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喊話,“全美學習中國”美國為什麼辦不到?

比爾蓋茨喊話,“全美學習中國”美國為什麼辦不到?


川普此前說,“沒有人比我更懂新冠病毒”。這話一出美國人唏噓不已。這次新冠肺炎已經導致美國大爆發,比爾蓋茨甚至發出警告,全美必須停擺6至10周來對抗疫情,應當向中國學習。

從艾滋病防控到致力於消滅埃博拉、瘧疾,比爾蓋茨都功績卓越。蓋茨對抗病毒的經驗豐富,有成熟的團隊,他對新冠肺炎的建議廣受美國甚至世界關注。

蓋茨的建議雖然正確,但美國有許多難題擺在面前,其中也夾雜了各方權貴利益在其中。所以美國很難採取蓋茨說的方法做。

一、蓋茨對傳染病毒認識有多超前?


比爾蓋茨2015年公開演講曾提到:“未來能殺死上千萬人的不是核戰爭,而是高度傳染的病毒”。

2017年,蓋茨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公開呼籲人們重視瘟疫:“最近幾十年沒有發生大瘟疫,不代表未來就不會發生。即使下一次流行病爆發不會達到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規模,同樣也是無法接受的。比如,埃博拉病毒進入城市中心,會發生劇烈的社會和經濟動盪”。

直到去年,蓋茨還在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發表演講時,對全世界發出警告:“人類正面臨著瘟疫病毒威脅,一旦失控,數千萬人將喪命,殺傷力大過核武器。流行性疾病甚至比戰爭更可怕”。


比爾蓋茨喊話,“全美學習中國”美國為什麼辦不到?


遺憾的是,沒有哪個國家提前為此做好準備。

現在看來,這種神預言完全是基於嚴謹工作的結論。實際上,提高疫情應對能力是世界長期面臨的挑戰。全球健康專家近年來多次提醒,傳播速度和嚴重程度都堪比1918年大流感的大流行病勢必會發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為了應對疫情,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這些年來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幫助世界做好應對此類疫情的準備。在此前,蓋茨團隊在包括艾滋病防控、消滅脊髓灰質炎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非洲等地消滅瘧疾。

這次疫情爆發以來,蓋茨團隊加快了針對新冠肺炎的治療和疫苗開發工作。蓋茨團隊的科學家們在幾天之內就掌握了病毒的基因組序列並且開發出具有前景的候選疫苗。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已經在準備將八種具有前景的候選疫苗投入臨床試驗。如果這些疫苗中的一個或多個在動物模型中被證明安全有效,它們最早在六月便可以進入大規模臨床試驗。利用已經通過安全性測試的化合物庫和新的篩選技術(包括機器學習),科學家們可以在幾周內篩選出可用於大規模臨床試驗的抗病毒藥物,從而加快藥物研發的進程。

比爾蓋茨還親自總結了新冠肺炎的威脅主要基於兩點原因:“除了已經存在健康問題的老年人以外,新冠肺炎還能造成健康成年人的死亡。目前的數據表明,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死率在1%左右,這一數據介於1957年大流感(病死率0.6%)和1918年大流感(病死率2%)之間,說明它的嚴重程度較高,在短短四分之一的時間內就已經造成了十倍於SARS的確診病例”。

疫情在世界大流行後,蓋茨第一時間反對特朗普稱中國病毒的說法:“我們不該這麼叫!中國的檢測和隔離做得很好,很有效。”

二、中國人的朋友


比爾·蓋茨曾表示,他有三個理想。第一個理想,是使每個人都有一臺電腦,都用上windows 系統;第二個理想,是消滅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讓每個人都有平等的醫療機會;第三個理想,是讓窮人都用上清潔經濟的電,讓窮人擺脫貧困。

蓋茨的理想不是說說而已,他在有限的生命裡從來沒有停止他的努力,他的理想基本上都得以實現,或正在進行。他也是對中國互聯網做出最大貢獻的外國人——微軟被譽為中國互聯網的黃埔軍校,培養了諸多人才。

阿里王堅院士,陸奇,沈向洋,李開復,張亞勤等都出自微軟,微軟為中國互聯網輸送了大量人才,幾乎現今中國所有知名的互聯網企業,都能發現曾經微軟人的身影在重要崗位。蓋茨創辦的微軟,對中國互聯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蓋茨在2017年還當選了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在能源和互聯網領域有重要貢獻。

