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調》三首 唐(李白)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

《清平調》三首 唐(李白)

【註釋】

⑴清平調:唐大麴名,《樂府詩集》卷八十列於《近代曲辭》,後用為詞牌。

⑵“雲想”句:懸想之辭,謂貴妃之美。見雲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豔,見花之豔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雲喻衣,以花喻人。

⑶檻:欄杆。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豔麗。

⑷群玉:山名,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因山中多玉石,故名。

⑸會:應。瑤臺:傳說中西王母所居宮殿。

⑹一枝穠(nóng)豔:指牡丹花(木芍藥)而言。穠,一作“紅”。

⑺巫山雲雨:傳說中三峽巫山神女與楚王歡會接受楚王寵愛的神話故事。

⑻可憐:猶可愛、可喜之意。飛燕:即漢成帝皇后趙飛燕。倚新妝:形容女子豔服華妝的姣好姿態。倚,穿著、依憑。

⑼名花:牡丹花。傾國:喻美色驚人,此指楊貴妃。典出漢李延年《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⑽看(kān):此為韻腳,讀平聲。

⑾解釋:解散、消解之意。釋,即消釋、消散。一作“識”。春風:此指唐玄宗。

⑿沈香:亭名,沉香木所築,在唐興慶宮龍池東。故址在今西安市興慶公園內。沈,同“沉”。闌干:即欄杆。

《清平調》三首 唐(李白)

【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不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全唐詩》題注:“天寶中,白供奉翰林。禁中初種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移植於興慶池東沈香亭。會花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中弟子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遂命龜年持金花牋,宣賜李白,立進《清平調》三章。白承詔,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龜年歌之,太真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萄酒,笑領歌詞,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徧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斂繡巾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於(他)學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