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是导演的道具?没错,李易峰是《动物世界》的一个道具

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就曾说过“演员不过是导演手中的木偶”;希区柯克也有类似说法:“演员是导演的道具,是色块。”虽然这二位导演的话曾受到很多非议,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有道理的,毕竟一部电影最终掌控权在导演的手里,演员及其表演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从属的,是被动的。李易峰在电影《动物世界》里面饰演的郑开司,恰恰说明了演员是导演的道具。

《动物世界》的编剧、导演均为韩延,定位于商业片。但是看完此片后会感觉商业属性不是特别浓厚,反而是带有强烈导演个人风格意味的文艺片,这个世界是属于导演韩延的。


演员是导演的道具?没错,李易峰是《动物世界》的一个道具

《动物世界》


★编剧韩延的既定世界

通常一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是二个人,编剧的世界转换到导演脑海,文本变成图像,中间会有相当的不同,当然,自编自导的情况经常出现。对《动物世界》这部电影来说,从编剧开始,这个世界就被确定在一个框架之内了,很明显,电影里面的邮轮就是这个超现实的世界。演员就要在这个狭窄的世界里面去表演,角色的空间多大,取决于导演。编剧层面上来讲,《动物世界》整个故事卖点是烧脑,但是作为商业片,编剧层面给这个世界的演员多长时间,取决于如何烧脑。


演员是导演的道具?没错,李易峰是《动物世界》的一个道具

李易峰饰郑开司


★导演韩延的内心独白

影片用小丑来开场,反复告诉观众:我有病!而且加入小丑与各种怪物搏斗的情节,这些大段的反复其实就是导演大声告诉观众:欢迎来到我的世界。影片小丑的设置其实就是色块,是道具,换句话来说,这个小丑是不是李易峰都无所谓,观众根本看不出来。影片从开始到结束里面的小丑和怪物几次登场代表了强烈而明确的导演标记,观众其实非常明白:动物世界,电影叫动物世界!


演员是导演的道具?没错,李易峰是《动物世界》的一个道具

导演个人风格非常明显


★文艺商业的游移

影片开始观众会误以为小丑与片中故事情节紧密相连的,但是微妙的是这与导演的世界是相背离的。这种背离正是与导演在文艺与商业之间的抉择意图相吻合。所以观众会看到一段追车戏,等到红蓝色的烟雾出来的时候,观众会十分迷惑,后来镜头用慢动作纷纷展示各干各的普通人,导演意思是:大家来看啊,都飞车成这样了,这些普通人根本不关心郑开司——其实没什么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等到苍蝇把观众带回到郑开司旁边,观众明白了,所有的追车都是郑开司的幻象,难道郑开司说的有病是指这个么?


演员是导演的道具?没错,李易峰是《动物世界》的一个道具

超现实的追车

演员是导演的道具?没错,李易峰是《动物世界》的一个道具

没人关心郑开司


★数学课+郑开司台词=烧脑

进入邮轮后,电影故事算是正式开始,但是这里导演没有用镜头或者人物去表述既定世界的规则,而是用特效给观众上数学课,不得不说这数学课比较沉闷。从电影开始看到这里,观众会明显感觉一个“世界”,是导演个人风格给观众带来的无形压力,在这种压力下观众比较难以进入剧情。但是从这里开始,演员的台词量明显增加了。从郑开司进小黑屋到出来,本应该是电影反转的高潮部分,但是全部让郑开司的台词代替了,观众还没有看明白,郑开司已经出来了。电影在这个小黑屋里对郑开司出来过程铺垫明显不足,剧情偏向文艺侧的老人了,烧脑过程用台词和特效代替。李易峰在邮轮这个世界中,作为道具被小丑和怪物附体,最后被台词碾压。作为郑开司的表演空间被挤压。


演员是导演的道具?没错,李易峰是《动物世界》的一个道具

数学课+郑开司台词

演员是导演的道具?没错,李易峰是《动物世界》的一个道具

郑开司在小黑屋


★连续剧方式拍电影

本来是看电影,但是观众看完后明显感觉是连续剧:剧情不完整,一部电影的内容不足。如果对于郑开司童年遭遇完整表述,则这部电影给观众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但是导演在整部电影的设定中,第一部是为后二部服务的。电影与连续剧的不同就是连续剧接着看,电影看第二部要等二到三年。


演员是导演的道具?没错,李易峰是《动物世界》的一个道具

郑开司小黑屋自救

演员是导演的道具?没错,李易峰是《动物世界》的一个道具

郑开司最后成功下船


《动物世界》整部影片看完会感觉十分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而且有文艺商业结合很严重的味道,但是最终效果看,文艺商业结合的并不十分完美。李易峰在片中的表演中规中矩,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会期待下一部,觉得索然无味的人会很快忘记这部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