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罕見的姓氏:有接觸過的嗎?

姐姓:《姓氏考略》稱音“紫”,今天則讀作姐妹的姐。早在漢代時,西羌人中就有姐姓,今北京和山西太原、大同,四川成都等地有姐姓。

這些罕見的姓氏:有接觸過的嗎?

伯姓:源出有四。伯姓歷史悠久,不是別的姓氏可比得上的,因為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他們是源自上古聖君虞舜時的賢人伯益,算起來已有4000多年的淵源。得姓始祖:伯益。《風俗通》上有,“嬴姓,伯益之後”的記載。而《竹書紀年》上也有“費侯伯益出就國。”方面的論調。歷史上的伯姓名人有伯嚭、伯牙、伯樂、伯達、伯宗。

叔姓:顓帝后有叔氏,又曰,大嶽後。姓氏考略:一雲,顓頊之後名叔蜀,後以為氏,又魯文公少子叔肸,宣公篡立,叔肸不羲其所為,不食其祿,別其族為叔氏,望出魯國。韻會:魯公子叔弓之後,漢光武破虜將軍叔壽。

娘姓:2010年10月,臺灣內務部門出版《臺灣姓名探討》一書,蒐羅臺灣稀有古怪姓氏,書中並整理了臺灣不超過20人的姓氏與特殊關聯姓氏。“娘”姓為臺灣罕見姓氏之一。

舅姓:相傳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晉國,晉國大夫狐偃乙晉文公重耳的舅舅。重耳在即位前曾奔走於各國之間尋求支持舅舅,狐偃是他的得力臂膀,稱他為舅犯。為了紀念這位舅舅,後來就有了舅姓。

醋姓:淵源一是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饋食禮祭司醋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二是源於地名,出自隋、唐時期新鄭醋溝,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三是源於世稱,出自古代文人俗稱醋大,屬於以社會世稱為氏。

醬姓:起源不詳。在“油鹽醬醋茶”姓氏大調查活動中,最難找的就是姓“醬”的,但通過不懈努力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居然在相關省份總共找到了14個人,這分佈在雲、貴、川、鄂、豫地區,分屬漢、苗、侗、白4個民族。仔細一找,竟然找出這麼多的“醬”,讓人看了瞠目結舌。而更讓人吃驚的事情還沒完,在“醬”姓人中,湖北省隨州市竟然有兩個同名同姓者——醬豆腐,一個1983年出生,一個1985年出生,兩人出自同一個村,估計“醬豆腐”在當地是道“名小菜”。

油姓: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姓氏。當代分佈於山西、山東、安徽、河北、吉林、黑龍江、陝西、雲南、臺灣等省。其餘省零星分佈。民族除漢族外,僳僳等民族也有人以油為姓。

2007年統計,油姓全國共6651人,其中北京19人。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油”姓在江蘇全省共有7個人,其中3個“男油子”、4個“女油子”,年紀最大的“女油子”在蘇北灌南,2007年時已69歲,年紀最大的“男油子”在南京,2007年時已43歲(其女兒2007年時已15歲)。

鹽姓:今上海,廣西灌陽,四川成都,山西太原、大同、忻州、朔州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漢代有鹽津:北海相。鹽昉:唐代以畫肖像、佛像著稱的著名畫家,出身顯貴家族。鹽翼:明代鴻儒。他勤奮學習,精通五經。他提倡讀書,講解倫理,剖析經義。

茶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九百三十一位,以齊郡、巴郡為郡望。

今雲南省、浙江省、臺灣省、日本、朝鮮、韓國、印度、孟加拉、伊朗、新加坡等地,均有茶氏族人分佈。

茶正豪(公元1938~今),雲南永平人。著名地方僑務工作者。雲南省永平縣僑辦主任科員。其1990年接替僑務方面的工作,僑務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繁雜。他維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堅持為“僑”服務,為歸僑、僑眷排憂解難,是一個優秀的僑務工作者。現已退休。

開姓:在史籍《元和姓纂》中也記載:開氏出自周文王姬昌之子康叔的後代,在周武王時期,康叔被封於衛地,他建立了衛國。到春秋時期,衛國有衛公子開方,開方之後有支庶子以開為姓。

打姓:源於姒姓,出自春秋時期繒子國君主繒子,屬於以歷史事件為氏。打,就是捶打、猛擊,姓氏讀音作dǐng(頂),不可讀作dǎ(打)。史籍《穀梁傳·宣十八年》中記載:公元前592年,農曆7月,邾國刺客潛入繒國,將繒子刺殺。刺客殺繒子的手法極其殘忍,用大錘將繒子捶打而死,屍體血肉模糊,慘不忍睹,因此在史書中皆稱“戕猶殘也”。繒子的後裔子孫中,以歷史事件為姓氏,稱挩氏,後簡筆為打氏。

吹姓: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宮廷樂理教官龡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典籍《周禮·春官·籥師》記載:“龡師,掌敎國子舞羽龡鑰”典籍《正字通》中解釋: “龡,吹本字。龡是鎦文;吹是隸書,後演變為楷書。龡師,就是在周王朝宮廷內負責教授王室子弟們樂舞、管樂器具的吹奏等樂理的音樂教師,隸屬於春官府管轄,多為當世一流音樂大師。

