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桃源圖》青花瓷筆筒,認定為康熙年間瓷器的依據是什麼

東晉時代的士大夫陶潛是古代文藝創作的源泉。靖節先生曾作《桃花源詩並記》,美術作品中有一大類即《桃花源圖》。故宮博物院藏有一款康熙朝筆筒,外壁即以此圖為裝飾。學者倪亦斌在紫禁城雜誌發表的《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康熙青花釉裡紅筆筒上 “桃源圖”式細解 (下)》一文中,這樣為我們解讀這件筆筒。

這件《桃源圖》青花瓷筆筒,認定為康熙年間瓷器的依據是什麼

清 康熙 青花釉裡紅人物故事圖紋筆筒 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桃源圖》青花瓷筆筒,認定為康熙年間瓷器的依據是什麼

陶淵明 網絡圖片

故宮藏《桃源問津圖》紋筆筒有五項鮮明的特徵:青花釉裡紅、輪廓分明的凹槽圈足、上有“席紋”邊飾、下有“玳瑁紋”邊飾、口沿無釉。就目前國內已經發表的資料來看,似乎沒有第二隻完全符合這五項特徵的筆筒。然而,有兩隻流落在海外的筆筒,都同時兼有這五項特徵。

這件《桃源圖》青花瓷筆筒,認定為康熙年間瓷器的依據是什麼

清代 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圖紋筆筒 海外私人藏

在其中一隻的外壁上,畫中的樹枝上也以非常相似的方式用銅紅色料點染了滿樹的花。退而求其次,故宮博物院另藏有一款康熙人物圖紋筆筒,形制、凹槽圈足、上下邊飾都相同,只不過在紋飾中沒有使用以氧化銅髮色的釉裡紅。此筆筒很可能也出於同一窯口。

這件《桃源圖》青花瓷筆筒,認定為康熙年間瓷器的依據是什麼

清代 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圖紋筆筒 故宮博物院藏

《清順治康熙朝青花瓷》書中將故宮所藏這件《桃源問津圖》紋筆筒的製作年份定為“康熙”。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長壽皇帝,於1662年至1722年在位,達六十年之久,而根據相關材料,我們有一定理由可以將筆筒的燒造年份定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之前的三五年之內。

理由主要有三:第一,《桃源問津圖》紋筆筒與傳世“中和堂”款御用細料器有密切關係;第二,《桃源問津圖》紋筆筒與故宮藏“癸丑年”(1673年)款筆筒(見後文圖31)相似之處甚多。第三,自康熙十三年(1674年)起,“三藩之亂”造成的戰亂嚴重破壞了景德鎮窯業,康熙十九年(1680年)景德鎮恢復御廠制度後所生產的瓷器面貌有較大的改觀。所以,《桃源問津圖》紋筆筒很可能同“中和堂”款瓷器是在同一窯口,在前後相差不超過五年的這段時期內燒造的。

這件《桃源圖》青花瓷筆筒,認定為康熙年間瓷器的依據是什麼

清代 康熙十一年 醬釉碗 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

據康熙《浮樑縣志》卷四記載:“康熙十年(1671年)燒造祭器等項”。祭器一般都是單色釉,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與上海博物館分別所藏的“康熙壬子中和堂制”款醬釉碗可能屬於這批製品。

這件《桃源圖》青花瓷筆筒,認定為康熙年間瓷器的依據是什麼

底款

有研究者指出:“清代最初的窯廠應是由江西地方官管理,並以官搭民燒的方式進行生產”。地方官選擇給朝廷燒造瓷器的瓷窯應該是景德鎮最拔尖的。瓷窯在燒造祭器的同時,也燒了其他御用瓷器。所以就有了一批書寫干支紀年的“中和堂”款御用瓷器,現存的這批瓷器分別帶有三種干支紀年款,即“辛亥”(1671年)、“壬子”(1672年)、“癸丑”(1673年),表明其集中燒造於1671年至1673年。下一年發生的“三藩之亂”也許可以解釋為何“中和堂”款瓷器的燒製戛然而止,景德鎮在此後數年間也沒有留下什麼有紀年的上品細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