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普通人如何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到深深地愛上自己?

曾看過一篇報道,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報道是這樣說的:

有一個日本小學生做了一次米飯實驗。他在教室中放了三碗米飯,每天上學的時候,同學們對第一碗米飯說:“我愛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米飯完全沒有得到任何關注。第三碗米飯得到的話語是:“你醜死了,沒人要理你!”

一個月後,第一碗米飯變成黃色,發出酒香味;第二碗米飯變黑髮臭,還長出黴菌,見證了無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米飯稍好一點,變黑髮臭,因為能得到他人的理睬,所以情況不如第二碗那麼糟糕。

《非暴力溝通》普通人如何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到深深地愛上自己?

看完後,我感到非常吃驚。原來,我們的話語和意念竟然有這麼大的力量。我甚至驚恐的回想起我們的日常小事情,有的人每天照鏡子,看到自己臉上長了痘痘,就會說自己丑死了;學生拿到成績單,分數不理想,就會說自己太笨了;有的人在工作中受到他人的批評,就會說我不該這樣說,更不該這樣做的......

佛羅倫斯·希恩在《一生的遊戲規則》說:“語言的力量影響巨大,絕非僅僅是說話的問題,人們太忽視語言的力量。”這些負面的自我評價使我們看不到生命的美,只會讓自己越來越不自信,很有可能成為實驗中的第三碗米飯。

我們經常會認為所有的傷害都來自於他人的不認可、貶低與否定。事實上,我們這一生受到的傷害,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親手造成的。真正否定自己、懷疑自己、不接納自己、冒犯自己的人,就是你自己。

《非暴力溝通》普通人如何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到深深地愛上自己?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名為《非暴力溝通》的書籍。本書對於我們每一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用在自己的身上。愛自己,不對自己內心使用語言暴力,接納自己,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馬歇爾•盧森堡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他是著名的學者,又是國際和平愛好者,他常常在中東各地的戰亂地區講學,教人們學習非暴力溝通,成績顯著。

克里斯多福•孟說:吵架需要兩個人,而和好只需要一個人。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修好,因為一切的關係就是你和自己的關係。

《非暴力溝通》普通人如何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到深深地愛上自己?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學會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則非常勵志的新聞,一位來自江蘇沐陽的獨臂女孩李敏,靠自己的努力跨入年收入百萬之列,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

李敏7歲的時候,一場車禍讓她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左臂。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面對突如其來的遭遇,李敏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更加愛自己。

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她說:“既然我活下來了,我就要更好地活著。我要更加珍惜這次重生的機會。”

於是,李敏努力做物理治療,鍛鍊身體,她努力讓自己能夠更快地適應一隻手臂的生活。她勤奮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畢業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非暴力溝通》普通人如何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到深深地愛上自己?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說:我希望,我們的改變是出於對生命的愛,而不是出於羞愧和內疚這些具有負面影響的心裡。

李敏的事情要是放在其他人的身上,恐怕早已一蹶不振。有的人可能會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都放在缺失的左臂上;有的人可能會因為左臂的缺失,而不敢出現在密集的人群中;有的人恐怕會認為缺失左臂等同於喪失勞動力......在這群人的內心中,或許早已種下了無數個需要服從的“應該”或者“不得不”的指揮。

實際上,李敏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踐行著敬畏生命。她敢於正視自己的不完美,在前進的道路上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她懂得愛自己,勇敢地迎接命運給她帶來的挑戰;她深知人生在積累中成長。

英國政治家哈利法克斯在《雜感錄》中曾說:“自我熱愛遠非缺點,這種定義是恰當的。一個懂得恰如其分地熱愛自己的人,一定能恰如其分地做好其他一切事情。

《非暴力溝通》普通人如何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到深深地愛上自己?

