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的記憶

老街的記憶

老街

東十六里河村,座落在英雄山路與南外環交叉口的東南角。共有東西,南北兩條主街。南北大街長約五百米,寬約七八米。站在兩條主街的十字路口往南望去,幾乎可以看到盡頭。

二十年前,這條老街還是石頭打底的泥土路,每到雨雪天氣,更是泥水橫流,難以落腳。大街兩旁低矮的房屋,大都沒有翻新,有磚混的,有土坯的,還有全是石頭的。街上只有一家商店和糧油店。

每逢一,六的東河大集,是附近居民的一大盛事。天還不亮,四里八村的小商販們便都攏了來,他們先把自己的攤位安頓好,再去小攤上吃點東西,就守在攤位前,等候顧客的到來。

初升的太陽照著每一張興奮的臉。賣菜的,賣水果的,賣鞋,賣布,賣百貨的,還有炸油條,打燒餅的,應有盡有,目不暇接。叫賣的,討價還價的,還有孩子的喊叫聲,各種車輛的鳴笛聲,交雜混合在一起,匯成一部市井的交響。

這樣的場景要持續到下午,才漸漸冷清下來。每一個人都滿載而歸,手拉的,肩抗的,小車推著的,身上揹著的,該買的買了,不該買的也買了。那些酒足飯飽從親朋好友家裡出來的人,臉上泛著紅暈,廝混了大半天的小情侶們,此時正站在街口依依惜別。

到了 2003年,魯能領秀城在東河附近正式立項,大批民工湧進來。大街兩旁的院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翻蓋成了五六層的高樓,一樓作為商鋪出租,多餘的房間就都租給了外來打工者和生意人。

如果你在這裡生活過,一定還會記得它曾經的樣子。那些賣早點,蒸饅頭的,賣菜,賣水果的,不論春夏秋冬,總是凌晨兩三點就要爬起來。說話聲,各種車輛的轟鳴聲,隱約傳來,早晨的這段時間是忙碌的。做小生意的已經把攤位擺好。吃早飯的你來我往。嘈雜之聲此起彼伏。

下午四點以後就更熱鬧了。下班收工回來的,準備做飯買菜的,此時都陸續湧上街頭。閒聊的,買東西的,再加上來往的車輛,摩肩擦踵,人聲鼎沸。

街道兩旁的飯店,商店,糧油店,五金店,此時早已燈火輝煌。顧客你進我出,店主笑臉相迎。這樣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左右,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才漸漸散去,整條街道又恢復了平靜

伴隨著老街二十年的風風雨雨,想想它的舊貌,看看它的新顏,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過去的擁堵噪雜和現在的整潔明亮,同樣都是這條老街不可割捨的一部分。就像我們雖然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可是每當回憶曾經的清貧,還是有一絲說不出來的感慨,

2019.10.6

老街的記憶

━━━━━━━━━━━━━━━━━━━━━━

總編:麥未黃

理事:張松柏 王世輝 馬藝軍 羋悅 夏可池 流沙飛白 淡墨 王琴榮 風信子涵 麥未黃 顏倩 史勝 杜華 王平 王繼權 劉文斌 劉雯英 單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