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青蛇》:慾望是無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因為那等於否定了人本身

《青蛇》被一種性感、慵懶而又夢幻、迷離的氣氛貫穿始終。具有著和通常徐克不太一樣的印象。編劇李碧華的作品有很多都被改變稱知名的華語電影,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關錦鵬的《胭脂扣》,還有就是徐克的這部《青蛇》。影片並非全部按照原著拍攝,如果比較起來,主題是契合的,但質感卻又差別。

李碧華的原著多了一份犀利和敏銳,但是徐克的電影裡多了一份夢幻和飄渺,其實是各有千秋。

評《青蛇》:慾望是無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因為那等於否定了人本身

影片的故事以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白蛇傳》為原型,不過不同於民間故事的那種傳奇,強調人與社會,人與人等外在層面的衝突。在這個《青蛇》的故事裡,人物具有豐富而強烈的內心世界,具有一種現代的風韻。而與此同時,通過對傳統故事的解構和再創作,劇中人物具有一種西方古典話劇般的象徵性和寓言感。從而在影片結束後,給觀眾以強烈的情感震撼。

評《青蛇》:慾望是無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因為那等於否定了人本身

影片鏡頭十分注重構圖,每一幀都拍得很有種中國古典美的風味,很多畫面都和國畫一般充滿了禪意。但與此同時,畫面上又充滿了流動和韻律。無處不在的場景中的霧氣、飄忽的布和人物的頭髮,形成出一種相當特別的情色感。而這種性感是比露骨的鏡頭表達,更為高級,也更讓人難忘。

評《青蛇》:慾望是無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因為那等於否定了人本身

溼漉漉的西湖邊的雨、不同於日常的光怪陸離的光,也都是營造這種“曖昧”氛圍的關鍵,畫面中至雅和至俗這兩種感覺糾結在一起,成為了一種離奇的一體兩面。而這卻恰好契合了這個現實又浪漫、糾結而又堅決的質感複雜的故事。

評《青蛇》:慾望是無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因為那等於否定了人本身

故事中有很多橋段拍的比較隱晦,比如小青和法海的對手戲那裡,就用來象徵物來代指兩人交往。這種做法有點像把潛意識裡的慾望,用意識的理性來呈現,實際上模糊了夢境和現實的界限,似乎是夢境穿到了現實,又似乎是現實進到了夢境中。

評《青蛇》:慾望是無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因為那等於否定了人本身

關於影片的主題,故事的隱喻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影片的開場,是法海面對眾多醜惡的人。法海是具有神性的,在他看來,世人因為慾望爾虞我詐、醜陋異常。所以,他對外斬妖除魔,除去對時間的慾望,對內滅殺小鬼,否定自己的慾望。此時的他覺得,慾望是惡的。

評《青蛇》:慾望是無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因為那等於否定了人本身

後來他遇到了白蛇和青蛇,她們作為慾望的代表,竟然一心向善,所以法海放過了她們。但是在後來的糾結中,法海終於以衛道士的形象登場。他強迫許仙和他一樣否定自己的慾望,拆散許仙和白蛇,卻在最後發現白蛇產子後幡然悔悟。

評《青蛇》:慾望是無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因為那等於否定了人本身

法海對於人的定義,是跳脫於慾望可以領會形而上之“愛”的存在。

但他心中的人性,是純粹的善,所以他企圖把代表惡念的慾望消滅,他的行事也來源於此。只是,白蛇生下了一個新的生命對她是人進行了最有力的證明。法海這時候才明白自己錯了,他竟忽視了這樣一點,那就是慾望是沒有辦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否定了慾望,人類無法延續,不會向前也根本不會有新的生命誕生。而這,無疑是否定了人類本身。

評《青蛇》:慾望是無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因為那等於否定了人本身

再說小青,小青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她會勾引女人,也會勾引男人,甚至引誘法海,但她其實並不懂什麼叫做人。她流不出眼淚,她不懂愛,等到最後的那刻,她見證了白蛇產子,並看清了這個世界對白蛇的惡意她終於流下了淚,這一滴淚也正是她成為人的證明。但同時她也明白了這個悖論般的生命輪迴和法海所代表的通常道德,對人和生命的誤解。所以,她最終選擇了遠離。

評《青蛇》:慾望是無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因為那等於否定了人本身

影片要說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慾望和愛本來就是一體兩面。其實故事早有暗示,影片一開始就讓一個沒穿衣服的女性產下孩子,那個婦人的身體充滿了慾望,飲酒了法海,也表示孩子是由慾望產生的。但是孩子誕生,這裡的慾望的結合就成為了一個新生命,成為了一種生命延續的喜悅。生命總是誕生於慾望,終結於愛情。說到底,對人類來說,慾望是無法從人性中剝離的,因為那樣相當於否定了人類本身。而這,就是這部《青蛇》所想表達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