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给孩子学习奖励不等于提升学习内在驱动力!

在各大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校的课堂中,总是可以发现一些对孩子的奖励内容。贴个小红旗,积累积分兑换礼物等现象屡见不鲜。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学习好比打游戏。当孩子们在玩游戏时,他们会受到积分和其他奖励的刺激,所以很多人包括很多教育专家认为,如果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积分和奖励,就像在游戏中一样,那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注意了!给孩子学习奖励不等于提升学习内在驱动力!

教育游戏化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智慧教育方式。这种方法建立在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悠久传统之上。像爱德华·桑代克和伯尔赫斯·斯金纳这样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分支的先驱研究者向人们展示了提供奖励对鼓励理想行为的力量。他们的理论对整个20世纪的学校教室及工作场所的管理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在很多教育研究开始对这样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质疑。不可否认,奖励可以激励人们在短期内改变自己的行为,但长期效果却大不相同。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中描述了这种差异:“奖励可以带来短期的提升,就像咖啡因的刺激可以让你多坚持几个小时一样。但这种影响会逐渐消失,更糟糕的是,这会降低一个人继续从事这个项目的长期动力。”平克讨论了几项研究,这些研究证明了以奖励作为驱动力的局限性。

注意了!给孩子学习奖励不等于提升学习内在驱动力!

同样的在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的一项研究中,大学生被要求用积木拼图。学生们被分成A、B两组。第一天,A组学生每完成一个拼图就能获得报酬,B组学生则没有任何奖励。不出所料,A组学生花在这些难题上的时间比B组学生更多。到了第二天,两组学生都被邀请回去解决更多的难题,而这一次,所有人都不再有任何报酬。结果呢?A组学生反而比B组学生花的时间更少了!也就是说,在第一天得到了报酬的学生,比那些从未得到任何报酬的学生动机更弱了!

另一项由马克·莱珀( Mark Lepper)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幼儿园里的孩子,而不是大学生,奖励品是证书而不是现金,但结果是相似的。一些幼儿园的孩子在纸上作画时被授予“优秀玩家”的证书,而其他孩子则没有。两周后,孩子们被要求画更多的画,但不再有任何证书作为奖励。结果那些在第一次获得了证书的孩子这时表现得更不感兴趣,画画的时间更少。

注意了!给孩子学习奖励不等于提升学习内在驱动力!

当涉及创造性活动时,奖励的效果是最糟的。在一些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人们解决那些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有报酬的话,参与者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会更长。奖励或报酬的诱惑似乎使人们的关注点更加集中了,同时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同样,创造力研究专家特蕾莎·阿马比尔分析了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她发现,在有酬创作的情况下,作品的创造性会降低一些,即使是在对作品没有任何限制要求的时候,也是一样。

如果教育目标是训练某人在特定时间内执行特定的任务,那么游戏化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策略。通过把任务转变为游戏,提供点数或其他激励措施作为奖励,人们有可能会更加快速有效地学会执行任务。但是如果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那么对于创造的内在驱动力才是关键。内在驱动力的关键是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一个孩子有足够的兴趣,就会自发学习探索、不断纠正问题成长。《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艾斯奎斯,一个获奖无数,将很多贫困家庭孩子送进世界名校的老师他一直告诉孩子,学习努力获得的最好的奖励就是自己学到的知识,而不是其他奖励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