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鑑賞:《夜曲》,如何紀念愛情?

《夜曲》是肖邦最著名的樂曲,也是肖邦最為稱道的曲式,不僅能常於電影配樂、電視廣告配樂中聽見,就連周杰倫也唱過《夜曲》。究竟夜曲為何?有什麼魔力?

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紀念我死去的愛情,跟夜風一樣的聲音,心碎的很好聽,手在鍵盤敲很輕,我給的思念很小心,你埋葬的地方叫幽冥。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紀念我死去的愛情,而我為你隱姓埋名,在月光下彈琴,對你心跳的感應,還是如此溫熱親近,懷念你那鮮紅的唇印。——周杰倫《11月的蕭邦》

在周杰倫的專輯《11月的蕭邦》中,主打歌為〈夜曲〉,方文山所寫的歌詞提到「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紀念我死去的愛情……」

由專輯名稱與歌詞內容看來,周杰倫唱的是一段逝去的愛情,在這段感情中,肖邦的《夜曲》扮演了重要角色,不管是在戀愛中,或是失戀後。我們不禁好奇,肖邦的《夜曲》到底有何魅力,得以在愛情裡擔當關鍵任務?

「夜曲」是什麼?

夜曲的英文為「Nocturn」,法文為「Nocturne」,意大利文為「Nocturno」,不論是何種語言,其字根都是從拉丁文的「Nox」所演變而來的,原意為羅馬神話中的「夜神」。

18世紀以前,一般稱之為「夜曲」的音樂形式,通常是指小夜曲(Serenade)而言,一直到19世紀的浪漫時期,開始出現一些像即興曲(Impromptu)的三段體的鋼琴小品,通常用來抒發情感,夜曲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一種音樂形式,其創始人是愛爾蘭的鋼琴家兼作曲家約翰‧費爾德(JohnField,1782-1837),此種曲式的特點是在輕柔如漣漪般的低音和絃伴奏上,彈奏出恬靜夢幻感覺的高音旋律,在費爾德心裡,這種曲式是他自己的創意,他也努力推廣這樣的音樂形式,因此,他透過各地的巡迴演出與培養傳承的弟子,將這種曲式推廣出去。

費爾德的夜曲與肖邦有關係嗎?當然有,而且關係密切。首先,肖邦的音樂啟蒙老師,就是費爾德的徒弟,換句話說,肖邦算是費爾德的徒孫。在肖邦8歲那年,費爾德到他居住的華沙舉辦音樂會,那場音樂會讓肖邦印象深刻,此後,肖邦就經常演奏費爾德的作品,甚至在日後教授鋼琴時,也以費爾德的音樂作為教材。

音樂鑑賞:《夜曲》,如何紀念愛情?

▲富蘭梭瓦的肖邦《夜曲》,有著迷人的微醺浪漫。


肖邦的《夜曲》

肖邦會喜歡費爾德的音樂並不意外,肖邦那柔弱的外型與浪漫的氣質,尤其與《夜曲》的特性不謀而合,在費爾德的薰陶之下,肖邦很自然地寫作起《夜曲》。他留下了21首《夜曲》給後世,其中有3首是在肖邦去世後才出版,包括op.72-1的e小調夜曲與另兩首沒有作品編號的曲子,其餘18首則在他生前以2-3首為一組陸續出版,並冠上作品編號如下:

1832年出版:**op.9-1降b小調、op.9-2降E大調、op.9-3 B大調

1833年出版:**op.15-1 F大調、op.15-2升F大調、op.15-3 G小調

1836年出版:**op.27-1升c小調、op.27-2降D大調

1837年出版:**op.32-1 B大調、op.32-2降A大調

1840年出版:**op.37-1 g小調、op.37-2 G大調

1842年出版:**op.48-1 c小調、op.48-2升f小調

1844年出版:**op.55-1 f小調、op.55-2降E大調

1846年出版:**op.62-1 B大調、op.62-2 E大調

在肖邦還在世的時候,這些《夜曲》就備受推崇,特別是創辦第一本音樂雜誌的舒曼,直誇《夜曲》是最能發揮肖邦個性的樂曲形式,而肖邦所創作的《夜曲》也是最典型的肖邦風格。儘管肖邦是承襲費爾德的《夜曲》形式來作曲,像他早期所創作的《夜曲》(op.9)就充滿了費爾德的影子。但漸漸的,肖邦的《夜曲》青出於藍,從op.15開始,他就不只是單純地承襲了費爾德,而是加入獨創性的詩意,確立「肖邦形式」的夜曲。若說費爾德的《夜曲》是樸素的牧歌型,肖邦則放入更多裝飾奏,加上內在的情感起伏與多樣化情調,而使內容呈現更豐富之風貌,換句話說,肖邦把費爾德創造的夜曲發揚光大了。


音樂鑑賞:《夜曲》,如何紀念愛情?

▲魯賓斯坦演奏的肖邦鋼琴曲輯共11張CD。(RCA 60822-2-RG,索尼博德曼)


音樂鑑賞:《夜曲》,如何紀念愛情?

▲肖邦《夜曲》/阿勞鋼琴(Philips 456 336-2,環球)


《夜曲》為何好聽?

肖邦短暫人生的各個時期都有創作夜曲。在這種形式自由的小曲中,超越了單純的感傷與甜美,更置入他的夢想與個性深沉的一面,也因此,可以表達各式各樣的內心戲碼,想必周杰倫也是因此才會唱「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紀念我死去的愛情。」


的確,另一句歌詞提到「跟夜風一樣的聲音,心碎的很好聽。」也非常能夠表現肖邦夜曲的味道,到底心碎會多好聽呢?有幾首《夜曲》因旋律格外甜美而大為流行,我們可以常在感傷電影的配樂或濫情的廣告中聽見。下表列出這些受歡迎的音樂,同時也是入門肖邦《夜曲》的最佳途徑。


讓你輕鬆入門的肖邦《夜曲》


超人氣:降b小調(op.9-1)、降E大調(op.9-2)、B大調(op.9-3)、升F大調(op.15-2)、降D大調(op.27-2)

超耐聽:升c小調(op.27-1)、c小調(op.48-1)、f小調(op.55-1)


全數21首的《夜曲》似乎數量龐大,但由於演奏時間不長,就算要收藏全集,充其量也不過是兩張CD的長度而已。儘管如此,若連續聽完21首夜曲,反而會有點膩而不夠浪漫,此時,單張選曲的CD反倒是更棒的選擇。


肖邦的夜曲結構地非常簡單,全部是簡單的A-B-A三段體形式,通常前後段是甜美夢幻的旋律,中段則經常表現出強烈激情。乍聽之下,如此單純的結構,似乎什麼人都可以彈的好,其實不然,《夜曲》也可以詮釋得有深度,有幾位演奏家的彈奏硬是令人感動。


此處推薦三位鋼琴家的《夜曲》:首先登場的是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他的《夜曲》抒情而溫暖,優遊自在,流暢的表現出甜美表情。**阿勞(ClaudioArrau)的《夜曲》是我的最愛,他以沉穩內斂的手法彈奏,不流於表面上的傷感,卻展現豐富的詩意。富蘭梭瓦(Samson Francois)的《夜曲》是另一個典型,他表現出變化多端的神情,是最富於生命力的《夜曲》。


本文選自《MUZIK古典樂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