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加快檢測新冠病毒,斯坦福大學“混合樣本”策略初顯成效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強有力的檢測、診斷是重要的一環。面對一些國家地區檢測不足的挑戰,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提出了新的解決思路:對於常規呼吸道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患者,採集鼻咽拭子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樣本後,將樣本混合為“樣本池”後一併檢測,可能有助於改善檢測效率,促進對潛在社區傳播的早發現。


這一策略已用於某些傳染性疾病(例如沙眼)的社區監測,但尚未用於美國對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篩查。應用這一策略,研究團隊開展了一項回顧性研究,觀察結果最新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JAMA:加快檢測新冠病毒,斯坦福大學“混合樣本”策略初顯成效


根據美國相關機構的建議,對個人進行新冠病毒臨床檢測從2月26日開始。因此,研究團隊回顧評估了2020年1月1日-2020年2月26日期間的呼吸道樣本,所有2740份鼻咽拭子和148份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收集自上述期間常規呼吸道病毒檢測呈陰性的患者,並且尚未經過新冠病毒檢測。研究團隊將9-10個單獨樣本混合進行核酸檢測。一旦檢測到陽性,則重新對單個樣本重複檢測確認。


研究團隊共篩查了292份“樣本池”(共2888份單獨樣本),經確認的新冠病毒陽性率為0.07%(2/2888)。陽性結果來自2020年2月21日和2月23日採集的鼻咽拭子,2份陽性樣品中均檢出了新冠病毒包膜和病毒的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基因。作者團隊指出,這些篩查結果支持大流行初期舊金山灣區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不高,混合樣本池的陽性檢出時間也與疾控中心確認當地前3名感染者的時間重疊。


1份“樣本池”檢測出新冠病毒包膜陽性,但在單個樣本檢測時無法復現,也就是說,只有1次檢測結果為假陽性。


JAMA:加快檢測新冠病毒,斯坦福大學“混合樣本”策略初顯成效

▲在9周內,斯坦福大學病毒學實驗室通過混合樣本池的方法,共對2888份單獨樣本進行快速檢測,每週檢測量達數百份。(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團隊表示,這些結果意味著,混合樣本集中篩查的策略在輕微損失靈敏度的情況下,提高了總體檢測效率,有助於早期發現社區傳播病及時進行防控。


同時,他們也表示,考慮到該研究受限於地理區域,僅在單個實驗室中進行,還需要更多數據來大規模驗證這種策略;此外,隨著社區傳播的加劇,這種篩查策略不能消除對單個樣本進行檢測的需求。



[1] Catherine A. Hogan, et al., (2020). Sample Pooling as a Strategy to Detect Community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JAMA, DOI: 10.1001/jama.2020.54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