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增的13種職業和已經消失、將要消失的職業:看技術革新的影響

從新增的13種職業和已經消失、將要消失的職業:看技術革新的影響

職業

技術革命雖然不可避免,失業潮卻不太可能出現。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這是自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佈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

這13個新職業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管理師、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

根據之前的新聞報道,已經逐漸消失的職業有:鐘錶修理師傅、剃頭匠、補鍋匠、箍筒匠、打鐵匠、彈棉花、修鋼筆、公交車售票員、磨剪子菜刀、打爆米花、修雨傘等等。

人們猜測可能將要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記者、翻譯、收銀員、導購員、銀行櫃檯人員、電商客服、海關、司機、快遞外賣員、會計等。

從新增的13種職業和已經消失、將要消失的職業:看技術革新的影響

爆米花

對上面這些職業變遷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

1、已經消失的職業大部分是因為工業化生產對小手工藝人的取代。

這一變化,從改革開放延續至今。流水線生產和生產技術的革新,加速了手工藝人作坊式生產方式的淘汰。

2、將要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裡面幾乎都是因為信息化技術的變革。

生產力革命,主要從三個層面進行革新:信息的流通、交通的便利、能源的利用。而目前信息化技術滲透到了這三個層面的每一個角落。信息流通已經變成萬物互聯的概念;交通信息化則是大數據網絡和無人駕駛技術的出現;能源的信息化則體現在,一方面利用信息流通的便利性加快能源技術變革,另一方面儲能技術、分佈式能源、智慧能源管理等都是能源產業與互聯網數字技術深度的融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從新增的13種職業和已經消失、將要消失的職業:看技術革新的影響

信息化時代

3、新增職業裡面新技術雖然增加了部分職業,但是都可以由原有職業進行再培訓即可勝任新職業。

新增13種職業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看待:一是產業結構的升級催生高端專業技術類新職業;二是科技提升引發傳統職業變遷;三是信息化的廣泛應用衍生出的新職業。

這三個部分都不屬於爆炸式的新技術變革引起的大規模取代,而是新技術的不斷滲透,逐漸讓原有產業與新技術融合,把原有職業進行再培訓大部分都可以勝任。從某種意義上應該是國家調控的結果。

因為技術革命是一把雙刃劍,人工智能+機器人發展過頭的話,可能對現有勞動力市場造成過大的衝擊,而影響社會穩定。所以,國家肯定會在技術發展和社會穩定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從長遠來看,技術革命的趨勢不可阻擋,但是爆炸式取代也不可能會出現。畢竟,大規模失業潮無論對哪個國家,或者說全球市場都是明顯的不穩定因素。

從新增的13種職業和已經消失、將要消失的職業:看技術革新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