招姓:招姓起源之一:通志氏族略:春秋晉步招之後,以名為氏。漢有大鴻臚招猛,明有招奇佐,清有招子庸等名人。

赤姓:赤 [赤、烾,讀作zǐ(子)]現行較罕見姓氏。據史籍《山海經》記載:黃帝的曾孫帝嚳與女簡一見鍾情,生下了契,舜帝十分高興,賜契為子氏,又稱紫氏、赤氏,成為後世殷商的祖先。赤,是遠古時期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的表徵,即大火燃燒后土地的顏色,稱赤色。

橙姓:“橙”讀音作chéng(成),亦可讀作dèng(鄧),得姓始祖是揭陽橙女。橙氏是一個相當古老的姓氏群體,源於趙佗的後代趙建德的子孫,出自秦、漢之際古南越國揭陽橙女,屬於南越國傳至第三代君主南越明王趙嬰齊,他先娶揭陽(廣東揭陽)橙女為妻。“揭陽橙女”的出身,原為當地植橙世家之女,生有長子趙建德以先祖名字為氏。

綠姓:綠姓的記載最早見於清朝《姓氏尋源》。其姓源主要有二:一源自以水名為姓。據《玉篇》記載, 綠作淥, 水名, 在綠水旁居住者以水名綠為姓。

青姓:青姓起源有兩種說法:一,以祖為姓:據《路史》記載:“齊太公之後有青氏。或雲:青陽氏之後”。二,蒙古人改姓而來,青姓起源於元代,先祖為鐵木真的後裔,當時家族人丁興旺,但並不姓青,原姓孛兒只斤。一門有九子一女,九子和女婿皆中狀元,號稱九子十狀元。後來得罪了皇帝,被滿門抄斬,逃出了三子。他們逃到一條河邊,決定被迫隱名改姓。在還沒決定改成什麼姓的時候,抓到了一條魚,於是將魚用河水煮來吃,被一個漁民看到,說你們的清燉魚還可以嘛,這樣提醒了他們,於是取了諧音,分別改姓青、鄧、餘。

紫姓:紫姓有三個來源,1.西羌人姓,即姊氏,見《漢書·馮奉世傳》。2.指色為姓。如馮氏、赤氏之類。3.出自柴姓,避難改姓。唐朝時期,平陽郡柴氏,為避禍改紫姓。

彩姓:彩姓主要淵源有兩個,一是源於姬姓,出自黃帝之子採,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二是源於各民族變姓,據湖南省圖書館典藏的《青山彭氏敦睦譜》第一卷中記載:“黃帝生二十五子,娶方纍氏生龍苗、葴、荀、休、清、採等六子”,其中方纍氏所生的採,即為採氏一族的先祖,亦是彩氏的始祖。在上古時代,人們用“彡”符號來表示物體的形狀,後來在“採”字旁加“彡”,用以指定五彩斑斕和特定形狀的顏色。

丹姓:堯到年老時,由四嶽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史載,堯帝的兒子子名朱者,居於丹水(湖北清江支流),其後以其氏為姓,丹朱傲慢荒淫,因而沒有得到傳位,大家都一致推薦了舜。堯帝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最後才放心的禪讓。

尿姓:最初來源於長江流域的一條支流,《水經注》載,“漢水、沔水之南,有水曰尿,蓋始皇南巡所經也。”在歷史上湖北江陵地區的漢水和沔水之南,有一條河,名曰尿河,秦始皇東巡時,很可能就路過這裡。

現在的湖北荊州地區,這個姓依然存在,但人數僅為300人左右,是一個幾乎快要消失的姓。

在二零一八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這個姓被列為瀕危消失姓氏中的第二位,可以說已經成了文化遺產保護者和歷史學家們的寶貝。

操姓:操姓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一種是源自曹操,西晉之後,對於曹氏一族進行趕盡殺絕,為了躲避司馬家族的追殺,很多曹操的後人就改姓”操“,直到現在,”操“氏一族仍流傳著一個傳統,那就是不和”曹“姓一族通婚。

另一種說法是商朝時期,君主盤庚賜給大夫的姓氏,一般人享受不到這個待遇。

取名字,尤其取女孩子的名字,有點讓人尷尬。

就是起了名,生活中也很尷尬,南京作家操新,後來不得不改名曹新。

鬼姓:這個“鬼”字也作傀、隗,古音讀作wěi,在姓氏的時候不可讀作guǐ。

在古代,這是精靈的意思。

相傳黃帝時有臣子鬼臾區,鬼姓即源於此。

後來,這個字基本就被用來形容鬼怪了,對於鬼字,現代人都很反感。

在日本卻是個大姓, 比如鬼川、鬼澤、鬼田 鬼冢等,一大堆姓鬼的。

屎姓:源出不詳,湖南祁東有此姓(《中華姓氏大詞典》)。1985年湖南省祁東縣姓氏人口數,屎姓16人;湖南漢壽縣姓氏人口數,屎姓2人。

據傳, 明代瑤族人屎嘉軍(牛嘉軍)說:“姓屎姓尿也不姓牛。”其後人以屎為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