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現實面對“負利率”,以及我們所處的“負利率時代”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18日消息,瑞士信貸

週五正式宣佈,將開始對存款超過200萬瑞郎的賬戶收取費用。該行表示,對存款餘額超過200萬瑞郎的個人和商業客戶將收取0.75%的年費,存款低於200萬瑞郎的不受影響。此外,該行還將對存款餘額超過1000萬瑞郎的商業客戶收取0.85%的年費。對個人客戶的收費將從明年1月1日開始,對商業客戶的收費則將從今年11月15日開始。

瑞士信貸的競爭對手瑞銀集團(UBS)7月份已宣佈,將對存款超過200萬瑞郎的賬戶收取0.75%的年費。

大家看明白了嗎?存的錢越多,反倒要收取年費了?是不是三觀被顛覆?

銀行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業之一。老百姓把錢放在銀行裡,銀行支付存款利息給儲戶。銀行將這些存款外貸給其他人或者企業,收取更高的貸款利息,通過存貸之間的利差來賺取利潤。這樣的商業安排似乎天經地義,幾百年來一直都是這樣。但現在這個延續了幾百年的傳統正可能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今天讓我們現實面對“負利率”,以及我們所處的“負利率時代”

負利率來臨

1. 產生這個變化的根本原因就是:負利率負利率是什麼?

負利率是指利率低於正常水平時的一種特殊金融現象,它包含三個層面的含義。

第一,政策層面,指政策利率為負

通常情況是央行對商業銀行繳存的部分資金徵收負利率。例如,當央行認為商業銀行持有的現金過多時,就會將部分資金(例如超儲、隔夜存款等)的利率設定為負,從而刺激商業銀行放貸

第二,銀行層面,指存貸款利率為負。

存款方面,負利率的對象主要是公司存款,因為公司的資金規模較大,需要銀行提供儲蓄、支付、清算等服務,對銀行的依賴度較高;而個人儲蓄通常不是負利率的對象,因為這容易引發擠兌。在徵收負利率時,商業銀行通常將存款利率設定得很低(甚至為零),同時向存款人收取管理費,造成實際利率為負。貸款方面,負利率是比較少見的。

第三,市場層面,指債券收益率為負。

債券收益率為負是指債券(主要指國債)的到期收益率為負,原因是債券購買價格超過未來利息收入和到期返還本金總和。目前多國的國債到期收益率都已經轉為負值,請參見下表:

今天讓我們現實面對“負利率”,以及我們所處的“負利率時代”

全球國債收益率

2.為什麼會發生負利率?

一類是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實施負利率主要就是為了刺激經濟和提升通脹;另一類是丹麥央行和瑞士央行,其他國家的錢都湧進來“避險”,匯率升值太高,沒辦法才實施負利率。

今天讓我們現實面對“負利率”,以及我們所處的“負利率時代”

3.負利率意味著什麼?

實行負利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經濟,但同時也會使得市面上資金過多,增加社會槓桿。而且政策效果是會邊際遞減的,目前來看,負利率對刺激本幣貶值有一定的效果,對通脹的刺激效果卻很一般。

往往在經濟蕭條期時才會見到負利率,並不是什麼好事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在我國,雖存款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的實際利率是負的,但政策利率、存貸款利率、債券收益率為負的情況,基本不會出現。)

身處負利率時代,我們該如何自處?

目前全球實現這種負利率的國家或地區包括:瑞典(存款利率-1%)、瑞士(存量利率-0.32%)、匈牙利(存量利率-0.15%)、挪威(存量利率-0.25%)、歐元區(存量利率-0.4%)。另外,亞洲的日本(存量利率-0.1%)。

2019年,全球貨幣政策大轉向,從印度、到澳大利亞、再到美聯儲、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俄羅斯、南非、烏克蘭、土耳其等等。一個接一個,紛紛降息。

今天讓我們現實面對“負利率”,以及我們所處的“負利率時代”

全球大寬鬆拉開序幕,建議普通投資者參考以下:

1)投資國債。(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有難度)

2)購買實物資產。如房產,黃金等。

關於現在是否還適合買房,我之前單獨有寫過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3)適當提升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

不建議直接購入股票,“基金定投”是簡單易行,且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方式。

4)買 買 買

在負利率的環境下,適當添置更新耐用消費品。在通脹之前鎖定貨幣的使用價值。

5)投資自己

無論什麼時候,人是根本,我們應該做一些智力投資,為自己升值,為以後的事業打好基礎。

縱觀全球,中國資產收益率高,而且安全係數也非常高,請優先配置中國資產。




財務自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有志於此的同路人請關注收藏本號,大家一起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