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生“談戀愛”,大多數3種原因,家長想知道,學生:保密

也許是外界環境、飲食、作息等原因,大多數孩子偏向早熟,有些小學四年級就已出現明顯的性別第二特徵,有些孩子稍晚些,上初中的年紀幾乎全都進入青春期。

孩子一旦進入青春期,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理上的變化看得見,可心理上突然變化,不僅孩子自身不適應,連最熟悉最親密的家長,也經常出現難以接受的現象。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青春期女生“談戀愛”,大多數3種原因,家長想知道,學生:保密

1.自我意識

為什麼孩子大了不再聽父母教導?就是因為自我意識逐漸強烈。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熱衷於思考自己的優點、缺點、特點,且自戀,與此同時又誇大自己缺點深感沮喪。在不斷肯定自己與否定自己間糾纏。

2.獨立意識

獨立意識與自我意識形影相隨,不管對事物有看法還是行事,一旦自己做了決定,就聽不進勸告。他們就是想不聽家長的一樣可以把事辦成,最後結果往往是不盡人意,因為經驗不足缺乏系統規劃。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尊重、擺脫約束、渴望獨立是青春期孩子的共性,為此他們總嘗試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哪怕譁眾取寵也算成功吸引眼球。

3.情緒不穩

情緒不穩,多愁善感又喜怒無常,是與青春期孩子相處最要小心禁忌,上一秒談笑風生,下一秒說變就變。這個時期感情的多變是與感情的深化共同發生的,在這一時期孩子們已經開始產生和感受到許多細膩複雜的感情。

4.性意識的萌動與性別角色的深化

開始關心自己是否被他人接受和欣賞。還有自己漂不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會很關注和期待來自異性的評價和開始憧憬愛情的降臨。

5.社會關係

同齡人之間的關係是青春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任何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脫離同齡人的影響,總是將彼此之間的交往與認可看得極為重要。

青春期女生“談戀愛”,大多數3種原因,家長想知道,學生:保密

瞭解了青春期心理,就會想得通為什麼有些孩子放下學業忙於“早戀”了。孩子一進入初中,從小學3門功課直接切換到8門功課,期間需要不斷地調整和適應。“早戀”這個話題,也經常被提到日常上來講,不管老師課堂上再三強調不允許“談戀愛”,還是同學間相互打趣誰看上誰,在蠢蠢欲動的青春期孩子心理,都會泛起漣漪。

我們都看到過,但凡初中談戀愛的,都會遭到老師、家長極力反對。明知沒結果,但“荷爾蒙”過於強大的學生仍鋌而走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明知這樣的行為不可取,依然是“義無反顧”。其實上初中就開始“談戀愛”的女生,大多是這3種原因:

1.缺乏安全感

不少女生在成長過程中缺失父愛,到了青春期後,由於心理上的巨大變化,使得她們對異性有著一種偏執的想了解,想接近,想得到愛護和安全感。如果是這種原因早戀的,父母應該更關注、關心孩子,尤其是父親,更要參與到女兒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

2.顏值高

由於渴望得到關注,特別是異性關注,是青春期性意識萌動與性別角色深化的特殊期。顏值高的女生受到的關注度自然就高,不少女生很享受這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滿足感。這種原因早戀的女生很易見異思遷,習慣了就像玩小兒過家家般鬧著玩,不要不嚴重影響學習,相信習慣了就見慣不怪了。

3.不愛學習

學生理應以學業為重,過早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談戀愛上,荒廢學業耽誤青春。在最好的年紀做最應該做的事情,才是學生的正確所做所為。但有些不愛學習的女生卻不是這麼想的,看到有情侶在自己面前“撒狗糧”,內心也跟著蠢蠢欲動,立刻找個男生來談戀愛。學習成績本來就不好,還把心思全放在談情說愛上,上課“坐飛機”考試全都不會成績一落千丈掉到谷底,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這個戀愛原因是家長最為頭疼的,在中考比高考還難(只有約50%中考生上普高)的升學競爭中,考不上高中意味著什麼,也許學生本人云裡霧裡看不清前方,可父母依據自己闖蕩江湖的經歷和教訓:孩子的未來會走得異常艱難!

青春期女生“談戀愛”,大多數3種原因,家長想知道,學生:保密

當然啦,要做一件事情的理由有千千萬,同樣,談戀愛的原因也千奇百怪,上面只是列舉了普遍性的3個,希望家長朋友越早了解越對孩子成長有利,越對如何與青春期孩子很好相處更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