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飯鍋做蛋糕、無烤箱做麵包,為什麼隔離期大家都成了烘焙大師?

身在國內的朋友們在隔離期間各個化身中華小當家,炸油條、做蛋糕,十八般武藝通通發揮了出來。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加拿大。

隔離超過兩個星期後,日子或許已經變得難熬而無奈。在早上醒來,唯一能與外界建立聯繫的僅僅只有手機(或許還有平板電腦等等)。早上瞪著一雙通紅而無神的眼睛,思緒是不是已經開始翻滾。翻一翻ins,突然間,發現了一些平時不曾注意但此刻卻閃著光的帖子。看看那香蕉麵包就像靜物油畫一樣堆放在那裡擺著姿勢。全麥麵包包裹著茶巾,自豪地支撐在一個不起眼的廚房角落。鬆餅, 司康餅和酸麵包都驕傲的昂首但不會闊步。看來,加拿大的廚藝大賽中各類麵包成了人們參賽的入場券了。

為什麼人們會在此時嘗試著各種廚藝呢?被困在家中,突然時間變得很慢很慢,每次外出的安全風險又大的離譜。彷彿在家中無所事事時,烹飪是唯一帶給我們的慰藉。當辛苦一下午做出的美食被送入口中的一瞬間,一切的不安焦躁煎熬都隨著美食融化在我們的味蕾中。而對於加拿大人來說,做各種口味的麵包,就像是真切的體驗了做一個麵包師的樂趣。在這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又給了自己新的希望,新的期待。在這不同尋常的特殊時期,帶給了自己更多的安慰與信心。

電飯鍋做蛋糕、無烤箱做麵包,為什麼隔離期大家都成了烘焙大師?

正在皇家道路大學(Royal Roads University)環境教育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的卡倫·貝茨(Karen Bates)研究了傳統技能與韌性之間的關係,她說我們可能正在目睹“經濟轉型期間人們對食物的依賴”。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烹飪,烘烤似乎成為了繁忙的經濟工業社會漸漸隱藏起來的一種文化。但是這次的大流行把我們的生活全部打散,突然停下來的我們,迴歸了自然下最本真的樣子。突然發現當我們停下來發展而單純的迴歸了自己後,帶給我們最大慰藉的竟還是食物。

電飯鍋做蛋糕、無烤箱做麵包,為什麼隔離期大家都成了烘焙大師?

貝茨說當進行隔離時,她烘烤了一塊麵包並將其發到推特上時,並注意到了數十個人做了相同的事情(就像我們在抖音裡看到的國內疫情期間‘廚藝大賽’的涼皮面,蛋糕等等)。其實,不喜歡做飯的人(也許習慣於外出就餐或點菜)都在忙著養活自己和家人。可當餐廳不再營業時,大家只能重新拿起鍋任命的開火做飯。當經濟受疫情影響時,越來越聰明的大家思想會更有彈性。所以更多的人在加拿大加入了這所謂的‘麵包大賽’,做出了很多讓自己快樂的甜甜的麵包蛋糕。

對於加拿大對烘焙的鐘愛,更促進了相關的經濟發展。現在薩斯喀徹溫省的Daybreak麵粉廠等多家工廠表示,在線訂單激增太多,以至改變了全穀物和麵粉的生產水平。而且在全國的超市中,烘焙區已經成為了第一個清空的通道。

電飯鍋做蛋糕、無烤箱做麵包,為什麼隔離期大家都成了烘焙大師?

無論是國內的小夥伴做大江南北的美食,意大利的音樂家們在陽臺放聲高歌,又或是加拿大的麵包師們做出的蓬鬆香甜的麵包,這總是在提醒我們在這看似充滿悲情的特殊時期總有一束陽光照在我們心裡。無論在這段時間經歷了多少的酸甜苦辣,心酸苦楚,太陽總會照常升起,陰霾總會慢慢散去。在這平凡的卻又不平凡的一年裡,剛來加拿大讀書的學子,剛準備離開校園的大學生,辛勤工作的人們又或許是頤養天年的老人們,大家的生活都被打亂。心心念唸的典禮活動被取消,學業進度受影響,就業變得如此嚴峻以及每天看新聞的揪心與心疼充斥著每一個隔離在家的人們的心中。

但依然要對明天充滿希望,依然要對前線的醫護人員充滿信心與支持,依然要在這日子裡尋找讓自己發光的事情就像做飯,烘焙,繪畫,遊戲,看書,還有學習!相信在不遠的明天我們就能回到正常的生活,在這段時間希望大家在認真在家隔離的時候依然充滿希望,快樂!

本文轉自哈法華人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