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到移動“摳門”?中國移動利潤下滑100億,背後原因使人沉默

2018年中國移動的年營收是7368億元,總利潤是1178億元,而2019年的年營收是7459億元,淨利潤是1066億元,營收雖然上升但淨利潤卻大幅下降,這其中,除了常規的設備損耗、人力、物力成本外,還有幾個主要的因素在裡面。

最關鍵的因素是5G的建設,5G的建設不止是為了增加用戶。2019年,移動的5G用戶剛剛突破千萬,按照128的套餐算,一年的5G營收也就十幾個億,可能連維護5G基站的費用都不夠。也就是說5G ARPU值(5G用戶每月花費)比較低,據透漏,2019年移動5G的投入在240億元,2020年的資金開支將相比去年上升8.4%達到1798億,其中5G佔據1000億。移動的董事長楊傑就曾說,目前5G的價位是無法收回5G成本的。而每年移動還是投入大量的資金髮展5G,這是為何?

很多人都認為5G的建設就是移動為了拉用戶的前期準備,事實上不止如此。這裡面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培養客戶的消費習慣,不只是單純的5G網絡,後續5G將會發展成一個產品鏈,從而提高ARPU,當用戶有幾億的時候就能夠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5G的發展重點其實不只是個人用戶,企業用戶的位置會越來越重要。

5G的發展,促進各行各業的跳躍式發展,如無人駕駛、柔性製造、雲計算、大數據分析、智能AI等工業4.0的發展,而這些相關的產業關係著科技和通訊行業的快速發展,是全球科技企業未來制勝之點。所以移動5G的發展,更多是戰略層面的付出,而不單純地看利潤。

除了5G外,還有網絡的建設。跟快遞網絡類似的是,移動需要在全國各地都建設自己的網絡基站,爭取做到無死角。在2020年2月,據統計全國有1億的學生在上網課,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偏遠的地方,如某偏遠地區出現了一位大學生斯朗巴珍在雪山頂上找網上課的現象,而移動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和物資,驅車80公里,連走帶推,到達這個山頂,為斯朗巴珍的家鄉新建立一個基站。

要知道,一個4G基站的成本在20~30萬,在偏遠地區,可能移動用戶的收入連基站的電費都支撐不了。有人認為移動“太摳門”,但是移動硬是把這個網絡信號覆蓋率達到全國人口的99%,這裡面還有多少偏遠或者極端環境,移動背後的付出和犧牲一定不小,這也早已不是商業邏輯能夠概括。

最後,很多人拿攜號轉網說事,雖然移動的攜號轉網轉出人數最多,但是移動的用戶數目前是9.5億,攜號轉網淨攜出人數佔據總用戶的1%不到,事實上,影響移動的不單是攜號轉網的人數,更多的是因為攜號轉網所投入發展的技術、通訊轉換和人力成本等的上升,而這一塊的支出是三大運營商都要分擔的費用。此外,據工信部統計,攜號轉網實施以來,接到的通訊投訴率較同期大幅增長,這也說明了,很多用戶存在這山望那山高的心理。其實仔細看看,移動也是負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