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赶人”,英国放言“群体免疫”,回国路漫漫......

随着新冠疫情全球确诊病例突破百万,海外学校接连停课,抗疫政策一天一变让人非常恼火。中国留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从2个月前的“你别回来“,到今天“你快回来”戏剧转变。有段子称:这场全球疫情,中国是上半场,世界是下半场,中国留学生家长是打满全场的选手。真的太难了!粗略估算,目前有超过60万中国留学生滞留在欧美国家,他们有什么打算?家人情绪是否稳定?如果发生疫情知道去哪里看病吗?本期【黄博士有约】我们采访了几位在欧美留学生活的学子(其中也有学生家长),听听他们目前的困境和担忧。

来 源 | 以诺教育(ID:enoch-edu)

讲述者 | Queenie 坐标 | 澳洲墨尔本大学

最近墨尔本处于封城的状态,所有的学校已经在这周二开始全面停课,改为网课。当然我现在也是自己在家隔离,然后进行网课。因为我学的文科课程平时也是大家在看完阅读内容之后集体讨论分享观点。所以对于我来说,从面对面的教学改成线上的形式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或者是一种不变。我感觉大家可能在家里面上网课的话会更加的轻松一点,上课的气氛也可能会更加活跃一些。我个人觉得我上网课的效果其实还蛮不错的,因为大家在家讨论的话,这种参与度也非常高,但是我同时也认为网课有利也有弊,就像有些学生他进入网课之后,可能会阅览其他页面,或者做一些别的什么事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可能没有线下面对面这么强,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一些效率,所以我觉得网课是非常考验学生的自控力的。如果是难度比较高的课程,真的是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所效果。

我二月份回到墨尔本市中心的时候在郊区家里面隔离,那时候真的看不到戴口罩的人,因为当时情况确实也不严重,确诊了4个人也都出院了,然后大家就会觉得没有事了,接下来也不会再发生了。在2月底3月初的时候,外国人还是继续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和音乐节、比赛等。FI 方程式比赛时,我听说有4位选手已经出现了初级症状,但澳洲政府一直到比赛那天才决定不取消,最后迫于压力改成了无观众的比赛。

在我们学校——墨尔本大学,也是一个世界名校,在学校的公告栏上还会写着:如果你没有生病,请不要戴口罩。他们认为戴口罩会引起恐慌,第二觉得口罩要留给有需要的人,但他们可能没有想到“人传人”这一点。


上周四我们学校出现了有员工被感染的情况,在上周五的时候,很多课都紧急暂时改成了线上的课程。但是我有些朋友他们的老师依然非常的固执,还是决定继续线下上课,我朋友说为了保命还是翘课一次吧!这次还是命比较重要,然后都没有去上。还好这周一学校还是反应得比较快,全部改成线上的课程了。


美国高校“赶人”,英国放言“群体免疫”,回国路漫漫......

我自己并没有戴口罩,因为戴口罩会有一些很微妙的眼光看着你,比如说某种歧视,但不至于被针对,但是我听说在塔斯马尼亚那边已经有两个学生是因为戴口罩,好像被暴力袭击了这让我挺意外的。外国人觉得我们带口罩很奇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外国人觉得带口罩很奇怪。


这几天的澳洲差不多确诊了3000人左右,其实是一个非常大涨幅,现在大型活动全部取消了,学校全面停课,我上周最后一次出门,街上确实人少了很多,亚洲人都是戴口罩的,外国人也终于有人带,不过可能100个人里面有两三个人会带,这是外国人和亚洲人思维上的一种差异。前段时间报道说超市出现挤兑,粮食、厕纸被抢购一空,刚开始我以为是假的,直到我自己去才发现真的很疯狂,真的是整个货架都是空的,我跑了大概三四个市中心的超市都是空的,甚至我们还看到了两个外国女子为了抢夺厕纸大家的视频,非常搞笑也很荒诞。


