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平凡的世界》:平凡如你我,請攥好改寫人生命運的密鑰

山的那邊,可能並非海,而依舊是重巒疊嶂。

再讀《平凡的世界》:平凡如你我,請攥好改寫人生命運的密鑰

早在100多年前,歌德曾在《浮士德》中有寫,魔鬼靡菲斯特與浮士德下了個賭注:如果浮士德的生命有知足、停滯的一天,他死後將墜入地獄;如果他永不知足,魔鬼將一直服從於他。魔鬼靡菲斯特意圖引誘浮士德走向墮落,但浮士德在經過重重鬥爭與內心拷問之後,最終避免了墜入地獄的厄運。就如歌德(德國詩人、哲學家、思想家、作家)所說:“希望無窮,信仰堅實”。這是一場肉體體與靈魂的對話,是一次人生的救贖。

浮士德精神,在於不停追尋、探索。理想沒有既定的終點,魔鬼“靡菲斯特”或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主觀消極因素。

理想,沒有既定的彼岸和終點,人生就像一環扣著一環的鑰匙鏈,我們只是每到達一個目的地解開一把鎖,繼而接著奔赴下一站。這種循環,才是生命的本真,才是生活的真相。

再讀《平凡的世界》:平凡如你我,請攥好改寫人生命運的密鑰

《平凡的世界》——這部史詩級的文學鉅著,路遙先生再現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西北大地黃土高原上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從人類歷史長河的維度上看,它就像茫茫宇宙中的一片孤帆,將一個時代的意志和麵貌如同圖釘一樣釘在了社會前進的座標軸上。而作品中的人物則是時代下流淌著的鮮活血液。或許因為同樣生活在黃土高原,除了自己的一份感同身受,還有深深的敬畏。

一部作品,在再現和還原一個時代之外,它的意義應當還在於透過歷史足跡指引和修正現代人的世界觀,給予每一個社會個體精神指導,從中獲得力量。

平凡世界裡,奮鬥沒有終點。

再讀《平凡的世界》:平凡如你我,請攥好改寫人生命運的密鑰

人生,就是一場永無休止的修行。只要活著,就要與自我對話,與現實鬥爭。當代社會,特別是青年人的價值觀尤其重要,小到個人命運,大至國家未來。下面且以孫少平、孫少安、王滿銀這三個青年形象為主,探討他們的人生道路以及對於我們的現實意義。

這三個孫家男人,他們的人生是有區別的,屬於三種維度、三個世界、三種人生狀態的深刻展開。他們身上無一例外的共同點是都以接受和承認而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圓滿,無論是現實面前不得不低頭的孫少安,還是擁抱缺憾的孫少平,抑或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王滿銀···這種接受,並非是對生活、對人生的妥協,而是換了一種姿態“以退為進”。

再讀《平凡的世界》:平凡如你我,請攥好改寫人生命運的密鑰

接受是最大的反擊。擁抱缺憾,才能在殘缺中鑄就生命的完美。

孫少平,教育背景加持,他的格局、思路、遠見都是其他人所不能與之媲美的。從一個教書匠到小隊會計,再發展到後來的煤礦工人。他的人生一路推進,一路換著跑道。既務實,卻也心存世界。一路走來,他日復一日堅持的是學習,是好奇,是對未來的憧憬,是對外面世界的渴望。所以,他才會在黑黢黢的煤窯下給自己的工友們講化學元素週期表,才會挑燈夜讀經典名著《紅與黑》,在草垛上讀書到天明。這種堅持和信念的力量是偉大的,他會直接作用於一個人。正是樂此不疲地學習和與書中聖賢的隔空對話,才打開了他人生的另一扇大門,讓他有了常人所沒有的深刻思想。他是一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先驅,他的人生除了與現實拮据生活的鬥爭,還有與自己的對話。這種內心的煎熬是關於靈魂和人生意義的拷問。就像靡菲斯特之於浮士德一樣,在他的內心裡,總有一種聲音在勸他放棄。自然,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但人生與生活不就是與自我的一場對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