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最難不過“色難”

​​01

前段時間,老家親戚有白事,我跟隨張先生回家應酬。

母親是張先生的本家嫂子,尚未出五伏。之前家族的紅白喜宴上見過幾次,不很熟絡,見面也只是客套地打打招呼。

吃飯時,嫂子多吃了幾口,她兒子便在對面邊皺眉邊小聲呵斥:吃幾口得了,還吃……

看全桌人有些愕然,她看著我們訕訕地笑:我今天去檢查,血壓還是高得離譜,孩子們讓我吃飯注意,稍微吃點肉就說我……

她其實是想表達,兒子不讓她吃肉是為她好,有人隨聲附和:孩子們都是為你好,親兒子才會這麼說……

她隨即偷眼看了一眼兒子,見兒子臉色不好,便悄悄放下了筷子。

身邊又有人笑著勸解:沒事,又不是天天出來吃,平時哪有這麼多肉吃……

她剛拿起筷子,眼光又瞟了一眼兒子,兒子正瞪著眼看她,她慌忙又放下筷子,拿起了手邊的水杯,喝了兩口。

我當然知道她兒子是好意,但是他的態度,卻讓我如鯁在喉。

02

那次,我正在一樓大廳等電梯,看到一對衣著華麗的年輕男女推著輪椅上的老人慢慢走了過來。

老人像個瘦弱的孩子,蜷縮在輪椅上,右手上打著點滴,男人負責幫他舉著輸液的藥。

濃妝豔抹的女人邊走邊旁若無人地訓斥老人:我早說過,剩菜剩飯不能吃,不能吃,能不能聽懂?下次能不能聽話?!跟個孩子似的!讓人不省心!

老人的頭垂得低低的,小聲解釋:唉,我就想著別浪費……

女人生氣地說:還說?!那你說,現在浪費不浪費。我和我弟每個月不是不給錢,那些錢是給你們花的,不是讓你們攢的!

老人怯怯地:可是,你們掙錢也不容易……

男人這時也急了:不容易是我們的事兒。您操心有用嗎?!您要能給我掙錢去,我就聽話在家,讓我幹啥我幹啥。每次家裡東西發毛還吃,吃出毛病不還是要我們管。看病要花錢,你還受罪,哪個划算?

看到眾人狐疑的目光,女人彷彿怕別人誤會似地解釋:你說,大房子住著,大電視看著,有啥好操心的?!放著好好的福不會享……

老人的聲音彷彿在塵埃之下:我知道,你們很孝順……

想來這兩位平時對老人在物質上應該從不吝嗇,但是,他們卻不知道,真正的孝順不僅僅是給吃給穿給錢,更重要的,是不給父母臉色看。

03

前段時間,我生了一場病,燒了幾天,瘦了幾斤。

過後,跟母親打電話聊天,閒聊起來,說起此事,卻不知為何讓母親痴心了。

那幾日,母親都會在早晚打來電話,仔細詢問著我身體的恢復情況。

剛開始,我還能好好地說話,笑著寬慰她已經好了。後來隨著她電話次數的增多,我有些失去耐心了。

趕上週末,我正在忙著跟女兒分享讀書筆記,母親又打來電話。一聽還是問我是否痊癒,我的態度不由有些生硬:早知道不告訴您了。我這麼大了,難道還不會照顧自己麼?你和我爸身體健康就行了,年輕人容易恢復……

幾分鐘後,等我掛了電話,一直偷偷給我拍照的女兒卻鄭重地跟我說:你注意啊。

我還有些莫名其妙:注意什麼?!

女兒繼續板著臉:注意態度!您對我姥姥態度不好!

說著,女兒拿出手機,翻出剛照的相遞給我看。我看到了相機中接電話的我,眉頭緊皺,面色凝重,內心一驚,但嘴裡仍舊逞強:你姥姥太囉嗦,放心,我將來一定不會這麼囉嗦。

女兒一本正經地:您還沒老,千萬別說大話。再說了,我姥姥是不是關心您啊?!您想想,如果我跟你說話,這個語氣,這個臉色,您會怎麼樣?

我頓時啞口無言。雖然我已對父母能儘量做到和顏悅色,但有些時候,還是不知不覺虧欠在“色難”上。此後,每次給父母打電話,我都會特別小心,因為腦海裡總浮現起女兒手機裡那張照片,我怕成為那個“不孝”的自己。

後來我發現,其實,真想讓父母開心,其實沒那麼難,無非是多幾句好聽的話,多給他們些笑容,多付出一些耐心。

04

我姥姥在世時,最喜歡在我家住。

因為我母親對她好。那種“好”,不只是給她吃喝,更重要的是對她的態度好。

自我記事起,我就從來沒有看見母親對姥姥態度不好過。閒暇時光,我總能見母親邊忙著手裡的活兒邊跟姥姥聊天。無論姥姥說什麼,母親都笑呵呵地應著。

我母親並不是個脾氣好的人,尤其是對我父親,簡直就是麥秸稈脾氣,一點就著。但獨對我姥姥好,尤其是在我姥姥真正蒼老後,不僅噓寒問暖,跑前跑後,還一直保持著溫和的態度。

姥姥人生的最後關頭,一直在跟病魔作鬥爭,我母親更是放下一切去醫院陪她,陪她回憶過去,陪她聊聊家常,絲毫不吝嗇自己的好脾氣。

姥姥病危時,我曾專程回去探望。一日,進病房時,正看到母親一口一口喂姥姥吃飯,那專注的神情,彷彿姥姥是個沒長大的嬰孩。姥姥則一會兒怪粥太燙,一會兒又說菜不好吃。母親不惱不怒,只在一邊耐心地慢慢解釋。

在我眼中,那場景簡直是一副超幸福的圖畫。能把年邁的父母寵成孩子,何嘗不是兒女的一種善舉和美德?!

05

孝順父母,最難不過“色難”。

孔子對“孝”的說法有不少,其中兩條最為經典。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色難,就是說對父母和顏悅色,最難。所謂的“敬”,也即是“色悅”。

中國老語:百順孝為先。數千年來我國都推崇孝行天下,但卻不知,很多人的孝道,卻止於物質層面,困在“色難”上。

“色難”的確很難。在歲月的流逝中,有的父母耳聾眼花,有的父母大小便失禁,有的父母脾氣暴躁,有的父母一意孤行……正是在如此情況下,兒女的“色不難”才更顯珍貴。

父母聽不懂的,多說兩遍;父母學不會的,多教兩遍;父母做不好的,再做一次;父母身體不好,耐心照顧……放平心態,你會覺得“色難”其實不難。不過是用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將年邁的父母當成孩子,自己變身成他們的父母,在屈指可數的有生之年,再用他們疼愛我們的方式,重新疼他們一遍,僅此而已。

“色難與不難”,其實考驗的不只是孝心,還有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