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席醫學官承認抗疫失誤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在奇高的死亡率面前,曾為“群體免疫”政策辯護的英國政府首席醫學官克里斯·惠蒂(Chris Whitty),7日終於承認,英國最初的抗疫策略存在失誤,應早點展開大規模檢測。

目前英國政府已提出要在4月底前達到每天10萬次的檢測目標。但科學家們認為,因缺乏必要的檢測設備,這一承諾難以實現。當地時間4月8日,衛生大臣漢考克表示他已向英國的生物技術公司求助,請求他們幫助研發和生產抗擊疫情的必要檢測設備。

英国首席医学官承认抗疫失误

惠蒂在7日的例行發佈會上承認,英國政府最初的抗疫策略存在失誤。他拿德國對比說,德國很早就開展大規模病毒檢測,“我們要他們學習,努力吸取教訓”。早前惠蒂因出現感染症狀自我隔離,已缺席多日的發佈會。

截至4月8日,英國新冠肺炎確診數累計破6萬,8日死亡數創新高達938例,累計死亡破7千例。德國累計確診破11萬,累計死亡2349例。

儘管英國確診數僅為德國的一半,但死亡率卻是德國的三倍。英媒《每日郵報》報道稱,德國政府因迅速將檢測能力提升到每天10萬次,而受到外界稱讚。

《衛報》報道稱,惠蒂7日的表態似乎與內閣大臣們的相牴觸,他們堅稱已在盡力增加檢測次數。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爵士(Sir Patrick Vallance)在當天的會上回應說,德國的死亡率看起來似乎低一些,但目前尚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在比較兩個國家應對疫情的經驗時,觀察他們社會間的差異也是很重要的。與人口統計數據有關,與系統組織方式有關等等,我們不清楚,但我們經常與他們保持聯繫”。

而英國衛生部國務大臣愛德華·阿加爾(Edward Argar)則在8日稱英國在檢測方面沒有失誤,英國已認識到需要增加檢測量。目前檢測量正在“迅速增加”,衛生大臣漢考克決心實現每天10萬次的檢測目標。

而當被問及德國低死亡率時,阿加爾稱這當中還有其他成功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帕特里克和惠蒂都是當初為“群體免疫”政策辯護的一員,惠蒂還提出所謂的“行為疲勞”一說,稱抗疫是持久戰,過早採取強力措施容易讓民眾產生心理倦態和疲勞。

英国首席医学官承认抗疫失误

英國政府首席醫學官克里斯·惠蒂 視頻截圖

如今英國政府提出要在4月底前實現每天10萬次檢測的目標。然而在6日,英國單日僅進行了1.4萬次檢測。外交部長拉布公佈截至7日的數據稱,目前英國共有21.3萬人接受檢測,其中5.5萬人確診。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科學家們表示,由於缺乏必要的檢測設備,漢考克提出的單日10萬次檢測目標難以實現。而進行大規模檢測是英國“解封”的先決條件。

當地時間4月8日,漢考克在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他已要求英國的生物技術公司幫助英國研發和批量生產一種有效的抗體檢測,通過手指穿刺就能準確取得檢測結果,這項檢測能適用大多數普通人。當下英國仍需依靠實驗室來檢測患者是否感染病毒。

抗體檢測可以判斷一個人曾經是否感染過病毒,且對病毒產生免疫。與抗原檢測不同的是,若有人當下感染病毒,它無法檢測出來。

早前,漢考克曾表示,政府正在研究所謂的“免疫護照”,可以讓攜帶抗體的英國人比其他人更早地恢復正常生活,回到工作崗位。

英國新任測試負責人約翰·牛頓(John Newton)則表示,政府科學家正與英國企業合作,研發準確的檢測方法。“有最新跡象表明,在英國,我們科學家能夠識別出抗原和抗體,這可能是研發出一項出色檢測的基礎”。

約翰·牛頓表示,“一些檢測製造商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當然,若我們能自研出檢測試劑,那更好了”。

8日,英國單日死亡人數創下新高,達938人。英國首相約翰遜已在重症監護室度過第三個夜晚,不過有好消息稱他已經可以從床上坐起來了。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約為1.9%。10.8萬名患者中有2017名死亡。然而英國和法國的死亡率卻分別高達11.15%和13.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