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家。12歲男孩對於人性的控訴!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

"為什麼要起訴父母?"

"因為他們生了我。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家。12歲男孩對於人性的控訴!

《何以為家》是一部改編於真實故事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一群生活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當中講述了一個12歲的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最後因為持刀傷人而被捕入獄服刑5年。在接受法庭的審判時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也述說了一段黎巴嫩底層民眾如螻蟻般生存的故事!​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家。12歲男孩對於人性的控訴!

一、生存 責任 擔當 善良 勇敢 感恩:人性深埋於底的光輝!

1. 贊恩和父母一樣生活在社會底層,小小年紀就必須為了生存親手磨滅本屬於孩子的童真。贊恩在藥店裡買藥,他的表情和撒謊的行為,都在證明著贊恩已經摸透了所謂的社會生存法則,並且他不得不和父母及兄弟姐妹一起,通過一些違法的手段牟利。贊恩不但要參與到父母的製毒工作,自己還需要工作養家搬著比自己還高大的煤氣罐,更別說上學學習知識了,因為想保護的妹妹被父母早早的“出嫁”而不幸去世,導致了他最後最悲慘的選擇持刀傷害了自己名義上的妹夫。12歲的贊恩所遭受這一切,是普通大眾所不曾遭遇的,他所肩負著的重責,他所遭受著的苦難,但是贊恩卻一路堅持。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家。12歲男孩對於人性的控訴!

2. 在劇中泰格斯特見他無家可歸,便收留了他。泰格斯特的身份證明是假的,兒子約納斯更是黑戶,泰格斯特被捕後約納斯哭鬧不止,收留了他,他也用自己的行動回報感恩著她。尤其泰格斯特是不在的時候,12歲的贊恩成為了一個小大人,從方方面面照顧著1歲的約納斯,就像照看自己的弟弟妹妹那樣。贊恩便搶別人家小孩的奶喂約納斯。不僅如此,他還搶了別人家的兒童平板車,用它拉著約納斯乞討。實在沒東西吃了,他就到救助站領取奶粉和尿片,度過暫時的難關。贊恩當時完全可以選擇拋棄,畢竟自己也還是個孩子,還和他沒有任何血緣親屬關係,但是內心的善良感恩之心還是將這一切收了起來。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家。12歲男孩對於人性的控訴!

二、生而不養、生而養之、未生而養:人性的抉擇!

1. 當法官向贊恩的父母問起贊恩的年齡的時候,作為父母的她們竟然不知道,最後還得靠一份醫學證明才能確定贊恩的準確出生日期。當贊恩鼓足勇氣向父母提起要上學,父親在意的是沒人幹活會影響生計,母親則在意上學可以給家裡帶來的諸多好處。11歲的妹妹薩哈因為幾隻雞被自己的父母出嫁給了房東阿薩德,最後妹妹懷孕導致了死亡。贊恩的父母行使著作為父母的權利,對孩子非打即罵,把他們當成掙錢的工具,卻完全選擇性摒棄了身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人倫的喪失。

2. 泰格斯特帶著兒子一起上班,把兒子藏在廁所裡,害怕被別人看到。因為像他們這樣的難民一旦被發現生了孩子就要被驅逐,過著螻蟻一般藏著捏著的日子,兒子約納斯生日,泰格斯特便從飯店偷偷拿了蛋糕回去給他慶生;假身份證即將過期,重新辦理的價格高昂,泰格斯特到處籌錢無果,走投無路的她選擇去剪了自己的頭髮賣錢。也很果斷和堅決不願把自己兒子交給人販子阿斯普羅換取那張價格高昂的身份證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

與贊恩的父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生活在社會底層,面對同樣的社會環境和現實考驗,泰格斯特堅守住了為人父母的人性底線。都展現了為人父母該有的責任和態度,這種態度更是她對於無奈現實的抗爭。

3. 流浪的贊恩被泰格斯特收留之後,贊恩便與泰格斯特母子相依為命住在一起,他承擔起來照顧約納斯生活起居的責任,把約納斯當成了自己的弟弟。他給約納斯餵奶,帶他看動畫片,哄他睡覺,這是整部影片裡少有的溫馨畫面,也是贊恩從未體驗過的家庭溫暖,贊恩與泰格斯特母子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生活很艱難也很溫馨。泰格斯特被捕後贊恩為了照顧約納斯去偷搶去乞討。他與約納斯的關係就像兄弟和親人。不管是泰格斯特對於贊恩的收養,還是贊恩在泰格斯特被捕後對她兒子約納斯的悉心照料,這都是"未生而養"的人間大愛,也是人性至善的一種傳遞和輪迴。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家。12歲男孩對於人性的控訴!

三、人性的吶喊:對人性和現實社會的拷問和控訴!

1. 在監獄中贊恩對著電話裡的電視臺說道:我要起訴我的父母,我想讓大人都聽一​聽我的話,我希望養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了,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侮辱或毆打,被鏈子鎖、水管澆、被皮帶打嗎,我聽過的最溫柔的一句話是“給我滾臭小子”和“走開混蛋”。生活簡直是一坨狗屎,比我的鞋子還要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我像一堆腐爛的肉。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我們能做好人,被所有人愛,但真主不希望我們這樣,他要我們像地毯一樣被踩在腳下。面對妹妹的死亡,父母的愚昧,自己因復仇而身陷監獄。贊恩對父母的起訴更像是對社會體制,對人類世界,對真主的質問。作為一個孩子,他無力選擇和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找不到能夠發聲的渠道,這是他唯一發起對於人性的控訴和對於命運的抗爭

2. 在法庭上贊恩和父母說:你現在肚子裡面的孩子會和我一樣。法官問贊恩“你想讓你的父母怎麼樣?”贊恩回答的說:我想讓他們別再生孩子了,法官說:我想他們不會再生了。贊恩問道:”那她肚子裡那個呢?不還是得生?”這裡表現出了贊恩不想自己還未出生的弟弟或者妹妹遭受著同樣的對待和命運,也是對於自己所遭遇的命運和對待心中的吶喊。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家。12歲男孩對於人性的控訴!

願每一個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這部電影中展現了世間的人生百態,有著美好也有著醜陋,有著善良也有著罪惡。在12歲的贊恩身上,有著孩子的純真和善良,有著大人的擔當和勇氣,還有著不惜一切代價的生存能力,他懂得擔當,他懂得感恩,他懂得勇敢,他懂得努力向上生長!最後,贊恩得到一張印著自己名字的身份證明,開心地笑了。也是電影中唯一的一個笑容,這部影片經過兩個小時的壓抑和無奈,似乎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稍感欣慰。電影結尾說

願每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應當說每一個小孩,每一個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只要善待整個世界,善待我們內心的每一個念頭,因為這就是世界開始的地方。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家。12歲男孩對於人性的控訴!

但願孩子們都能夠遠離疾病、災難、苦難,但願每一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但願每一個父母都能夠有所醒悟,善待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