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持续几天,尚雯婕和许飞,厉娜,唐笑,杨天真哦不韩真真,几位2006超女因为在《王牌对王牌》节目中重聚,随之而来引发了一系列互撕与热搜,我感觉这是作为“斗兽场”的娱乐圈,再度上演的残酷而尴尬剧情。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唐笑在直播中说,不确定完全不知情的尚雯婕,看到她们是惊喜还是惊讶,“会不会觉得一帮穷亲戚找上门”,这就是现实荒凉的底色——2006年,本就不是为“朋友”来的女孩们,经历几个月明争暗斗,之后继续挣扎在社会优胜劣汰里,她们各自的感慨肯定很多,要一起感动很难。

2006年超级女声的一个幸运之处,是每个分赛区都推出了十强选手的单曲合辑,由此诞生了一些也许红也许不红,在青涩中自有动人之处的作品,多年来,我竟然都还记得尚雯婕《crazy love》,许飞《那年夏天》,厉娜《NaNa》,张楚格《习惯》,李璇《福尔摩斯》,张亚飞《爱得太多》,韩真真《西班牙野玫瑰》……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4年过了,当时被认为徒有其表或者天赋异禀的女孩们,在如今这个依然光怪陆离有过之无不及的娱乐圈,是会湮没还是逆袭?不顾一切去拼抢的过程里,我们失去得到的又到底是什么?


至少,我认为,尚雯婕是完全有底气可以“做自己”了。


蹲在地下为了当年的那份“共情”而流下眼泪是真的,但老娘就是不愿意参加“塑料姐妹花”的聚会,就是不想回复私信,那也是真的。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因为,从2006到2020,我们看到了尚雯婕到底在忙什么。

“是时候重新认识尚雯婕了”,默默打出这句话,才发现这句话已经说了好久,大约是在2011年写给专辑《in》的乐评《一次必须惊艳的回归式爆发》中,我就以“从音乐到身份,她彻底摆脱了超女乃至流行歌手的局限,用一种艺术创作的意识大胆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先锋之路”,作为结尾。

但在更久远之前,我对她那张《全球风靡》专辑的评价是——“以前那种文艺、小资、白领的气质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lady gaga式各种魂不附体的造型+音乐全方位模仿。虽然华谊花费了重金打造,但我们只是感到惊恐,而不是惊艳。”

看看,虽然称不上是“黑转粉”,但我对尚雯婕的认识还是经历了一个改变。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很坦然地接受这个改变,因为尚雯婕和她的团队确实做得好。

我曾经很喜欢那个文艺白领调调的她,但更欣赏现在这个有哥特范儿和绝佳爆发力的她。至于这些年有过的诸多争议与质疑,对比如今,我只能说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的心态很奇怪——


看到别人出挑时往往先有嫉妒与怀疑,但若是人家越发扶摇直上,只留给自己望尘莫及的背影,便只有闭嘴称羡的份儿了,正如现在的尚雯婕,早已经走在一条无需顾盼他人目光的大道上。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其实,在凭借《我是歌手》、《声入人心》等热门节目让全国人民大规模意识到这份魅力之前,她的努力已经持续了好些年,从决心尝试“电子唱作人”道路的那一天起,经历各种谩骂攻击的水深火热,到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的冷淡质疑,最后居然还是在那个曾经给予她梦想开始的、最接地气的湖南卫视舞台上,全方位展现了自己的蜕变,尚雯婕的磨砺与收获,来自于她和她团队的那份坚持。

所以,再回顾一下我2011年写给尚雯婕的文字,关于在我心里认为对尚雯婕来说具备“开天辟地”意义,让她终于可以彻底和过往的超女、白领、文艺种种标签挥手告别,走出真正属于自己道路的这张专辑《in》,我想说——生活是无数漩涡交织而成的汹涌暗流,只有用灵魂去热爱和创造的作品,能让你浮出水面。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尚雯婕《In》:一次必须惊艳的回归式爆发


