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處理,農民的二次收入

農業部召開農業綠色發展發佈會。會上,農業部辦公室主任葉貞琴表示,去年擬安排中央財政資金6億元,在東北地區60個玉米主產縣開展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秸稈處理,農民的二次收入

秸稈處理,農民的二次收入

圖片來源山東廠家


一方面是國家大力扶持秸稈回收,一方面是秸稈回收困難,地方農民不理解,不支持,到底秸稈是科學回收還是就地焚燒。

國家去年決定拿出6億元,設立專門的秸稈處理補貼,說明嚴管秸稈露天焚燒的態度沒有變,只是調整了政策落實的方式方法。

1、國家補貼力度空前,構建秸稈利用產業的態度明確。秸稈粉碎、深翻覆蓋、秸稈打包、秸稈綜合利用等產業,迎來重大利好。

2、國家對露天焚燒秸稈的管理力度將會越來越大。


秸稈處理,農民的二次收入


秸稈處理,農民的二次收入


處理焚燒秸稈力度這麼大,為什麼還是那麼多的農民去冒著風險去焚燒呢。如何禁止?有人安了心燒秸稈,地域遼闊,打游擊點了火就跑,怎麼抓?禁止一說,僅僅停留在書面上。僅僅罰款也解決不了問題,如果不燒,那麼多秸稈,堆哪?

對農民來說,最簡單,也是最粗暴,就是‘燒秸稈。

為什麼要燒?因為沒用。從人來說,農村都留下老弱病殘,大多年輕人外出,勞動力不足。

從用途來說,傳統用途消耗不完。無論是沼氣,養殖,施肥,編織,做飯生火。

而且農村也有天然氣等代替了能源用途,化肥代替了施肥用途。真成廢物了,連雞肋都算不上。

從利益來講,裝滿一車不到十元錢。可能還不夠油錢。

所以發生了在短時間內高密度的焚燒,成了天災人禍。人因為空氣質量太差無法入眠,甚至疾病,交通工具能見度差導致飛機無法起飛,甚至交通事故。霧霾問題雪上加霜,各地怨氣沸騰。

回過頭來再看秸稈回收的前景和利潤有多大呢。

農業秸稈資源化有哪些具體的方法?

一些秸稈利用途徑:

1、造紙:農村有定點收集加工的點,以散戶收集運輸的方式層層集中,最後運輸至造紙廠,做好了中間的利潤比想的要高,但髒亂累;

2、焚燒發電:同樣收集回收,通過集中後運輸至政府補貼的發電廠發電,基本虧損發電,部分秸稈中有泥土,焚燒對爐子損傷大;

3、飼料:專業的詞語叫黃貯,是相對於青貯而言的一種秸稈飼料發酵辦法。利用幹秸稈做原料,通過添加適量水和生物菌劑,壓捆以後再袋裝儲存的一種技術。添加一些添加劑如:少量玉米麵,乳酸菌劑等改善黃貯秸稈的適口性(對動物而言,對人講的話就是變得可口);這個比較牛:秸稈膨化,利用高壓裝置,類似於爆米花,裡面再加點礦物質,就像爆米花加奶油,改善裡面的纖維不易被消化的性質(可聯想生玉米和爆米花的吃法,∩_∩);

4、產沼氣:農村沼氣池的利用方式就不談了;下面這個可自行谷大哥一下,南工大周楚新近期開展的工作,利用高效產甲烷菌,對秸稈粉碎髮酵,產生沼氣,工程示範階段,有利用沼氣的概念汽車了,視頻見到過汽車在跑,但續航、成本及推廣等原因你懂的;

5、肥料:田間粉碎填埋待漚爛後作為有機肥料;如木屑類似,可以用作平菇、香菇等種植肥料;

6、焚燒:目前流行的說法生物質燃料,以秸稈等壓塊成型,見過成品,比較硬像膠合板一樣,送入焚燒爐焚燒,之前認為該材料汙染小,一些環評項目專家特意指出採用生物質燃料或天熱氣。根據實際應用看,一方面熱值低,另外一方面汙染也沒有想象的低,且與天然氣相比,成本也不菲,

7、保暖材料裝飾品等小眾用途:保暖材料 就是大棚蔬菜上面的草苫,冬天晚上罩在大棚上面,隔熱保溫。

當前我國秸稈主要有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和原料化等5種利用方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吳平曾撰文指出,將秸稈用作肥料、飼料和基料的農業化利用方式,其技術含量低,吸納量少,附加值小。而將秸稈用於清潔化、規模化的發電、沼氣、造紙等的工業化利用方式,則技術含量高,輻射範圍寬,需求量多,附加值大,能大幅度提高秸稈利用的效率,是破解秸稈焚燒難題的出路。

秸稈回收市場容量有多大:

我國每年秸稈資源量約7億噸,其中農村居民生活用能佔21%,還田肥料佔36%,飼料佔20%,造紙等工業原料佔3%,廢棄焚燒佔20%,主要農作物秸稈可能源化利用資源量為2.65億噸(包括農村生活用能)。

有哪些回收利用方式:

當前我國秸稈主要有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和原料化等5種利用方式。

其中,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和基料化運用,主要包括直接還田、牲畜糞便堆肥還田、充當食用菌生產輔料等,這種做法好處是就地處理節省收集、運輸成本,但直接還田阻礙作物生長、易引發病蟲害,作為飼料餵養牲畜易引起牲畜營養不均衡及消化不良導致牲畜存活率下降,飼料化和基料化兩種方式,還受到秸稈產生地畜牧業、食用菌養殖規模的制約,回收再利用的成本高、效益差。

秸稈能源(燃料)化利用包括將秸稈用於生活燃料,發電、沼氣、氣化、固化成型和炭化等。2噸秸稈相當於1噸標準煤,且平均含硫量3.8%o,僅為煤的1/3。秸稈低溫燃燒產生的氮氧化物較少,對大氣汙染較小。燃燒發電後所剩的秸稈灰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用作高效農業肥料。

生產沼氣是秸稈清潔高效能源化利用的另一條途徑。秸稈沼氣發酵的能量利用效率是直接燃燒的1.2-1.9倍,同時產生的沼渣沼液,富含營養元素,可用於農業生產。

秸稈原料化利用是用秸稈替代木材或糧食,作為工業原料,可用以造紙、制板、生產活性炭、木糖醇、製作工藝品等。每生產1噸秸稈紙漿,可節省4m3木材,保護約合0.7畝天然林或2畝人工林;每生產1m3的秸稈板材大約需要1.5噸農作物秸稈,可節省1.5m3的木材。

我們按照一個鎮一年的水稻種植面積是26000畝,秸稈產量是1300噸,按照收儲一半是500多噸。一噸交給總站的價格是400元左右,再加上國家一噸補貼50塊(一年)利潤大概是10萬左右。

這個秸稈回收還是適合大田地,機械化回收,有充足的地方存放秸稈, 個人感覺還是適合東北,內蒙和西北地區的個體或者集體養殖戶,產地資源豐富,便與儲存,可以自己消費。 南部地區就不合適這種回收機制,小田地,只能是粉碎還田,利潤很低,還田還影響下一季的作物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