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嘗 堂 食(文



點擊上方,聆聽音樂!


初 嘗 堂 食(文/王裕強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初 嘗 堂 食

王裕強(江蘇)

如果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肯定會猶豫一下才回答我的。這個問題就是:你現在敢不敢到飯店裡面去“堂食”?!你看,猶豫了吧……

今年一月下旬前,一家人或者是幾個朋友一起到飯店裡面聚一聚吃個飯,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可是自從發生了新冠疫情後,到飯店裡面去吃飯,真成了一個問題,變成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了。以前每逢春節,我家兄妹四人在年頭上都會分別請客吃飯的。今年雖然各家早就訂了席位,可在大年初一前全部都退訂了,主要就是怕疫情感染。進入3月份後,許多工廠復工了,商店開業了,飯店開門了。但是一開始去飯店裡吃的人極少,大多數人都是買了菜餚或者點心馬上就走,不敢耽擱片刻。敢於在店裡“堂食”的真是廖廖無幾,可算“勇士”了。我曾多次去常州銀絲麵館幾家連鎖店買菜餚和點心,一次也未敢坐下來“堂食”。可是到了3月下旬,見到國內疫情似乎更加緩和了,人們開始蠢蠢欲動起來,上街的、去餐館的、旅遊的似乎多了起來。我也有點躍躍欲試了。

初 嘗 堂 食(文/王裕強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3月28日上午,我家兄妹四個去鳳凰山朝陽墓區掃墓,祭祀完畢返回後如果按照往年習慣,這天中午大家庭全體家人要聚在一起吃飯的。前幾天我就想到:春節未有聚會,這一天人員比較集中,能否趁這個機會家人們一起聚聚。費用由我家買單,老伴、兒子都贊同的。當然,考慮到大家對疫情的恐懼心理,我準備先去以前多次去過的“香港老飯店”看看情況再決定。

3月24日下午,我陪同老伴去歐尚超市購物並送她回到丈人家。等我再去飯店時,客人們都已經吃完走了,服務人員也都休息了。我詢問吧檯上留守的大堂經理:中午來吃飯的人多不多?她回答說:有很多人來吃的。雖然她是這樣說,畢竟還是眼見為實心裡踏實,所以我決定還是明天早點來看看,到底會有多少人來吃飯?!

25日中午12點多,我再次來到這家飯店,先是去大廳裡觀察。一瞧,嗬,只見靠馬路窗邊有四、五張桌子旁有人在吃飯,人不算多。可大家知道,就是疫情前非週末或假日,一般飯店大廳裡也不會都滿座的。包廂裡呢?剛好有一位女服務員走過來,我就請她帶我去包廂裡看看。可是一排包廂都關著門,不清楚裡面有人還是沒有人。走到一間叫“荊川廳”的包廂前,我停住了腳步,示意服務員帶我進去看看。服務員小心翼翼地拉開了門,從門縫中可看見包廂裡有不少人在吃飯,房間頂上水晶燈的光線十分光亮眩目。我特意叫服務員帶我來看這間包廂,是因為我家曾經來過這間包廂幾次,去年的5月、12月,我的孫女和兒子的生日宴會都是在這裡舉辦的,所以比較熟悉。當時看中這間包廂,是因為我們大家庭人多,這間包廂是店裡面最大的;還有,這間包廂的大門對著過道和大廳,空氣相對流通。

初 嘗 堂 食(文/王裕強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堂食還有一個必須關注重視的問題,飯店休業了近兩個月,現在供應的菜餚是否會是過年前儲存的“食材”加工而成的呢?這點倒不用擔心。我前幾天在九洲新世界商場地下超市前,遇見該飯店擺攤的服務員時就問過這個問題,她說儲存的“食材”早就捐獻給了什麼單位了。可她就是一直講不清楚那個單位的名稱。這位服務員不是本地人,又戴著口罩,連說了幾遍,我才終於聽清楚是捐給了養老院。看來,這家飯店倒還蠻富有慈善心的。疫情期間,購買食品不便,把食材捐贈給養老院既是好事一樁,而且又不浪費,真是一舉多得。

