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棋院四家,坊門三聖,指尖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說起圍棋,如果說中國是圍棋的生母,那麼日本足以稱之為圍棋的養母。

在日本民間曾流行一種說法,最早的圍棋是由古代日本著名學者:吉備真備(694-775)在大唐留學二十年後,於公元735年帶回日本的。不過此說法尚有爭議。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在日本,有個超級棋迷叫織田信長,行軍打仗之時也要抽空搞上幾局。

他最好的棋友是個和尚,叫做日海。日海是當時日本第一高手。織田被讓了5子,依然要被打成狗。

歷史上著名的本能寺之變也和圍棋有關。事發當日下午,織田還帶來另一名高手和日海對弈,當時棋局變幻莫測,出現史上罕見的“三劫循環”,勝負難分。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當晚,織田的部下明治光秀髮起兵變,織田信長橫死本能寺,從此“三劫循環”也成為一個著名的迷信——不祥之兆。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日本史上,後來出現了一位叫豐臣秀吉的,也非常喜歡下棋,並且他給第一國手日海發俸祿,相當於給了現在公務員的編制呀。

日海從此改姓為本因坊,更名為算砂。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而開啟了德川幕府時代的德川家康也是棋迷,他與本因算砂(日海和尚)私交甚好。在他的支持下,開始確立了古典圍棋的諸般基本制度。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由於當時舉國上下皆尊棋道,自然生出圍棋門派,其中以本因坊、井上、安井、林這四家為主。即後人常說的“棋院四家”。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本因坊為第一名人日海和尚所創,薪火相傳,逐漸成為棋院第一家,長期居於領袖地位,猶如武俠小說中的少林派,門中歷來人才輩出,曾先後產生了7位名人。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此外,本因坊還開枝散葉,就像張君寶走出少林寺創立武當一樣,日海的大弟子中村道碩羽翼漸豐後,離開了本因坊,創立了井上家。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井上家和本因坊長期相愛相殺。井上家為本因坊培養了兩個家主(二世、五世本因坊),但自家最著名的棋手幻庵因碩,一生無法成為名人,皆是拜坊門所賜。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如果說井上家是武當派的話,那麼和井上家旗鼓相當的安井家就是明教了。

雖然近三百年的爭棋史上,安井家只有二世安井算知當過名人,但門中不乏英才,與棋聖秀策激鬥三十番棋的美男子太田匈藏,就是安井門下高足。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而在棋院四大家中,實力最弱的是林家,從沒產生過名人。彷彿遠離中原地處西域的崑崙派,永遠是武林大會的不二配角。

林家最有名的棋手是十一世掌門人,風流才子林元美。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在日本棋界,惟有這四大家的家主才有資格爭名人稱呼。

如同武俠小說中的少林、武當、明教、崑崙各大門派一般,為爭奪武林盟主,或爭一時長短,四大家演繹了無數血淚悲歌。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在日本古代圍棋的歷史上,名家輩出,但被尊為“棋聖”的只有三個。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前聖道策,第四代本因坊,近代圍棋理論的創始人,有“名人之王”的美稱,連七段上手也要被他讓兩子。

同時門下高足滿座,其中“六天王”中的小川道的十三歲就有六段,與後世的吳清源、趙治勳並稱“早慧三天才”。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後聖丈和,第十二世本因坊,他的棋被譽為“古今第一力棋”,其代表作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局”的“因徹吐血局”。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培養了下一個天才——桑原秀策。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棋聖秀策,二十歲被立為本因坊家跡目(繼承人),被譽為“150年來之棋豪”。他曾創下御城棋賽十九戰全勝的曠世記錄。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秀策品性極好,深受民眾喜愛,可惜英年早逝,34歲就染上麻疹病逝。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圍棋開始了從古典向近代的過渡。1938年,二十一世也是末代本因坊秀哉在,“名人隱退棋”中被木古實打敗,此年將本因坊名號捐贈日本棋院,本因坊世襲終止。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今天,日本圍棋的戰績確然已經無法風光如舊,但無法否認,從戰國到現代,日本用四百年的光陰塑造了圍棋的尊嚴,規範和藝術的品格,這是無可抹殺的貢獻。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現在年輕的棋手在這種智慧傳承之下,不斷成長起來。

當下,11屆春蘭杯日本選手首輪全敗,去年三星杯僅一人入圍,棋王更是長期被中韓選手把持。

大批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表示十分不解。

其實,日本圍棋經歷漫長歲月的考驗,從某種程度來說,的確有沒落之勢。對此形勢各說紛紜。

有人認為,是因為日本圍棋界傳統培養人才的方式已不合適。

在日本,每個圍棋選手,都有一個師匠。一般情況下,當某位棋手到了40多歲,棋力逐漸下降時,就會開始收徒。

收徒之後,徒弟會離開父母,住在師父家裡,一直到如段出師,衣食住行都會跟著師父。這種情況下,師父也充當了半個父親的職位。

而目前在中國等,大多采取半軍事化的管理,每天有專門的老師收集各種題目,讓棋手在午飯前死啃硬背,練習基本功。還有專門的老師講佈局和定式。

另外,他們還十分注重實戰,中國衝段少年,基本每天兩盤和同水平棋手的升降循環賽,每晚還有大量網棋(入段前一般都是5000盤以上),還有無數的交流賽。業餘賽等。

持這種觀點的人覺得,中國的圍棋訓練更偏向於集團化、流水線化培訓,有點像應試教育,而日本的則偏向於匠心的培養,類似於素質教育。

在中國起源的圍棋,在國外為什麼叫GO?

話說,在日本,匠心精神的確得到不錯的傳承,無論是藝術上關於陶瓷的、做水壺的、做壽司的、做拉麵的,他們講究的情懷讓無數文青頂禮膜拜。而日本的培養方式確實比較注重於道,更重匠心的培養。

可因此有人認為,日本圍棋不在乎輸贏,棋手很高尚,就只是想培養匠心,甚至藉此來批判中韓棋手急功近利。

那這種說法未免也太偏頗了。雖然他們的培養方式挺有情懷,但日本棋手歷來也十分注重勝負的。

《日本圍棋故事》記載,日本道悅輸棋後去懇求當時的元老之一加賀斐守,要和算知分出勝負。爭棋輸後要流放異島,永服苦役他也要爭個輸贏。

赤星因徹和丈和下棋,因徹在輸棋後猛覺胸中一股熱潮直衝咽喉,來不及用手去掩,鮮血異噴了出來。只濺得棋盤上殷紅片片,潔淨的大廳裡血跡斑斑。在一個月後飲恨而終,年僅二十六歲(原先有肺結核,輸棋則為誘因)。

亦有秀和的黑99手一打出,幻庵只覺喉頭甜腥,一股熱血湧到了嘴裡,幾近噴出。此時幻庵已殺紅了眼,硬是把一口血水咽回去,

欲拼死再戰。多虧丈策心細,發覺他嘴角滲出血絲。

圍棋史上,不求勝負大概是棋手們將圍棋當閒情逸致的遊戲之時,若遇到重要比賽,日本選手同樣是拼盡全力定要爭個輸贏的,這大概也是圍棋精神的一部分。

而匠心的培養方式,使得日本棋手已經難以適應當今的激烈競爭了,日本在圍棋史上的光輝,的確有漸微衰落之勢。

但值得肯定的是,這樣的培養方式,棋手們所獲得的快樂會更多。輸贏不是人生追求的全部,享受過程和樂趣,也未必不妥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