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給孩子學習獎勵不等於提升學習內在驅動力!

在各大教育培訓機構和學校的課堂中,總是可以發現一些對孩子的獎勵內容。貼個小紅旗,積累積分兌換禮物等現象屢見不鮮。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學習好比打遊戲。當孩子們在玩遊戲時,他們會受到積分和其他獎勵的刺激,所以很多人包括很多教育專家認為,如果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得到積分和獎勵,就像在遊戲中一樣,那他們就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注意了!給孩子學習獎勵不等於提升學習內在驅動力!

教育遊戲化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智慧教育方式。這種方法建立在教育心理學的一個悠久傳統之上。像愛德華·桑代克和伯爾赫斯·斯金納這樣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分支的先驅研究者向人們展示了提供獎勵對鼓勵理想行為的力量。他們的理論對整個20世紀的學校教室及工作場所的管理策略產生了深遠影響。

現在很多教育研究開始對這樣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質疑。不可否認,獎勵可以激勵人們在短期內改變自己的行為,但長期效果卻大不相同。丹尼爾·平克在《驅動力》一書中描述了這種差異:“獎勵可以帶來短期的提升,就像咖啡因的刺激可以讓你多堅持幾個小時一樣。但這種影響會逐漸消失,更糟糕的是,這會降低一個人繼續從事這個項目的長期動力。”平克討論了幾項研究,這些研究證明了以獎勵作為驅動力的侷限性。

注意了!給孩子學習獎勵不等於提升學習內在驅動力!

同樣的在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的一項研究中,大學生被要求用積木拼圖。學生們被分成A、B兩組。第一天,A組學生每完成一個拼圖就能獲得報酬,B組學生則沒有任何獎勵。不出所料,A組學生花在這些難題上的時間比B組學生更多。到了第二天,兩組學生都被邀請回去解決更多的難題,而這一次,所有人都不再有任何報酬。結果呢?A組學生反而比B組學生花的時間更少了!也就是說,在第一天得到了報酬的學生,比那些從未得到任何報酬的學生動機更弱了!

另一項由馬克·萊珀( Mark Lepper)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研究,研究對象是幼兒園裡的孩子,而不是大學生,獎勵品是證書而不是現金,但結果是相似的。一些幼兒園的孩子在紙上作畫時被授予“優秀玩家”的證書,而其他孩子則沒有。兩週後,孩子們被要求畫更多的畫,但不再有任何證書作為獎勵。結果那些在第一次獲得了證書的孩子這時表現得更不感興趣,畫畫的時間更少。

注意了!給孩子學習獎勵不等於提升學習內在驅動力!

當涉及創造性活動時,獎勵的效果是最糟的。在一些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人們解決那些需要發揮創造性思維才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有報酬的話,參與者解決問題所花費的時間會更長。獎勵或報酬的誘惑似乎使人們的關注點更加集中了,同時限制了他們的創造力。同樣,創造力研究專家特蕾莎·阿馬比爾分析了藝術家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她發現,在有酬創作的情況下,作品的創造性會降低一些,即使是在對作品沒有任何限制要求的時候,也是一樣。

如果教育目標是訓練某人在特定時間內執行特定的任務,那麼遊戲化可能是一個有效的策略。通過把任務轉變為遊戲,提供點數或其他激勵措施作為獎勵,人們有可能會更加快速有效地學會執行任務。但是如果教育目標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那麼對於創造的內在驅動力才是關鍵。內在驅動力的關鍵是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一個孩子有足夠的興趣,就會自發學習探索、不斷糾正問題成長。《第56號教室的奇蹟》作者雷夫·艾斯奎斯,一個獲獎無數,將很多貧困家庭孩子送進世界名校的老師他一直告訴孩子,學習努力獲得的最好的獎勵就是自己學到的知識,而不是其他獎勵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