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伊利產品突破的幾個方向

論伊利產品突破的幾個方向

最近抽空參加了伊利股份的股東大會,再次近距離地和管理層進行了溝通,將一些獲得的信息以及自己的想法分享如下。

今年比較超出公司預期的是在奶價逐步上行的情況下,行業的競爭卻進一步加劇,尤其是同行的買贈和促銷在上半年進一步加劇,當然這個趨勢會進一步延續至三季度。(因此3季報公司的業績也不會給大家太多驚喜)。

公司應對的措施除了同步加強促銷以為,主要是通過提升產品結構的方式來規避價格下調,比如金典和安慕希都增加了新的高端品種。

公司預計奶價的上漲可能延續至2021年,由於公司相對較強的議價能力,預計成本會低於同行。隨著奶價上漲,不排除競爭力度會下降,主要是取決於競爭對手。

目前蒙牛剛剛把君樂寶剝離,完成明年千億目標的難度在增加,作為職業經理人可能有兩個手段一個是併購,剛剛宣佈併購貝拉米加碼奶粉業務,另一個就是價格戰繼續拓展市場份額。兩強相爭,最後倒黴的是地方性小乳企,常溫液態奶以及奶粉冷飲業務基本上都是受損的,做好低溫(酸奶和鮮奶)可能是個方向。

論伊利產品突破的幾個方向

關於本次股權激勵,許多國內投資者認為利潤目標偏低,而國外投資者對利潤目標較為滿意,而且質疑公司何以能保障這麼高的增長率。(中外兩種思維模式迥異)。

而且老外對公司的治理結構反而更加關心,比如為何公司的薪酬委員會里面會有公司的管理層,而國外都是獨立董事或者非執行董事。

公司對股權激勵的回應是未來乳業的增長確實會放緩,伊利可能可以取得高於行業的增速,但是伊利要培育其他新的產品品類,可能會犧牲短期的利潤,所以目標8%附近。

目前乳業市場也就是3000多億的規模,將來伊利即使拿到50%也就1500-1600億,而伊利未來對標的是雀巢,必須尋找乳業外的增長空間。

公司未來會更加重視低溫嗎?公司認為低溫行業目前是沒有增長,上半年-1%,7-9月下滑至-5、-4%,而且低溫盈利能力較差,費用較高,公司上半年份額略微下降,主要是公司把資源儘量調配給盈利能力更強的常溫。

國外乳業消費結構和國內不同,消費鮮奶(巴氏奶)佔68%,而國內佔31%,由於消費習慣和國人體質的不同,國內更喜歡喝乳飲料,比如業內爆款養樂多,以及曾經的娃哈哈營養快線。公司在低溫酸奶、乳酸菌、鮮牛奶方面是有佈局的。

公司的驅動力主要是產品創新和國際化,國際化方面目前主要是在一路一帶國家,比如已經進入了泰國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體量還比較小,對公司貢獻不大。未來還是要靠公司自身的產品創新。

論伊利產品突破的幾個方向

在未來的產品創新方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年輕化:90後以及00後與老一輩的50-60後,以及過渡階段的70-80後截然不同,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獨立或者叛逆,表達和掌控欲極強。

消費品公司要想長盛不衰,必須不斷把握消費者的口味,比如年輕一代對奶茶的偏愛,(作為70後的我很難想象花20-30元以及30分鐘排隊去喝一杯喜茶),一瓶劣質白酒加上幾段文案,就可以賣上大幾十元的江小白,我們看不上,他們確實喜歡。

我們看到伊利也不斷在產品的年輕化上下工夫,比如最近推出的味可滋冷萃奶茶,據說已經在幾個城市試銷,反響不錯。還有伊利去年推出的炭燒酸奶,面向年輕女性群體。

除了口味上,在包裝上伊利也儘量顯得年輕化,比如金典有機新出了夢幻蓋,安慕希的PET包裝,相比莫斯利安一層不變的包裝要高了不少。

第二是健康化:互聯網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食品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以前靠信息不透明,或者廣告轟炸洗腦,就能讓大家接受的情況越來越少,相反一旦出現了食品安全方面的醜聞,就會對公司的品牌打擊非常巨大。

某某藥酒,某某滴眼液被媒體一揭露,銷售一落千丈,幾年難以翻身。

伊利是較早地注意到產品健康化的趨勢,尤其是經歷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整個乳業面臨著信任危機,伊利潘剛董事長提出了伊利即品質的口號,率先為國產乳業貼上健康安全的標籤。

在產品佈局上,重點推出了金典高端有機奶,目前已經是上百億的大單品。伊利通過創新還推出了專門最對國人體質的舒化奶(針對乳糖不耐人群),我認為這有可能是個潛在的大單品。

第三是高端化:目前一線城市人均消費牛奶量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向上的空間不大,但是對產品的高端化需求越來越明顯。

比如奶粉,由於人口出生率緩慢下降,對奶粉的需求總量增長不大,但是大家對高端奶粉的需求是增加的,伊利根據中國獨特的母乳數據,推出金領冠嬰幼兒配方奶粉,適合中國寶寶體質,不上火,增強免疫力,今年上半年伊利奶粉的市場份額仍然是增加的。

奶酪是近兩年一線城市增長較快的高端細分品類,伊利也較早進行了佈局,尤其是針對兒童喜歡的奶酪棒,高端白領喜歡的奶酪食品,引導奶酪零食化。公司還專門成立的奶酪事業部,未來可能會針對toB和toC兩個渠道進行深耕。

第四是跨品類:2018年伊利新成立了健康飲品事業部,打算跨品類發展。

應該說早幾年伊利就推出了植選豆奶,核桃乳等進軍植物蛋白飲料,以及推出喚醒源進軍運動型飲料市場,但推出的效果一般。

不過,伊利並不是淺嘗輒止,而是下定決心,跨出乳業行業走向健康食品更大的空間,對標雀巢等國際巨頭。今年伊利還陸續推出伊然乳礦飲料,高端礦泉水,味可滋冷萃奶茶等創新品類,繼續嘗試跨品類發展。

論伊利產品突破的幾個方向

公司之所以調低了激勵目標,主要是考慮到對新品類的培育需要時間,而且這是伊利的跨行業發展,存在一定的試錯成本。

個人認為伊利的管理能力是否僅僅侷限於乳業,還是可以推廣到非乳業,關係到伊利未來的估值水平以及市值空間。(交流過程中,管理層曾經提到未來到2030年可能再造一個伊利,也就是收入目標2000億,希望非乳業能佔到相當的份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