一個敢於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的人,同樣也能接納她人的不完美。人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些山,我們無法高攀,有些河,我們無法逾越。學會正視自己的不完美,做最快樂和最真實的自己。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學會寬恕他人,寬恕自我

法國作家雨果說:“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寬容就像清涼的甘露,澆灌了乾渴的心靈;寬容就像是溫暖的壁爐,溫暖了冰冷麻木的心;寬容就像不息的火把,點燃了冰山下將要熄滅的火種;寬容就像一隻魔笛,把沉睡在黑暗中的人叫醒。”

二戰期間,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來自同一個小鎮的兩名普通士兵,在一場森林激戰中與部隊失去了聯繫。長達十幾天的森林艱難跋涉中,他們只能依靠鹿肉度日。

某一天,他們在森林中發現了敵人,經過短時間的激戰,兩人巧妙地避開了敵人。當他們以為安全的時候,年輕一點的士兵中槍了。慶幸的是,他僅僅是肩膀受傷,沒有傷及性命。未受傷的士兵誠惶誠恐的跑過來,抱住受傷的戰友痛哭不止,害怕得語無倫次。

晚上,未受傷的士兵的思鄉情更加的強烈,他念叨著母親,目光呆滯。他們都以為自己即將命喪森林中,誰也不動身邊的鹿肉。第二天,部隊終於找到了他們。

《非暴力溝通》普通人如何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到深深地愛上自己?

30年後,受傷的士兵對其他人說:“我知道當晚的那一槍就是我的戰友開的,他抱住我的時候,我觸碰到他發熱的槍管。但是,當天晚上我就原諒了他。因為,我知道他活著是為了他母親,而且在當時的環境裡,僅存的鹿肉是我們唯一的生存希望。30多年來,我一直裝著不知道這件事。後來,他在他母親的墳前主動跟我道歉,我也阻止他繼續往下說,因為我能理解能他當時的選擇,那也是他當時的需要。我寬恕了他,就這樣直到他去世,我們都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說:人的行為總是服務與自身的需要及價值觀——不論它是否能夠實現目的,也不論我們事後是感到慶幸還是遺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與夢想,寬恕別人,就是寬恕自己;厚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讚歎別人,就是健康自己;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非暴力溝通》普通人如何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到深深地愛上自己?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寬恕的行為等同於我們在宣佈:我們對未來的關係充滿信心,對犯錯誤的人改過自新,不再重蹈覆轍,充滿信心。好比紫羅蘭被腳踩扁的同時,卻把芳香留在了腳上。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懂得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說:如果我們致力於滿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那麼,即使艱難的工作也不乏樂趣。反之,如果我們的行為是出於義務、職責、恐懼、內疚、或羞愧,那麼,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會變得枯燥無味。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企業家的女兒,高中畢業考上世界名校,她想報讀自己朝思夢想的法律專業。遺憾的是,她生長在一個企業家的家庭,父母強烈要求她報讀金融專業,將來好為家族事業服務。

後來,女兒接受了父母的安排,一直到金融學碩士畢業。當拿到學位和文憑後,她鼓足勇氣對家人說:“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情我都做到了。接下來,我只想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希望你們原諒我,也尊重我的決定。”

最終,女兒法律碩士畢業,如願做上了自己喜歡的律師,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幫助了很多的無辜者。

《非暴力溝通》普通人如何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到深深地愛上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把父母與他人的要求看得太重了,為博得他人的喜愛與認可,我們就要費盡心思、委曲求全,選擇做與自己內心想法相違背的事情。注重他人要求的生活讓我們每一分每一秒都覺得異常無趣。

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說:明明在過自己的生活,卻要努力滿足他人的期望,這無疑是一種很困難的生活方式

一個人的心一個人懂,一個人的痛只能一個人痊癒,一個人無法上天入地,樣樣都行

我們要大膽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在這個世界裡,只有你自己永遠都是自己的主人,你一生的選擇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就算是你的父母,也不能替你去安排你人生;你想做的事情,就大膽去做,你喜歡的東西就自己給自己買。

這一生,能夠不離不棄陪伴在你左右的永遠只有你自己;只要你不放棄自己,世上就沒人能放棄你。請記住,你很重要,你值得擁有更多的美好,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非暴力溝通》普通人如何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到深深地愛上自己?

寫在最後

法國作家雨果說:當命運遞給我一個酸的檸檬時,是讓我們設法把它造成甜的檸檬汁。

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不要奢望他會愛別人,不要奢望他會愛世界。《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在於培育對自己的愛,它讓我們明白到:活出對生命的熱愛,是愛自己的極致表現。

因此,在不損害自己的利益時,儘量善待別人;在不損害他人的利益時,儘量遵循自己的內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活在當下,認真對待自己 ,做最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