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尿液中分離出新冠病毒,這對疫情防治有什麼影響?

剛看到疫苗已經有了進展,看來國家在這一塊的反應還是非常迅速的,只要疫苗順利研發,距離勝利就不遠了,希望疫情儘快結束!

---------------------------------------------------------------------

說明病毒已經點亮了所有的傳播技能!

氣溶膠、長潛伏期、耐寒耐熱、體外長存活期、無症狀感染、高傳染低烈度、糞便、尿液……這可能是一款傳播學上最完美的病毒!

建議繼續測一下汗液的帶毒量,看能否達到最低致病量。

到這裡終於能理解韓國、日本、新加坡等一系列國家一系列操作的原因了。病毒的特性已經說明了其傳播可以做到秘密滲透、無孔不入,普通的防治手段難以起到作用,像我國這樣的封城舉措對於其他國家又難以效仿(對經濟影響太大,而且決策和執行上都很困難)。當初的sars是病發之後才傳染,而這次的病毒可以在很長的潛伏期內悄無聲息的傳播,並且從新加坡的情況來看,病毒的耐熱耐寒性均良好,不能再寄希望於夏天的高溫來消滅病毒。

昨天中國工程院院長說 我們可能要和病毒長期共存,這是否為提前的一劑預防針呢?畢竟長時間的封鎖對任何國家都是不可持續的,更何況除了中國還沒有其他國家有封城的勇氣和魄力。鑑於當前中國和世界各國在貿易上的高度連接性,即便國內控制下來,國外爆發的疫情也會迴流過來,除非所有的國家一起封城,否則很難完全撲滅。

現在需要轉換思路了,封城隔離只能是一時之計,根本的做法還是要研發疫苗和高效治療藥物,這二者只要能突破其一,病毒就不會那麼可怕了。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而言,做好預防依然有很大的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更安全有效的藥物和治療方案會逐步推出,感染時間越延後,有效治療的機率就會越高。

----------------------------------------------------------------------------

剛看到有人說尿液含毒量很低,不需要過於擔心。在此補充說明一下,尿液、糞便含毒的危險性不在於直接傳播,而在於間接傳播,畢竟不會有患者直接尿在他人身上,但是尿液和糞便是集中在下水道的,當大量的帶毒排洩物集中在一塊時,即便單個病人的尿液含毒量很低,聚集之後的病毒總量也會相當大,而且在下水道的環境裡,病毒很容易形成氣溶膠擴散出來,這帶來的傳播風險也是很大的(曾經sars在香港就曾發生過通過下水道感染300多人的案例),所以做好下水道消毒也很關鍵。

---------------------------------------------------------------------------

評論中有不少人對新加坡的情況和病毒的耐熱性有疑問,在此集中說明一下。耐熱不是指病毒不懼高溫,而是說病毒在高溫下仍然有著較大的傳播性和耐受性,那麼只要病毒在夏天不能被完全消滅,秋冬一來又會是一場風暴。另外,新加坡、日本對於病患檢測的門檻是比較高的,所以官方報出的數據和實際感染的數據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出入,這個後期可以慢慢確定,希望這兩個國家不要出事,這是最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