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一位位烈士是時代的記憶,也是時代的豐碑,在之前的節目當中,我們幫助泗陽縣南劉集鄉陳奇復烈士找到了他的後人,今天我們的尋訪之路將繼續,幫助八集鄉一位叫楊家銀烈士尋找後人。

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記者從五條嶺烈士陵園獲悉,楊家銀是泗陽縣八集鄉柘渡村人。記者尋訪的第一站就來到了泗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在泛黃的檔案本上,記錄著一位位英烈的名字。

泗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擁軍褒揚科 蔣國忠:烈士換證的時候,英名錄普查登記的時候調查表,當時是調查他們家的誰,就是他的嫂子。

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泗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科科長 程海波:這個就是當時我們泗陽在解放戰爭時期,烈士碑廊送審名單,就是所有烈士的名單都在這個裡面,這個上面就有楊家銀烈士的,出生年月是1926年,參加革命時間是1942年,生前單位和職務是華東野戰軍戰士。這個上面村別寫得是大石渡村,就是八集鄉的大石渡村。

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雖然記載了楊家銀烈士的信息,但是,鹽城和泗陽的兩份檔案中,烈士的村別有所不同,一個是在柘渡村,一個是大石渡村,不過都是在八集鄉。沒有一刻的停留,記者立即趕往八集鄉,期待能夠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在八集鄉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仔細查找後,有了一個推測。

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八集鄉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 石善庭:柘 可能是手寫的錯誤,應該是大石渡,那個木字旁應該是大,可能是手寫的誤差造成的。

工作人員的猜測不無道理,因為在八集鄉和整個泗陽縣都只有大石渡村,而沒有柘渡村。歷史資料顯示,楊家銀犧牲的時候年僅22歲,沒有結婚也沒有後人。

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八集鄉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 石善庭:我們這邊只有他的一個侄兒,叫楊麼華在這邊。

楊麼華是否瞭解楊家銀烈士的情況?他現在在不在當地呢?帶著這些疑惑,八集鄉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石善庭帶著記者來到八集鄉大石渡村。得知記者在幫烈士找家,村裡的工作人員動員村組幹部,幫忙找到了一位知情人,還有楊家銀烈士的侄兒楊麼彩。眼前這位老人叫田紹敏,今年81歲,之前和楊麼彩的父親一起幹活的時候經常聽他念叨楊家銀。

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田紹敏:老大說弟兄三人死就剩下他一個人了,最小的(楊家銀)在淮海戰役的戰場出去就沒有回來,當時就頭二十歲,說不知道在那裡犧牲的。

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楊麼華和楊麼彩是兄弟,都是楊家銀的侄兒,目前,楊麼華不在八集居住。楊麼彩告訴記者,對於楊家銀烈士的記憶都是從父親和姑媽那裡聽說的。

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楊家銀的侄兒 楊麼彩 :楊家銀是我親小爺,我父親弟兄三人,我父親是大的,我的二爺從早就死掉了,我那個時候還小,在我父親在的時候,他就跟我們說了,你小爺是在部隊打仗的時候犧牲的,是烈士。那時候我是1952年出生的,小爺犧牲的時候可能是1947年,那個時候還沒有我了。我們只有聽說的,還聽我姑媽也這麼說得。

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楊家銀烈士為國捐軀,犧牲他鄉72年,終於在多方努力下,找到了後人。楊麼彩很感動,也跟欣慰,他立即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大哥楊麼華,併發在家庭群裡。

楊家銀的侄兒 楊麼彩 :在戰場上犧牲的,也是挺光榮的,我們現在也感覺到挺驕傲的。跟老大已經商量過了,打算我們去祭掃一下,畢竟我們都是他的下一代,去緬懷一下。

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平靜了一下情緒,楊麼彩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時常提到,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更要奮鬥。

幫烈士回家,多方努力共見證72年後幫烈士找到親屬

梁婷:當72年之後,我們把楊家銀烈士的安葬地在五條嶺烈士陵園的這個消息,告訴給楊家銀的二侄兒的時候,68歲的老人情緒非常的激動,他們標識待疫情散去之後,親自去掃一掃墓,鞠一鞠躬,是他們現在最大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