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雲計劃越來越難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1、怎樣才能走得更遠?

從4月開始獲得頭條的青雲計劃開始,我就開始研究怎麼寫青雲文。收集了很多獲得青雲計劃的文章,試圖總結規律。果然那幾個月獲得的青雲計劃比較多,很快獲得“青雲計劃獲得者”稱號。獲得這個稱號了以後,我就開始思考該怎麼走得更遠,畢竟青雲計劃是平臺扶持項目,青雲計劃只是寫作的一站,不是終點。

當青雲計劃越來越難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怎樣才能在寫作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寫專欄也好,開連載也罷,最基礎的能力是持續輸出的能力。

當我有困惑的時候,我喜歡從書中找答案。小夥伴推薦科幻作家雷·佈雷德伯裡的散文集《寫作的禪機》。雖然作者以科幻小說見長,但對於散文、詩歌、劇本等各種體裁也駕輕就熟。這本小小的冊子被《作家》雜誌(The Writer)選入“十大最佳寫作指導書”。

在《寫作的禪機》裡佈雷德伯裡沒有大聲呼喊,“寫作沒有捷徑,寫作需要熱情。寫作要多去體驗、去觀察、去感受、去練習,才能寫出好的作品”。而是用他自己那些很牛的作品(《華氏451》、《火星編年史》、《蒲公英酒》等等)現身說法,來說明寫作需要的這些特質。

當青雲計劃越來越難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雷·佈雷德伯裡說自己“一天不寫作,便會渾身不適。兩天不寫作,全身都在顫抖。三天不寫作,就會懷疑自己是否瘋了。”

2、寫作的樂趣

寫作教會了我什麼?

如果說要在寫作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一定要找到寫作的樂趣。

《寫作的禪機》裡說,”寫作能夠提醒我們,我們還活著……儘管寫作並不能讓我們免於戰爭、貧窮、嫉妒、貪婪、衰落或者死亡——這種種我們希望避免的一切,但卻能夠讓我們從中獲得新生。”

當青雲計劃越來越難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寫作教會了我思考,也讓我重新認識自己。寫作本身就是思考的過程,需要思考怎樣才能讓文章自然的起承轉合。要考慮怎樣把思維整理清楚,怎麼樣把案例鑲嵌到文章裡。持續輸出就需要持續輸入。要寫作就不得不看書,結果我養成了閱讀習慣。我看《情感勒索》,剛開始我是把自己代入帶被勒索的視角的,看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我很多時候扮演了勒索者的角色。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我不斷髮現自己的問題,注意並竭力修正的價值體系。

所以說,寫作與我而言是一個重塑自我的過程。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比身邊的人強一些。

我時常會問自己,“我為什麼寫作?”這個答案一直是,把對自我的探索分享出去,希望有和我一樣成長困境的人,能夠獲得一些安慰和啟發,也對自己成長軌跡做個記錄。

當青雲計劃越來越難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寫作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從選題,找素材,整理素材,寫作,改稿每個步驟都要去學習。

史蒂芬·平克在《風格感覺》中說過“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的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


這就是說,從輸入到輸出要經過三種思維狀態的轉換。輸入的網狀,邏輯整理的樹狀,溝通的線性。

除此之外,還有身邊人的說法和眼光。因為對很多人來說,寫作不是一份正經工作,沒法養活自己(我自己也是在下班後寫作)。

當青雲計劃越來越難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所以需要在寫作中找到極大的熱情,才能堅持下去。在看《寫作的禪機》的時候,我就不自覺地被作者的寫作熱情所感染。那種熱情不光是不寫作就會不舒服,還有對人世間的各種事物的熱愛。村上春樹也說過,寫作需要極大的熱情。

其實很多爆款文靠的是套路,不是熱情。但是熱點和套路有很強的時效性。我看到不少人說,出了很多10+萬,甚至的100+萬閱讀量的文章,還沒過原創,賬號權重很小。也見過不少人,發了幾篇,閱讀量很少就過了原創和優質,賬號權重很大。有一天我看到一個作者在群裡說他一萬的閱讀量,單價是3塊,不少人說,這是正常的。我才知道,我的一萬閱讀量十幾,算是高的。不管是平臺,還是讀者,都希望看到優質的內容。

當青雲計劃越來越難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正如《寫作的禪機》裡說的,“如果你在寫作時沒有興趣和激情,缺少愛,從中得不到樂趣,你只能算半個作家。這表示你只是緊跟商業市場的動向,或者你只是留心圈內的先鋒派在做什麼,而沒有在做你自己。你甚至不認識你自己。對於一個作家而言,首要的應該是興奮。他應該對一件事保持熱忱,擁有滿腔熱情。”

我通過寫作把自己的成長路勁記錄下來,提醒自己繼續往前走。這避免了我總是犯同樣的錯誤之外,看到自己的進步還給了我極大的往前走的自信。這就是我通過寫作找到的樂趣。

當青雲計劃越來越難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3、如何培養寫作靈感?

靈感這個詞聽起來就很玄,沒有實體,來無影去無蹤。而雷·佈雷德伯裡卻好像能把所有的經歷都寫成故事,能從萬事萬物中獲得創造靈感。從12歲關於胚胎展覽的記憶中,寫下《罐子》。跟朋友無鏡子迷宮裡玩,回去就寫下《侏儒》。很多有名的作家大多如此,瓊瑤去看了公主墳就寫下了《還珠格格》。正是“落花水面皆文章”啊。

看看作者的寫作經歷,12歲開始每天寫1000字,幾十年如一日。20幾歲開始把自己的愛恨做記錄。從小就酷愛閱讀,特別是科幻和詩歌。這種能夠把萬事萬物都化作靈感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體驗、閱讀、練習練就的。

當青雲計劃越來越難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生而為人,就是來體驗的。很多時候不體驗就無法理解。就像小時候,老師和父母跟我們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寸光陰一寸金”叫我們要珍惜時光。我們還是體會不到時間很珍貴。人到中年才感慨“要是當年就開始努力,就好了”。

也許有些東西你可以不喜歡,也不妨你體驗一下,也許體驗不好,但那都是你的經歷。例如我之前一直拒絕吃榴蓮,有一次吃過以後,我還是沒喜歡上榴蓮。體驗花開花落,看看身邊的人,聽聽遠方的故事。不但能暫時從俗世中解脫出來,還得獲得一些別樣的感受。

當青雲計劃越來越難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把這些經歷中觀察到的,想到的列個清單。例如, 草地、怪獸、玩具店、老男人、老婦人等等。利用這些詞彙把腦海中各種奇思妙想串成故事。作者經常跟自己玩這個清單故事遊戲。

作者建議我們:“好好生活,觀察你的生活,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探索你所閱讀的內容,用來養育你的繆斯。時時刻刻練習你的寫作、反覆訓練、模仿,便能夠打造出一個留住繆斯的淨潔光明的空間。”

即使你不靠寫作為生也可以嘗試,通過寫作記錄,思考、成長、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