初 嘗 堂 食(文/王裕強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後來,我又問了一些有關衛生措施方面的情況,服務員回答說天天消毒的,吃飯時會有公筷什麼的。見有不少人來吃飯,我稍微放心了點,隨即便在服務檯預定了28日中午的包廂。臨走前大堂經理再三關照我:隔夜一定要預先來訂菜。原因是來吃飯的人畢竟少,店裡不可能像以前那樣儲存過多食材。吃新鮮的菜餚當然是好事。27日中午,我便又趕去飯店訂菜。因為這次吃飯人少,我又不大會點菜,就按葫蘆畫瓢,照著上次來聚餐時的菜單減少調整了幾個菜。這次吃飯人少,是因為我事前在大家庭微信群裡通知時就講明:自願參加,安全自負。我阿姐表示她全家都不參加,我們一點也未責怪她。畢竟疫情當前,安全第一。我兒子因為單位裡有事,當天開車送我們返回市內後又去單位加班了,也未能參加中午的聚餐。小孩子就是天真無瑕。我的孫女花花吃了不少菜,還擺了幾個姿勢,纏著我為她拍了好幾張美照。


初 嘗 堂 食(文/王裕強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目前仍在防止疫情“輸入”階段,還是提倡儘量少出門、少聚集。媒體上報道,許多地方的領導幹部都在帶頭堂食。因噎廢食不可取,膽大無度更不可以。我想:如果做好了預防措施,僅是家人們難得聚餐一次,還是應該可行的吧。


作者風采:

初 嘗 堂 食(文/王裕強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王裕強,知青作家。網名老三,1952年8月出生於江蘇常州。江蘇廣播電視大學首屆中文專業畢業。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公共關係學函授班結業。長期在民主黨派市級機關從事宣傳信息工作。著有人物通訊集《平平常常一顆心》、紀實散文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我的知青夢》、報告文學《愛在一九八三》、小說《夜幕》等作品。在各級報刊雜誌發表文章近1200篇次,多篇文章獲獎。現任復旦大學常州校友會副會長、《龍城校友》期刊和《三益書屋》期刊主編。


初 嘗 堂 食(文/王裕強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李淑華,筆名書中浪子,女,1966年出生,中學英語高級教師,鎮江市作家協會、丹陽市作家協會、丹陽市詩詞楹聯協會會員,鎮江市委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丹陽市委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會員,丹陽市乒乓球協會、練湖新城乒乓球俱樂部會員,丹陽慈善總會義工、丹陽護生小居、丹陽鳳凰慈善、丹陽如意慈善會員,曾在《青年詩林》《鎮江師專》《丹陽日報》《鎮江日報》《京江晚報》《英語週報》《中學生英語》《英語之友》《揚子晚報》《作家天地》《當代作家》等報刊雜誌,在《同步悅讀》《作家平臺》《一線作家》《人民雜誌》《新長江文學》《藝術薈萃》《女人花文學》等微刊及大小網站論壇發表或獲獎的論文、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1500篇。《中外文藝》《當代文摘》《最美作家》特邀專欄作家,《浪花文藝》創始人、總編、主播。


初 嘗 堂 食(文/王裕強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初 嘗 堂 食(文/王裕強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攝影 郭振東

作者風采:


初 嘗 堂 食(文/王裕強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郭振東藝術簡介

郭振東(隨光逐影),男,筆名:遠山。江蘇丹陽人,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美國攝影學會會員,全國公安文聯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家協會理事,丹陽市攝影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攝影網簽約高級攝影師。
數百幅作品在國際國內攝影大賽中獲獎入展。2012年舉辦《“隨光逐影 風韻無限”郭振東藝術攝影作品展》,出版《郭振東藝術攝影作品集》。多次獲得地方政府文學藝術成就獎。
2019年7月在中囯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辦的《2019“大美祖國”全國攝影作品徵集活動》中榮獲“優秀評委獎”。

初 嘗 堂 食(文/王裕強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中文:目前仍在防止疫情“輸入”階段,還是提倡儘量少出門、少聚集。

英文:It not only ensures the safety and civilization of sacrifice, but also meets the needs of some citizens for on-site sacrifice

日文:安全で文明的な祭りを保証するとともに、一部の市民が現場で祭りをするニーズを満たしていま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