這次疫情爆發後,蓋茨基金會第一時間提供了500萬美元緊急捐贈,用於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又承諾投入最高1億美元贈款,其中一部分用於直接幫助中國加速在藥物、疫苗及診斷方法研發等方面的工作。前不久,蓋茨和中國領導人相互致信稱讚。

在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後,蓋茨公開呼籲,“全美必須學習中國”。

三、蓋茨的警告,美國辦不到


比爾蓋茨喊話,“全美學習中國”美國為什麼辦不到?


幾天前,比爾蓋茨接受了CNN的採訪,特別值得注意他臉上的表情。採訪中有幾次談到大家都絕望的地方時,他卻保持微笑,用樂觀的笑容振奮疫情下迷茫的人心。

在採訪中,比爾蓋茨發出警告,“目前最好的情況是全體美國人完全隔離6到10周”。全美停擺,有許多難題擺在面前,其中也夾雜了各方權貴利益在其中。

權貴掌握了抗擊疫情的籌碼。但對美國人來說,不幸的是2020年恰逢美國大選,新冠病毒這隻“黑天鵝”突如其來地打亂了全世界的秩序。美國政府高層並不希望在這樣的背景下做出過多經濟上的犧牲,這無異於給大選增加不確定性或不利因素。

如果強行實施封禁,一方面是政府包括軍方做不到,組織化程度無法延伸到干預每個人的自由,法制層面就行不通;另一方面是一貫追求自由的美國民眾會大規模牴觸,政治對手也會利用此事抗議,大做文章,甚至會被指責為集權,這是美國人最忌憚之處。這麼做遭恨,只會給選票幫倒忙。

權貴利益另一面是現實難題無法解決。美國“債務幫助組織”發佈的2019年報告顯示,美國平均每個家庭負債14.41萬美元。沒有什麼存款習慣的美國人,如果停下來2個月不工作,光靠政府補貼難以維持生活,必然會造成不良信用記錄,接下來就是一系列不良連鎖反應。

這種局面束手無策,經濟下滑、股市崩盤,民眾死亡。緊隨其後的是較高的失業率,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上週的失業人員超過660萬人。這樣一來,社會穩定就成了棘手的問題,這也就導致美國人前期有屯槍的行為。

正如鍾南山院士擔心的那樣:“我現在擔心,疫情在一些國家擴散很快。過多的病人會給醫療系統帶來巨大的負擔,沒有床位、沒有醫療設施、沒有專業人士,這會造成惡性循環。如果一些國家控制不了疫情,會給全世界帶來災難,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

另一方面,中國遭遇了疫情危機後,已經開始慢慢走向復甦,危的一面已經見識過了,機的一面也會應聲而來。原重慶市長黃奇帆認為,“全球的錢湧向中國是大概率事件,或是百年不遇的機會”。


比爾蓋茨喊話,“全美學習中國”美國為什麼辦不到?


四、尾聲:危與機並存


從全球來看,能夠接納這部分資金並滿足回報需要的市場並不多,中國市場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資風險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動性湧向中國市場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大概率事件。

黃奇帆認為:中國在疫情控制上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讓世界產業鏈的中心向中國市場轉移。很多企業原本以為中國的產業鏈因為疫情會被其他國家拋棄、中國會與世界經濟被動脫鉤,但隨著全球範圍疫情的擴散,其他國家出現了大面積停工,中國反倒成為了世界上生產能力最穩定的地區、是現階段世界製造業的避風港,因此也必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有些跨國公司會將其本來擬在歐洲、亞洲等其它國家生產的訂單轉移給中國的這類工廠。所以產業鏈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徵,中國已經形成或即將形成的產業鏈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落戶中國的基礎。

黃奇帆認為:從金融市場來看,通過合理引入外資,能夠激發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潛力,尤其是中國股市會獲得更多的國際資本關注,為中國上市公司發展帶來國際資金支持,從而更有利於上市公司加快建設產業鏈集群。

危與機並存。疫情結束後,世界秩序發生新的變化,中國的表現更受世界所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