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VTA of Tsai——中國人在現代解剖學最重要的發現

藥理學上,我們常見的數典忘祖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的研究員不知道常山鹼的兩個英文名稱中的一個是上海藥物所老所長和他的同事合作發現、命名的,而另外一個是外國競爭者命名。外國競爭者在後,中國的發現和文章在先,而上海藥物所有人數典忘祖,用外國人後來的名稱,而放棄自己先輩所長和先輩研究員的命名。

今天的神經科學,非常重要的一個解剖結構是Ventral Tegmental Area of Tsai。它有重要功能,其中最熱門的是獎賞功能。這一結構是由中國老一輩科學家蔡翹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期間所發現,並由他單獨一人發表論文。這一結構後來研究者稱為VTA of Tsai,特別是權威的繼承科學家多次標明瞭Tsai。

饒毅:VTA of Tsai——中國人在現代解剖學最重要的發現

圖源:simplyilka.com

但是,迄今絕大多數中國科學家,包括研究這一區域的科學家,在稱呼這一區域時,基本省略Tsai。

引用蔡翹先生1925年論文的到2019年都一直有,華人引用者也比較罕見。

Tsai C (1925) The optic tracts and centers of the opossum,Didelphis virginia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39:173–216

饒毅:VTA of Tsai——中國人在現代解剖學最重要的發現


饒毅:VTA of Tsai——中國人在現代解剖學最重要的發現


饒毅:VTA of Tsai——中國人在現代解剖學最重要的發現


以上內容分享自:饒毅科學

蔡翹簡介

蔡翹(1897年10月11日—1990年07月29日),出生於廣東揭陽,生理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生理科學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 。1918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22-1925年入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學心理學和生理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蔡翹對甲狀旁腺的功能、感受器適應現象、肝糖元異生機制等有較深入的研究。五六十年代領導軍事勞動生理及航空、航海、航天生理的研究。【百度百科】

發現“蔡氏區”——神經解剖學上的貢獻

蔡翹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做研究生時,他的導師,著名比較神經學家卡爾(Harvey A.Carr)有一個龐大的研究計劃,想對美洲有袋類動物負鼠的腦進行全面的深入研究。作為這個研究計劃的一部分,神經解剖學家C.G.Herrick教授把研究負鼠視束及視覺中樞的任務交給蔡翹。他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這項任務,並把結果寫成長達75頁的論文“The Optic tracts and centers of the opossum,Didelphis virginiana”[弗吉尼亞負鼠(Didelphis virginiana)的視束和視覺中心],發表在1925年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比較神經學雜誌)第39捲上【上圖】。

論文的題目雖為負鼠視覺系統的研究,但其內容卻大大超出了視覺系統的範圍,而牽涉到腦幹內極為重要,但又不大為當時人們所注意的一些結構,如內側前腦束(medial forbrain bundle)和被蓋網質(substantia reticularis tegmenti)等。學位論文完成後他在Herrick以及生理學教授A.C.lvy的指導下從事研究工作。不久,他經導師推薦為美國西格馬賽學會(Sigma Xi Society)的會員。前腦內側束的細胞起源、纖維連結和功能意義,一向被認為是神經解剖學上的一個難題,很多學者望而卻步,但蔡翹卻知難而進,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對它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澄清了多年來人們對於這一纖維連結系統的模糊概念。

多年來,研究神經遞質中樞途徑和痛覺神經機理的科學工作者,越來越多地認識到中腦被蓋網質、中央灰質區和前腦內側束在痛覺調製過程中的作用,並把蔡翹當年所著意描述的中腦內蓋網質一個地方稱為“蔡氏區”(Tsai’s area)。【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