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藩平定後,三家族竟未被滅族,子孫還出過京劇“四大名旦”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終於平定。

謀反在任何朝代都是誅滅九族的大罪。但是“三藩”平定後,康熙帝並沒有對吳三桂、耿繼茂和尚可喜家族趕盡殺絕,那麼他是怎麼處置“三藩”家人呢?

清朝三藩平定後,三家族竟未被滅族,子孫還出過京劇“四大名旦”

01 平西王吳三桂家族

吳三桂起兵叛清時,成年兒子有吳應熊、吳應麒。吳應熊是和碩額駙,實際上是吳三桂送入京的人質。

據《清史稿》記載,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舉兵叛亂後,吳應熊隨即被拘禁。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因吳三桂叛亂被處死,但是其他幾個未成年兒子均免死。

吳應熊另一個成年兒子吳世璠,跟著他爺爺吳三桂舉兵叛亂。吳三桂去世後,繼承大周帝位,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雲南兵敗自殺。

清朝三藩平定後,三家族竟未被滅族,子孫還出過京劇“四大名旦”

現存的平西王府

吳三桂另一個兒子吳應麒也跟隨吳三桂、吳世璠造反。康熙十九年(1680年)隨吳世璠撤回雲南後,就沒有了消息。有可能被吳世璠所殺,也有可能隱居起來。在《清史稿》記載中,後來朝廷鞭屍吳三桂、懸吳世璠頭顱示眾時並沒有提到吳應麒。

另外,吳應麒還有一子吳世琮也一起舉兵造反,但是正史沒有記載他的下落,也有可能生還。

因此,吳三桂叛亂真正被處死的只有吳應熊、吳世霖,而可以確認的是吳應熊還有至少有2個以上未成年兒子活了下來。

清朝三藩平定後,三家族竟未被滅族,子孫還出過京劇“四大名旦”

吳三桂像

02 平南王尚可喜家族

尚可喜有37個兒子。“三藩之亂”時,平南王尚可喜成年兒子主要有尚之信、尚之孝、尚之隆三個。尚可喜本人堅決反對叛清,而主張叛清的只有長子尚之信。

尚之信實際上是個性情浮躁的二愣子,舉兵叛清也是一時頭腦發熱。他從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舉兵叛清開始到十二月降清,只打了十個月就打不下去了。

清朝三藩平定後,三家族竟未被滅族,子孫還出過京劇“四大名旦”

耿精忠畫像

尚之孝受尚之信脅迫參與叛亂,後來康熙帝沒有追究他的罪責,反而委以一品內大臣重任,讓他帥兵鎮壓吳三桂叛亂。“三藩”徹底平定時,康熙帝把尚之信給殺了,寬宥了尚之孝、尚之隆等親屬,他們得以善終。

倖存下來的尚家後輩人才輩出,民國時期,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合稱為京劇“四大名旦”的尚小云就是平南王尚可喜之後。

清朝三藩平定後,三家族竟未被滅族,子孫還出過京劇“四大名旦”

尚可喜畫像

03 靖南王耿繼茂家族

耿繼茂是第二代靖南王,他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耿精忠、耿昭忠、耿聚忠。耿繼茂在“三藩之亂”前就已去世,長子耿精忠繼承王位。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舉兵反清,康熙十五年(1767年)十月康親王傑書率軍入閩,耿精忠兵敗投降。

耿精忠投降後,還帶兵攻打尚之信部隊,算是暫時保住了性命。但是“三藩”徹底平定後,康熙還是追究了他的罪責,把他凌遲處死了。

清朝三藩平定後,三家族竟未被滅族,子孫還出過京劇“四大名旦”

康熙——聖祖仁皇帝坐像

而耿昭忠、耿聚忠兩人同吳應熊一樣留在京城作人質。耿精忠舉兵反叛時,耿昭忠、耿聚忠均率子侄請死,但康熙帝都沒有問罪於他們,最終他們都得到善終。

除了“三藩”,還有像陝西提督王輔臣等一些跟著吳三桂舉兵的將領,最終也只是責其本人,沒有無限擴大,其家人基本得到善終。

康熙皇帝之“仁”,的確不是一個虛的尊號,而是他一生“仁孝”治國的寫照。

參考文獻:《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