《In》的出现,宣告那个近年来总是跟雷人造型扯上关系的尚雯婕终于正式回归音乐,而且是一种大彻大悟之后的化繁为简——

正如新专辑封面造型,以往总是张牙舞爪的“尚嘎嘎”,这次竟然从面容到名字连一个完整呈现都没有,只留下那双穿着黑色高跟鞋的长腿,在大片白色里孤傲地摆出一个姿势,挑逗你对她“内在美”的猜测和好奇。毫无疑问,尚雯婕在造型话题上借鉴了Lady gaga,也唱过《连卡佛小姐》、《SOS》等几首故弄玄虚的口水电子舞曲,但其音乐取向并没有落入真正东施效颦的误区。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经历前三张唱片快速打造的文艺青年路线,到《时代女性》初露野心的转型摸索,以及《全球风靡》、《Nightmare》的大胆尝试,尚雯婕在跌跌撞撞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清晰定位,并在《In》中呈现出爆发式的惊艳蜕变,水准之高令人想到迄今两张最具代表性的超女转型专辑,即谭维维的《谭某某》和周笔畅的《i,鱼,光,镜》,但跟后两者需更多借助于制作人谋篇布局不同,尚雯婕在这张由自己担任制作人的专辑里体现出更加全面而强大的掌控力,《In》就像一部精致声音电影,将尚雯婕作为歌手的气质透过演唱、词曲、编曲、形象各个方面进行了一次情节完整的呈现。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张《In》集结了各种尚雯婕能够掌控的精华元素,比如跨越英、法、粤、国多语言的演唱,中西合璧的编曲,以及最时髦的电子化包装,不过真正支撑其“内核”的,还是尚雯婕及其团队对个人风格的精准定位。


尚雯婕在这张专辑里表现出自己构筑的强大精神世界,并且和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连通起来,摆脱华语乐坛的主流桎梏,不能用非主流或者小众这些苍白刻意的词语来形容——

《In》带着一种苍白病态的哥特死亡气息,充满黑暗冰冷躁动的工业化氛围,跟浮华的娱乐圈生态格格不入,专辑定位宣称“实验电子”,不盲目追逐时髦泡泡糖舞曲,而是把Trip-Hop气质渗透进细枝末节,大部分作品都由尚雯婕自己包揽,带着她结合个人经历后对于人们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思考,从创作角度而言并非完美,却有丰富的意境可以延伸开来。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专辑作品只有9首,却不会让人有残缺之感,而是刚好错落有致地分成几个部分。

开篇三首歌是迷幻意识流,人声嘈杂的《暗流》堪称完美Intro,异常冷漠的钢琴节奏包裹电子碎拍,尚雯婕喃喃自语的口白带着咄咄逼人气场,“It’s like you’ve dared to say you know me,It’s like you are all dead to me”,她不乞求理解,她要你必须真正了解;


歌剧唱法的《荒谬的爱》用二胡和电子的混搭进一步营造神秘气氛,《灵魂的去向》采用大量欧洲复古电子Vintage音色烘托尚雯婕经过合成器处理的嗓音,出彩的编曲令她在情感和唱功上的表现得到有力发挥。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随后《沉迷》、《倾慕者的幻想》用摇滚和舞曲贴近听众的耳朵,更为上口的旋律增加了专辑的流行气息,却没有媚俗之感。

由上一张《Nightmare》改编的两首粤语歌《阿修罗》和《紧箍咒》作为另一部分出现,原版英文演绎本来完美,编曲又几乎毫无改动,所幸林若宁颇具水准的歌词撇清注水嫌疑,以东西方神话借喻人性与情感的思路巧妙,不仅令音乐性有全新诠释,更让专辑流行性得到扩大。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就是随后的《我就这样》稍显突兀。前面的作品已经编织出严密完整的氛围,乡村民谣风格的《我就这样》无疑破坏了听觉和意识上的连贯性。

多年学习法语的经历让尚雯婕的国语发音方式与众不同,却不一定见得讨好,况且这种自我表达类题材实在不新鲜,光是超女里就有谭维维《谭某某》、刘力扬《我就是这样》等各种类似作品,甚至尚本人之前唱过的《连卡佛小姐》都更适合这张专辑的氛围。

收录这首作品也许是希望能对前面一系列“重口味”进行缓解,给听众喘息空间,可惜让人陡然间对《In》苦心营造的电子化氛围走了神儿。


相比之下,收尾的《夜之缪斯》很完美,源自印度的东南亚古老旋律,优雅法语歌词,大量中国传统乐器融入西方电子编曲,这首混搭太多元素的世界风作品没有矫揉造作的生硬,反而让人对尚雯婕的蜕变再次油然而生惊艳感,极富原生态的人声演绎和编曲结合得天衣无缝,明亮纯净的色彩足够让之前沉重的黑暗气息得到缓解,用殊途同归的形式统一整张唱片的气质。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人的认知很奇怪,有时候固定印象一旦形成,日后往往就很难打破。

这几年大多数人看待尚雯婕的方式显然处在一个不够客观的状态,我曾经在微博上说过,尚雯婕的造型确有惊艳之处,但关键是人们都对她知根知底,看着选秀时的中性土妞儿陡然变身咄咄逼人高举时尚大旗甚至亲自设计产品的犀利女,着实无法信服,更让“潮人”们无法容忍由她来引领潮流。

但不管怎样,“这份坚持值得肯定,相信她必有真正使人心悦诚服的突破,从形象到音乐。”如今看来,原来我们不需要等待太久,惊艳震撼的《In》已经足够让人们清醒认识到尚雯婕的进化有多成功——


从音乐到身份,她彻底摆脱了超女乃至流行歌手的局限,用一种艺术创作的意识大胆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先锋之路。


尚雯婕不跟“过气超女”一起玩儿的底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