讲述者:Frank

坐标:离开纽约大学后现居马里兰州


我现在住在高中时期寄宿的美国家庭里,早上9点左右起床,然后开始上网课,下午3点下课后会去健身房锻炼,平时还会运营自己的公众号。目前网课的效果总的来说还不错,但是有一些课,比如说摄影课需要实际操作的话,效果就会减半。所以网课也是有利有弊的。周末我也会帮助住家清理后院,我们家里还有几个美国兄弟,我们会一起轮流做一些家务之类的。说到保持和寄宿家庭的关系,除了我和住家的兄弟会一起上学外,我会在逢年过节或者生日的时候用心地挑选礼物,还有我会参加周末家里举办的派对、积极地参与家庭活动,而不是一个人锁在房间里,这样才能更容易融入寄宿家庭。


美国高校“赶人”,英国放言“群体免疫”,回国路漫漫......


当我在被纽约大学“赶出宿舍”之后,我征集了身边同学的一些问题在线上咨询了纽约大学文理学院的院长,包括已经回国的学生会不会因为旅行禁令无法继续学业。我得到的答复是这是每一所美国学校都在面临的问题,但院长毫不掩饰地说国际学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校方会联合起来去和美国官方反映这个情况,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所以回国的学生们不用太担心。院长也谈到了他们在紧密地观察疫情发展情况,可能会举行线上夏校,我就提出如果是网课形式,学生们不会用到学校的设施,可否减免一部分学费,院长答应会在领导会议中提出来这个建议。

在收到学校“驱逐令”后,大家的反应都很强烈,国际学生通过学生组织发了一封联名信,后来校长答应为不能回家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安排。据纽约大学校区的同学反映,现在这些学生都被安排到一个宿舍,一人一间,并且提供一日三餐,目前来看纽约大学这些措施还是比较有成效的,虽然刚开始整个大环境大家比较慌,现在出来的措施都还比较靠谱,所以学生们的现在还是比较放心的。


讲述者:乐山

坐标:从美高回到上海 目前在隔离中

我从美国上飞机到真正回家见到父母总共花了37个小时,这一程比较辛苦但还是比较顺利。在飞机上我们需要先填一个问卷,到了机场之后,需要在机场等待,工作人员会一批一批地带我们去做一对一的问卷检测。如果在飞机上你申报自己有一些症状,就会被直接带走到集中隔离地点,不然的话就可以出关领行李,然后在自己对应的区接待点等待大巴接你去核酸检测的地点。通过后就可以回家做居家隔离。


在我同行的同学里有一名女生,她之前就申报了自己有一些小感冒的症状,就被直接拉到了集中隔离的地点,然后她在第3天还是第2天的晚上开始发烧,发烧之后送到医院之后,在第3次核酸检测的时候检测得出阳性。我们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吓了一大跳,因为毕竟是一路上还说说笑笑的同学,后来我也被拉出去集中隔离了,我其实并不为自己感到担心,我主要是为她感到担心。


后后我们查了航班的记录,我们从芝加哥飞到台湾,然后从台湾飞到上海的这两趟飞机上,只有她一个人确诊。所以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她是从哪里传染的,而且这么多个人也只有她一个人感染,所以这个概率可以说是非常的低了,现在她的症状也已经是稳定下来了,所以我觉得也没有特别惊慌。在这种事情上,我还是会尽量以一个比较淡定的角度去考虑。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的话,感染概率那么低,而且中国的医务人员有那么丰富的经验,所以我其实在心态上也并没有那么的慌。


如果我们可以把防护做全,平时多锻炼身体体抗力强的话,被感染真的是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我现在在酒店隔离还剩三天,马上就可以出去了,所以心情也非常好。在隔离的日子里,因为时差的关系,我基本会11点起床,完成剩下的学校作业,把网课考完,同时我也开始重新更新我的公共号,会发一些想法在上面。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我会开始健身,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这样我整个人在隔离期间的心态都会调整好。


对于像我一样在美国读高中的寄宿学生来说,都面临着学校突然要求你退宿的困境,我还有些在美国待着的同学,他们一般寄宿在朋友或者亲戚家。我个人的建议是,鉴于现在中国的医务人员在应对冠状病毒的经验更加丰富,更安全的情况是回到国内。在一些疫情严重的州还是比较危险的,再加上许多外国人对待疫情还是比较放松的态度,不像我们那么紧张,我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回国。在回国之前,我觉得有一些必须要做的准备,首先是做好硬件方面的准备,比如准备好口罩和手套,还有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好心态上的准备。大家要做好一切应对意外情况的措施。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飞机上等待你的是什么。同样,隔离14天也没有那么难。


我们要告诉自己,这些事情都不会太轻松,但是我们要相信是可以撑过这个过程的,那个时候你会重新体会到自由的快乐,还有在亲人身边吃家乡的饭是多么快乐。


美国高校“赶人”,英国放言“群体免疫”,回国路漫漫......


