑於現在中國的醫務人員在應對冠狀病毒的經驗更加豐富,更安全的情況是回到國內。在一些疫情嚴重的州還是比較危險的,再加上許多外國人對待疫情還是比較放鬆的態度,不像我們那麼緊張,我我覺得最好的方法還是回國。在回國之前,我覺得有一些必須要做的準備,首先是做好硬件方面的準備,比如準備好口罩和手套,還有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做好心態上的準備。大家要做好一切應對意外情況的措施。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飛機上等待你的是什麼。同樣,隔離14天也沒有那麼難。


我們要告訴自己,這些事情都不會太輕鬆,但是我們要相信是可以撐過這個過程的,那個時候你會重新體會到自由的快樂,還有在親人身邊吃家鄉的飯是多麼快樂。


美國高校“趕人”,英國放言“群體免疫”,回國路漫漫......


講述者:Alex

座標:加拿大多倫多


我現在在多倫多所居住的地方叫做萬景,是在多倫多區域算比較出名的一個華人區。目前加拿大政府這邊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去應對疫情,可以從不同的幾個方面來講:


第一,與中國相關的航線從3月29號開始,已經調整為僅有四條線路,據我瞭解國航有一班,是北京飛溫哥華;南方航空廣州飛溫哥華;東方航空上海飛多倫多;海南航空北京飛多倫多,這些航線每週只能夠直飛一次,所以加拿大和中國之間的聯絡變得非常的緊張。


第二,比起疫情,我覺得大部分加拿大人其實更擔心自己的收入會不會受到影響?基於這一點,那麼政府也是出臺了一系列對於普通家庭以及低收入家庭的一些政策,包括聯邦現在宣佈的大概有800億的一個補助計劃,這個計劃讓加拿大人民每個月可以拿到2000加幣的補助,大約是人民幣大一萬元左右,這個補助會持續四個月時間。其次,針對中小企業,政府也提出了一個免息的貸款計劃,讓這些企業每個月可以拿到4萬加幣左右的貸款,並且可以在未來6個月之後延期去償還。另外,民眾需要繳納的房貸也可以延期6個月後再去償還,這些都是目前政府給到大眾的一個承諾。


第三,疫情的管控。現在所有的零售業基本上只剩下基本的超市、藥店、寵物商店以及賣酒和加油站這些零售店還在營業,其他非必要的商業活動、零售活動已經都被禁止了。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一個關係,因為安省政府公佈了一個法令,希望人和人之間的有效的社交距離被控制在兩米以外,所以我們在路上遇到人,大家都會隔開兩米去聊天。


關於帶口罩的問題,首先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它的文化相對是比較多元的。除了華裔以外,最大的一個移民的群體應該是印度裔。印度裔是一個英聯邦國家,所以在他們的教育理念裡,只有在你生病的時候需要戴口罩,如果你並沒有生病的話,你並不需要去戴口罩,這也是為什麼這裡大部分人其實不佩戴口罩的一個原因。


對於醫療物資的話,包括像口罩、手套、消毒液這些醫療物大部分都是脫銷的。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華人社區裡,大部分人都會去組建自己的一個我們叫做互助群。加拿大當然沒像美國這麼誇張去討論一些持槍問題,在這裡大部分人還是討論口罩、消毒液和這些防護服,誰家有沒有多餘可以轉讓或者贈送給別人。在抗疫這件事情上,我們也是看到了華人之間守望互助的一個過程,確實讓人感動。


關於學校教育,聯邦政府在疫情發生初期就宣佈延長春假,從小學到大學,春假都被延長到了5月1號,當加拿大的確診人數突破3000之後,政府又一次延長了春假的時間,這一次是一無限期的延長,所以具體復課時間目前還沒有公佈,現在學校同樣是採取網課形式。

因為我所居住的社區有非常多的中國家庭,他們大部分人還是一個比較樂觀和健康的心態在看待疫情這個問題的。所以如果談到恐慌的話,我覺得加拿大人並不恐慌,反而可能整個醫療體系或者說整個政府體系相對民眾來說是更加恐慌的。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民眾對於政府的治理能力還是相對比較有信心。

結語

在這個階段,留學生選擇回國與否都是在“賭”。回國的人入境隔離是首當其衝面對的問題,此後是否能順利返校、畢業也是要考量的風險,大家也不敢貿然回國。

誰也不知道疫情的走勢,西方國家是否能控制住疫情蔓延,未來隔離政策是否會收緊?更嚴重點說,留學生會否“無家可歸”……選擇不回國的留學生,需要面對的是變數和家人的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