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求職季丨你不是沒有經驗,只是不會正確表述經驗

金三銀四已經到了。

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市場行情或許不是那麼理想。但是很多求職者,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對這個傳統的求職跳槽季依然十分重視。

寫簡歷、面試,薪資談判、後續跟進……針對這些令人頭禿的問題,鹽姐打算多分享一些經驗。

今天先說說「求職經驗」。

我有個表弟是學的是工商管理,一看我是做產品經理的,他也想試試。他問我:

“我很喜歡產品工作,但是沒有相關經驗,面試時會不會直接被刷下來呀?會不會連簡歷關都過不了?”

這種問題太普遍了……

不平凡的求職季丨你不是沒有經驗,只是不會正確表述經驗


先有經驗,再找工作,這對應屆生來說的確很難,但不是沒有可能。只是這裡的經驗,不一定是和求職崗位100%匹配的工作經驗,也可以是——

間接經驗

在社招時,相關經驗永遠是 HR 最看重的一項。

沒有相關經驗就必須從頭開始培訓,為什麼不招個更年輕、更便宜、更純粹的應屆生呢?

但是招聘應屆生時,其實不會這麼嚴格。

HR 都明白,就算實習過,大學生也很難擁有完備的工作經驗,所以不會強求履歷和崗位100%匹配。不過,仔細看看崗位要求,不一定一項都沒做過。

比如這個Boss直聘上的實習生崗位:

不平凡的求職季丨你不是沒有經驗,只是不會正確表述經驗

細品崗位職責:用戶研究、競品分析、數據分析。

大學生沒有用戶研究的經驗,但是你玩手遊嗎?注意這家公司:黑鯊科技,做手遊相關的智能硬件。如果結合你衝王者的坎坷經歷,把自己當做目標用戶去去理解用戶研究,或許沒那麼專業,但足夠真實。

大學生不一定有做競品分析的經驗,但是你的每一次購買行為,都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了競品分析之後才做出的選擇(雖然你自己沒有感覺)。

大學生哪裡有設計產品原型的經驗,但你見過產品原型設計圖嗎?知道產品設計用到哪些軟件嗎?


不平凡的求職季丨你不是沒有經驗,只是不會正確表述經驗


很多事情,經驗是相通的。

很多人不是沒有經驗,而是明明有經驗,卻不會在簡歷中表述出來。

所以,確定好求職方向之後,要做的就是研究:

這個崗位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你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或項目?

如果有,寫到簡歷的醒目位置

學習能力

作為應屆畢業生,必須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

但是光表決心“我願意學習”,並不能打動面試官。因為每個求職者都會這麼說,而面試官要優先選擇的是:能證明自己學習能力的人。

你必須拿出證據。

鹽姐來舉幾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果你每天在窩在寢室打遊戲,並不代表你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

比如:技能學習的案例

衝上王者後,上分就越來越難。我發現,打野位置對團隊非常重要,但是同學覺得累都不玩。所以我邊看大神直播邊總結經驗,選出了幾個適合自己的打野英雄,花了1個月時間練習。您看,這是我這賽季的戰績,勝率70%,已經榮耀王者了。

比如:團隊協作的案例

還是玩王者榮耀,同學說:開黑時只要是我負責指揮,團戰勝率就很高。於是我就擔起這個責任,從官方信息、職業比賽、公眾號中搜集每個版本的變化,從Ban選、出裝、對線、團戰等方面給隊友制定套路。您看,這是近3個賽季我的五排勝率。

證明你有學習能力的方式很多。

你一定有你的強項,找到它,然後按照

“背景、任務、行動、結果”的順序描述出來,證明你的學習能力。

工作態度

從本質上說,面試其實只有三個問題:

這活你能幹嗎?

這活你愛幹嗎?

我們能和你共事嗎?

第一個問題是證明自己的能力。雖然沒有100%匹配的直接經驗,但是有「間接經驗」和「學習能力」。

第二個問題,就是態度。

如果你是面試官,當求職者說自己「非常想加入貴公司」的時候,你也會把它當成禮貌的說辭吧。

但如果他拿出實際行動證明,證明他真的在乎這個機會的時候,作為面試官,通常來說都是驚喜的。

比如:針對公司所在行業的背景分析,競品調研,推廣策略,產品功能建議……

實話實說,在簡歷和麵試階段很少有人做到這樣,畢竟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準備。但是,如果是你非常渴望得到的崗位,就值得你做出這樣的付出。


不平凡的求職季丨你不是沒有經驗,只是不會正確表述經驗


回到文章開頭我表弟的問題,如果他來我的公司面試產品經理,我會問的是:

你瞭解過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是什麼嗎?

你覺得產品經理提供怎樣的價值?

你覺得好的產品經理應該具備什麼特質?

這些都是開放性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從你的回答,就能看出你有沒有思考過,你的職業規劃只是嘴上說說?還是真正做過深入的研究呢?

所以,與其焦慮,不如立即動手,瞭解你希望從事的工作,然後,你才能向面試官證明你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