讲述者:Alex

坐标:加拿大多伦多


我现在在多伦多所居住的地方叫做万景,是在多伦多区域算比较出名的一个华人区。目前加拿大政府这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应对疫情,可以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来讲:


第一,与中国相关的航线从3月29号开始,已经调整为仅有四条线路,据我了解国航有一班,是北京飞温哥华;南方航空广州飞温哥华;东方航空上海飞多伦多;海南航空北京飞多伦多,这些航线每周只能够直飞一次,所以加拿大和中国之间的联络变得非常的紧张。


第二,比起疫情,我觉得大部分加拿大人其实更担心自己的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基于这一点,那么政府也是出台了一系列对于普通家庭以及低收入家庭的一些政策,包括联邦现在宣布的大概有800亿的一个补助计划,这个计划让加拿大人民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加币的补助,大约是人民币大一万元左右,这个补助会持续四个月时间。其次,针对中小企业,政府也提出了一个免息的贷款计划,让这些企业每个月可以拿到4万加币左右的贷款,并且可以在未来6个月之后延期去偿还。另外,民众需要缴纳的房贷也可以延期6个月后再去偿还,这些都是目前政府给到大众的一个承诺。


第三,疫情的管控。现在所有的零售业基本上只剩下基本的超市、药店、宠物商店以及卖酒和加油站这些零售店还在营业,其他非必要的商业活动、零售活动已经都被禁止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关系,因为安省政府公布了一个法令,希望人和人之间的有效的社交距离被控制在两米以外,所以我们在路上遇到人,大家都会隔开两米去聊天。


关于带口罩的问题,首先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它的文化相对是比较多元的。除了华裔以外,最大的一个移民的群体应该是印度裔。印度裔是一个英联邦国家,所以在他们的教育理念里,只有在你生病的时候需要戴口罩,如果你并没有生病的话,你并不需要去戴口罩,这也是为什么这里大部分人其实不佩戴口罩的一个原因。


对于医疗物资的话,包括像口罩、手套、消毒液这些医疗物大部分都是脱销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社区里,大部分人都会去组建自己的一个我们叫做互助群。加拿大当然没像美国这么夸张去讨论一些持枪问题,在这里大部分人还是讨论口罩、消毒液和这些防护服,谁家有没有多余可以转让或者赠送给别人。在抗疫这件事情上,我们也是看到了华人之间守望互助的一个过程,确实让人感动。


关于学校教育,联邦政府在疫情发生初期就宣布延长春假,从小学到大学,春假都被延长到了5月1号,当加拿大的确诊人数突破3000之后,政府又一次延长了春假的时间,这一次是一无限期的延长,所以具体复课时间目前还没有公布,现在学校同样是采取网课形式。

因为我所居住的社区有非常多的中国家庭,他们大部分人还是一个比较乐观和健康的心态在看待疫情这个问题的。所以如果谈到恐慌的话,我觉得加拿大人并不恐慌,反而可能整个医疗体系或者说整个政府体系相对民众来说是更加恐慌的。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民众对于政府的治理能力还是相对比较有信心。

结语

在这个阶段,留学生选择回国与否都是在“赌”。回国的人入境隔离是首当其冲面对的问题,此后是否能顺利返校、毕业也是要考量的风险,大家也不敢贸然回国。

谁也不知道疫情的走势,西方国家是否能控制住疫情蔓延,未来隔离政策是否会收紧?更严重点说,留学生会否“无家可归”……选择不回国的留学生,需要面对的是变数和家人的担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