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屢見不鮮的校園暴力事件,讓我們明白,校園暴力正在摧毀青少年。

87%的人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校園暴力,欺凌辱罵、無緣無故的動手毆打、拍照欺辱、被排擠、被為難、發明各種捉弄的花樣。

《悲傷逆流成河》裡的易遙被塞粉筆灰、被燒頭髮、被潑紅墨水等等;
馬思純小時候因為胖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可樂裡被灌粉筆灰和拖地水;
永新校園暴力事件,多名初中女孩對另一位跪在地上的女孩長時間毆打、踢踹;
14歲少年被五名同學毆打,顱腦嚴重損傷致死;

十五六歲的青少年,本該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在學業上奮力拼搏,而不是在校園裡揮動拳頭,用武力成為“校園小霸王”。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呢?青少年個人因素、家庭教養方式、社會環境都是潛在因素。

本能論認為每個人都有死本能,當死本能受到生本能的妨礙時,對內的破壞傾向轉向外部,產生侵犯行為。

由於青少年人格發展的不健全、耐挫力不足、自我控制力較差,在學習、生活、人際關係上遭受到挫折時,引發憤怒、衝動的情緒,為了宣洩內心的不滿或不愉快情緒,個體攻擊性增強

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精力旺盛、易衝動,並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出現反社會行為和侵犯行為。

校園暴力一般都是“團伙作案”,這是因為在群體中去個體化的現象,在群體中個體有時會喪失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統的作用減弱。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很多成為“校園小霸王”的孩子,家庭教養方式都是不恰當的。

父母過於溺愛孩子,孩子養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當同齡人忤逆自己的意願時,便會採取極端的行為“報復回去”,並有父母會為自己善後的認知,而有恃無恐。

父母對孩子過於嚴苛,在“高壓”環境中,更容易激發孩子攻擊性行為

長期受到家庭暴力氛圍影響的孩子有樣學樣,變成偏執、暴力的性格。

單親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孩子,由於缺乏關愛和管教,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較強的敏感,當遇到欺負時,往往是“以牙還牙”,慢慢就形成攻擊型人格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人一開始就是有暴力傾向和不好的,而是一個慢慢轉變的過程。

當一個人被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心理承受力差和反叛心理導致青少年開始破罐子破摔和墮落。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的重要性。當一個孩子和社會上的不良少年結交,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也會從根本上改變一個青少年的行為模式和心理認知

社會上有關暴力的遊戲、影視作品都充斥在青少年的生活中,這些不良信息和畫面導致青少年心理扭曲,遇到問題會採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方法。

學校、社會和司法的過度保護和懲戒不嚴,讓校園暴力者有空子可鑽,不畏懼懲罰,在某種程度上也壯大了他們的膽子。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校園暴力的可怕就在於軀體上的傷害會隨著時間而癒合,可心理上的傷害卻會困擾一生。很多遭受校園暴力的受害者一輩子都困在受害現場。

很多青少年在遭遇到校園暴力的時候,迫於羞恥和施暴者的壓力不敢告訴家長,但是一定會有一些行為可以發現端倪。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出現了下面五個跡象,家長們要警惕了:

1、出現厭學、害怕上學、經常性的裝病請假逃避上學;

2、身上無緣無故出現傷口、傷痕;

3、衣物經常破損,物品經常丟失、經常要錢;

4、精神緊張、失眠、經常做噩夢;

5、行為反常、情緒低迷,出現自殘、自殺傾向;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當你不確定孩子是不是遇到了校園暴力,不要嚴厲的質問孩子,耐心的詢問孩子最近的感受並告訴他行為上的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確實遇到了校園暴力,相信很多家長會想要替孩子討回公道,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在第一時間,我們需要的是安撫孩子,確保他們的身心健康不會過度的受此影響。

處理校園暴力的方式有很多,以暴制暴絕對不是最合理的方式,甚至會是個惡性循環。

明確告訴孩子,父母是你最堅實的後盾,遇到校園暴力,勇敢的對校園暴力說不,要堅定的”反擊“,學會用合理的方式”反擊“施暴者,不做任人揉捏的軟柿子,校園暴力只有無數次和零次。

同時,事前的預防總比事後的教育更有作用,教會孩子“反校園暴力”的方法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至關重要。

希望遇到校園暴力,你不是漠不關心、把責任推給學校的家長、不會成為校園暴力分子的幫手、不會發出“為什麼那麼多人,只欺負你一個人?”的質問聲、也不是冷眼旁觀的“助推手”。

如果我們沒有勇氣去制止校園暴力,那我們最起碼要做到不去傷害別人。

文章作者簡介:諮詢師尤可,專注於青少年心理,用文字剖析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