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不回國,消耗國家財富,造成人才流失。建議用5個措施管控

這段時間,關於留學生的話題熱度很大。今天看到一組數據:
2018年,我國在美留學生人數有36.3萬,其中碩博留學生接近一半。


2012年在美取得科學或工程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5年回國率僅38%。
博士畢業後選擇留在美國的,92%是中國人。
這組數據是驚人的,我國高端人才流失如此嚴重,令人痛心!
此前,就是否應該接留英中小學生回國問題,網絡上爭論很熱烈。最後總算達成了一致意見,我們不能放棄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們將來有怎樣的打算。這個決定,體現了國家對人民的關懷,以及中華民族寬以待人的傳統美德。
當時也有個數據,可以證明,近幾年來,80%的留學生最後都選擇了回國。但有知情人指出,回國的大部分是較低學歷或非重要專業人群,真正的熱門領域高端人才,回國的並不多。今天這份數據,正好印證了這個判斷。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出現了一批先富起來的群體。這批人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選擇送孩子到教育發達國家留學,是合理的,國家的政策也是支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是互相促進的。歷史證明,固步自封,必定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但是,每年數十萬人出國留學,這個規模已經太大了,可能因此衍生出一些其它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警惕。

雖然大部分留學生最後回國了,但是,一個留學生每年需花費人民幣30萬左右,66萬人就要支出近2000億。這些錢,都是從國內帶到國外去的。也就是說,每年都有一筆鉅額財富流到了國外。
而選擇留在美國的,都是高端人才。他們在國內的求學生涯中,也消耗了我們最好的教育資源。民間有個說法,清華北大就是美國的人才培養基地。以清華來說,每年的教育經費高達300億。還有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也是國家財政經費在支持。
留學人數過多,高端人才不回國,既消耗了國內資源,造成了高端人才流失,也削弱了我們與發達國家的相對競爭力。這個賬,怎麼都不划算。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國外的教育質量高,國外的發展空間大、科研環境好,一部分留學生留在國外不回來,只要沒有違反國家相關規定,我們也不能指責他們做得不對。
因此有人說,應該創造更好的人才環境,吸引高端留學人才回國,才是正道。
這種說法不全對。
能夠吸引他們回來更好,畢竟強扭的瓜不甜。人才回來了,沒有合適的土壤,也無法讓他們茁壯成長。
但這其實是個悖論。如果我們的發展環境比美國強,人才根本不需要出去,在國內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

正因為我們在有些方面跟美國相比,仍然存在不足,我們才要派人出去學習,學成之後再回來建設國家。這是國家人才政策的美好初衷。
就好比,你砸鍋賣鐵送孩子去讀大學,希望他學有所成掙大錢,回來改變家族命運。可孩子去大城市讀書後,卻成了別人的乾兒子,再也不回家了。你什麼感受?
所謂“家國天下”,家與國,只是體量不同,站在民族命運的高度看,道理是一樣的。
時代在發展,我國的出國留學政策也要與時俱進。公派留學就不必說了,一定要有擔保人,要交擔保金。即使是自費留學,也要有一定限制。不能是隻要“你情我願”,就可以無條件出國留學,並來去自由。
對此,我建議採取這五個措施:
1、從義務教育階段開始,樹立留學歸國的科學家榜樣和典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2、出國留學要舉行莊重的宣誓儀式,留學生必須保證始終忠於自己的國家和人民。
3、碩博留學的,交納九年義務教育經費保證金,如果畢業五年內未回國,沒收保證金。
4、留學不歸且加入外國國籍者,拉入黑名單,永久禁止入境,並且終生不得在中國獨資或合資企業中任職。

5、創造更好的人才環境,吸引優秀人才回國。
您還有什麼好建議嗎?歡迎補充。

留學生不回國,消耗國家財富,造成人才流失。建議用5個措施管控


留學生不回國,消耗國家財富,造成人才流失。建議用5個措施管控


留學生不回國,消耗國家財富,造成人才流失。建議用5個措施管控


留學生不回國,消耗國家財富,造成人才流失。建議用5個措施管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